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视听技术》2007,(4):78
美国EAD一向与另一家Hi-End功放厂Jeff Rowland关系良好,不但在生意上有密切的合作关系,连机箱设计都长得类似,说他们是兄弟品牌一点也不为过!开始进军多声道领域之初,EAD一口气推出了三个款式的多声道功率放大器,它们的外型都相同,差别仅在于输出功率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3.
《视听技术》2002,(7):52
MBL8011M与8011S都是8011C的后继机型,8011S面市时间较早,而8011M其实就是8011S的单声道版本,两者的差别就在于箱体的大小及重量。8011M单只重量为21kg,比双声道设计  相似文献   

4.
《视听技术》2007,(10):74-74
Berkley Testa E1ectronics公司的老板Vincent Testa是澳洲人,而澳洲的音响产品一向都不是很贵,Vincent Testa以Symfonia品牌所推出的功率放大器亦然。当年Symfonia的产品线中共有三款前级与两款后级,电源分离式的旗舰  相似文献   

5.
海声 《视听技术》2003,(12):18-18
D9是柯颂最新研制的多声道功率放 大器。 该放大器适用于重放高品质的 SACD、DVD—Audio多声道音乐及2声道立体声音乐,同时也适用于高级5.1声道影音系统。为使D9能持久、广泛地适用于各种格式5.1声道音频的重放、顺应数字音源内置解码器的普及,D9抛弃了被当今绝大多数AV放大器用以表征紧跟潮流的专门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德国Dual的LP转盘由于音质出色、信价比优秀,在音响爱好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迈入新世纪以来,Dual更是大力开拓产品生产范围,系列线材、8声道功率放大器等产品相继推向市场,受到了热烈的好评.  相似文献   

7.
8.
我想不必再来叙述Mark Levinson(马克列文逊)的来头吧,自始至终Mark Levinson都处于Hi-End音响界的最顶级行列,即便是从传统双声道进入现代多声道AV时代,Mark Levinson也在随时展现它独一无二的领袖气质,No.433三单声道后级功率放大器的出现,也让大家看到了一个灵巧的Hi-End思路。  相似文献   

9.
看到ATI这三个字母,我想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那个著名的IT品牌“冶天”。不过本文中的这个ATI,与那个源自加拿大的图形芯片公司没有任何关联。事实上,这里的ATI三个字母,是英文“放大器技术公司”的字头,简单而直接地道出了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不错,正是一家生产音频放大器的公司。  相似文献   

10.
《视听技术》2008,(9):80-80
这台具有古典气质的电子管后级功率放大器的诞生背后有一个小故事:在1991年8月时Air Tight收到了一封来自前苏联的信件,内容是说HIST公司与前苏联军方签定的电子管生产合约已经终止,因此可以开始对一般民用厂商提供各种电子管。  相似文献   

11.
《视听技术》2005,(9):60
Chord这次推出Mezzo 140,在外观上有点小改款,重要的是输出功率增大为每声道120W。或许您会奇怪,每声道输出120W,怎么型号却是1407老实说我也搞不清楚是为什么。Mezzo 140后级的造型当然承袭Chord的近期风格、与Mezzo 50相比,体积大一倍、重量也更重(Mezzo 50重量8kg,Mezzo 140则为15kg),模样也更漂亮。  相似文献   

12.
《视听技术》2007,(10):73-73
Meridian当年的500V系列的产品名单中包含了众多主角,包括586 DVD播放机、566数模转换器、502多功能遥控级等,再加上原有表现不错的500 CD转盘、506 CD放机、565杜比数宇环绕声处理器与551合并式功放大器等,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品阵容。其它  相似文献   

13.
14.
《视听技术》2006,(3):74
Nagra的母公司为瑞士Kudels KiGIDop,这是一家股票上市公司,Nagra仅是他们的音响部门而已。本来,Nagra只专注于专业产品,直到1997年才开始进入家用产品市场,推出的第一个家用产品就是采用电池供电的PL-P前级(带有唱头放大),接下来是SNST-R超小型模拟二声道录音机,再后是一部数/模转换器,型号就叫DAC。紧接着又是高电平放大前级PL-L(不采用电池供电)。然后是每声道输出功率或者推出众人期待的数字音源,没想到他家的新作竟然又是如金宇塔般造型的后级,这种后级有二款,一款是单声道机PMA,另一款则是造型完成相同,但设计成双声道的PSA(Pyramid Stereo Amplifier)。这种金宇塔造型的功率放大器以前不是没见过,美国Edge的NL Reference就是这种造型,更早的话在上世纪60年代YAMAHA公司著名的B6后级也是这个模样。一般对于后级而言,大家都希望越重越好,越大越威武。不过,对于瑞士人而言,他们却不吃这一套,而且硬是能够设计出体积小、重量轻、声音又好听的功率放大器。  相似文献   

15.
16.
17.
Lexicon的这台GX-7七声道功放是为搭配同厂较低阶的MC-4多声道解码前级而作。不过从Lexicon以往产品所展现出的品质与性能来看,其实力依然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18.
《无线电与电视》2010,(12):26-26
美星电子厂最新推出的大功率、多声道Hi-End级电子管后级非常吸引人,它使爱好者花费不多就可大幅提升家庭影院的声音品质,  相似文献   

19.
Chapter Audio是一家小型的英国公司,其经营理念决非简单地给Hi-Fi市场增加一个新品牌,而是要带来实实在在的新技术。Chapter 最先推出的是Simply 2后级功率放大器, 随后是Preface前级控制放大器,而在这台最新型的Precis合并式功率放大器中,设计师Duncan Shrimpton充分展示了他的天才,现在Duncan的感觉非常好,正着手重新设计前级和后级功放。  相似文献   

20.
一年以前,以“F1”为型号的柯颂多声道放大器曾经让我们惊鸿一瞥,当时柯颂的老总兼主设计师邹元元先生表示F1的上市不会拖很长的时间,我们自己估计大约等到今年的3、4月份总可以看到正式产品了。没想到,柯颂这次竟也玩起了现在的流行词:跳票!好在跳票的时间不算太长,没有让人等得望穿秋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