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侯鑫  王绚 《新建筑》2004,(2):60-62
在分析“高技”建筑的发展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当代高技”建筑超越了“高技”建筑本身的不足,是今后建筑的发展方向之一。并对“当代高技”建筑的三个分支:生态高技、情感高技、乡土高技分别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当代高技”建筑发展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会展中心建筑的广义地域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剑峰  钟健 《四川建筑》2005,25(1):49-50
会展中心建筑是由展览建筑演进而来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议与展览两个方面。广义地域性建筑作为应对建筑文化趋同的一种策略,它起到连接地域性与全球性建筑文化两极的链接作用.以广义地域建筑理论为切入点研究会展中心建筑,对整合和推广该建筑类型具有较强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敏 《新建筑》2014,(1):108-111
当今世界已经步入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时代,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构筑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在“广义地域性建筑”理论的催化作用下,大批具有复杂性形态语言的地域性建筑应运而生,呈现出“地域性与复杂性融合”的特征,推动着当代地域性建筑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当代西班牙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西班牙建筑在适应气候条件、尊重周边自然条件、设计结合历史及注重传统手工艺和地方材料四方面所呈现出的地域性特征,并从地方性传统生活形态的重构与再现、地方意象的可识别及老建筑的再利用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揭示了西班牙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5.
体育类建筑的地域性表达是指体育类建筑与其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当地文脉及城市形态等因素的关联互动。该文通过对其地域性创作手法的多层次分析,以及地域性设计手法的探讨,为体育建筑的设计提供借鉴,进而为地域性在设计中的实现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6.
体育类建筑的地域性表达是指体育类建筑与其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当地文脉及城市形态等因素的关联互动。本文通过对其地域性创作手法的多层次分析,以及地域性设计手法的探讨,为体育建筑的设计提供借鉴.进而为地域性在设计中的实现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7.
建筑风貌设计中地域性建筑元素的应用手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璐  王楠 《重庆建筑》2018,(8):15-18
在建筑风貌日渐趋同的背景下,如何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征内涵,成为当前建筑风貌设计的重要问题。该文首先阐述了现阶段建筑风貌设计中存在的风貌特征元素不鲜明、设计手法单一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从地域背景、历史文脉出发,解读传统建筑元素对当今建筑风貌设计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归纳总结了建筑元素在建筑风貌设计中的应用手法,旨在提升城市的内涵与品质,对今后的建筑风貌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董亮 《山西建筑》2008,34(6):63-64
以扶风县法门高中校区规划设计为例,介绍了该校的设计理念,对其总体规划、空间与造型设计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校园建筑规划设计中,应着重体现对校园环境与文脉的尊重,积极营造人文氛围的交往空间,并以此提升高中校园的气质与风貌。  相似文献   

9.
徐青 《南方建筑》2006,(7):78-80
本文通过对“地域主义和批判的地域主义“,“地域性“,“建筑的地域性“等概念的辨析来探讨“地域性建筑“的内涵,提出“地域性建筑“是一种创作的主张,讲究“此时、此地、此情“,是一种智慧、情感的结合,是主张人、建筑、生态相结合的时空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域性"建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夏明 《华中建筑》2003,21(2):19-20
中国的地域性建筑是一种蕴涵着巨大创作潜力的倾向。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地域性与全球化的关系,对传统建筑的理解也应抛开形式,转向功能、意义及人们的生活空间。最后指出在中国不同城市的不同地区,应采用不同建筑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刘显成 《安徽建筑》2007,14(5):14-15
建筑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空间,同时也是地域性特色的一个表现。绿色建筑在融入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体现出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这在建筑设计中就给建筑设计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主要从建筑设计的各方面对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徐健生 《城市建筑》2012,(1):99-101
关中传统民居因其特色明显无疑是西安本土地域性建筑设计的灵感源泉之一,而现代建筑创作中如何对这一语境进行传承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也正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所在,本文在对关中传统民居特质概述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与项目的实践创作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原则。  相似文献   

13.
乡土建筑的高技化是当代乡土建筑发展的一个趋势,如何将高技术与地域性建筑完美的结合是文章探讨的重点。首先提出了地域性建筑从"传统乡土"向"高技乡土"转化的必要性,接下来从3个方面分析讨论了乡土建筑高技化的若干种设计手法,最后得出将高新技术与传统建筑相结合已是当今地域性建筑设计的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4.
杨希文 《安徽建筑》2006,13(3):8-10
建筑具有地域性格特征,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建筑审美正是通过建筑形象、建筑意境和建筑环境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15.
以工程实践为例,从地域环境、传统民居风格、空间环境、建筑材料等方面探讨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方法。首先指明了当代建筑的其中一个发展方向,即地域性建筑设计,然后系统论述了地域性建筑与自然环境、历史文脉的关系以及地域性建筑空间环境、材料的使用等等,并指出地域性建筑应是对传统民居风格的有机延续,最后得出地域性建筑应是符合自然的建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异彩纷呈的福建地域性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丽娥 《华中建筑》2007,25(2):144-146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地域性建筑在"现代建筑地区化、乡土建筑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汲取闽北传统民居元素而形成的"武夷风格"、发展传统"嘉庚风格"而形成的"新嘉庚风格"、延续与发展福建传统民居底蕴丰厚的红砖文化、灰砖文化和石材文化而创作的"新红砖建筑"、"新灰砖建筑"和"新石材建筑",使地域性建筑成为福建多元其生的现代建筑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该文旨在通过对它们不同创作倾向的分析与梳理,揭示建筑师隐藏于作品背后的创作智慧,以启迪人们去探寻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罗杰威 《建筑师》2007,(2):21-26
建筑教育应立足于培养思维逻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为了寻求标准答案。设计的中心必须是“活力空间”。因此,目前的建筑教育有必要面临着一次巨变。应用仿生学的观点可以用来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借此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得构架法则用来组织活力空间。为了理解自然是怎样塑造形式的,有必要在活力与非活力体系中建立某种关系,并将其运用到建筑中。建筑设计策略、活力空间的产生以及建筑系统的基本组织都可以从仿生学的研究中获得。同时还可以获得一系列完美的结合,包括形式、功能、结构、空间、造价和展示等。而且,从获得灵感的自然界中,建筑系统也会同样找到高效的答案。  相似文献   

18.
"中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对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文认为,"中和"思想运用到现代建筑中的主要表现是"矛盾统一"、"群"、"大气"和"谦和文雅",并讨论了这种表现.  相似文献   

19.
罗素娜 《华中建筑》2006,24(7):130-132
建筑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岭南建筑”的美在于与自然融为一体、以人为本、充分展现岭南人文品格,适应岭南地域和文化。  相似文献   

20.
现代设计方法论与乡土建筑的“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冬 《新建筑》1998,(2):13-14,27
现代设计方法论对于设计过程的描述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理性的基础之上的,而乡土建筑的生成过程则上自发的,两者在建筑构想的发生上,在“问题”的解决上都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