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留园游人游赏行为及其空间分布的量化研究,提出驻点概念,创立驻点研究法;运用视频分析技术,确定了留园空间驻点的具体分布及其等级划分,进而对留园空间特征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空间中驻点特征,探索古典园林游赏吸引力的空间构成,探讨传统园林空间特征与古今游人的适应性。研究发现传统园林中的一些独特空间依然符合当今游人游赏习惯,而有些传统研究方式中认定为具有强吸引力驻点的空间,却没有高等级驻点分布。通过量化研究,可以准确反映驻点游人分布状况及其行为特征,从而为客观、科学、可重复验证地研究园林空间特性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清雍正年间杭州西湖曾有过一次大规模的整治,时任浙江总督的李卫是其间重要的主持者。他在西湖疏浚的基础上,修复并完善湖山内外大量的游赏景点,组建了一套以"西湖十八景"为核心的新的西湖公共游赏体系,推动了西湖公共园林的再度兴盛。基于历史记载,从建设者的角度,梳理李卫督浙时期的园林建设行为,并将这些建设点进行地理空间的定位,形象地反映当时公共游赏体系所覆盖的地域范围和建设过程。认为李卫的西湖公共游赏地建设表现出极力恢复往日名胜,积极开发新的游赏地,注重景点之间的联系,完善公共游赏体系,以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特点。通过这一具体案例的研究,增加对中国古代城市公共园林建设的历史认识。  相似文献   

3.
园林的亭子     
(一) 在中国园林中最为普遍习见的建筑物就是亭子。因为玲珑美丽、形式多样多采、构筑简便、占地不多的亭子最适合于点缀园林的风景。人们在园林中活动,不外游赏和休息,因而是流动的,并且一般是处于露天环境中。由此产生一种要求:在游赏途中设立—些休息站,既可驻足暂时休息、蔽日纳凉,又可纵目畅宽周围的景色。需要这样一种建筑:开朗而便于眺览,小巧而适合于路线上可能遇到的不同地势和环境如山地、水  相似文献   

4.
桂林独特的山水环境基底赋予风景游赏活动以诗意的文化特性。从古今对比的视角出发,以古籍资料和网络游记文本为基础,运用地理空间分析和文本分析方法,分别从游赏视域、游赏形式和游赏情调三方面对桂林古今风景游赏格局特征进行归纳并量化对照,对于融合传统山水意境、优化现代风景游赏格局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风景游赏规划是风景区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风景区的重要影响因素。地域文化体现了风景区的精髓,提升了风景区的价值与品位。通过挖掘地方文脉和文化底蕴,将地域性文化融入风景游赏规划是我国风景区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广西龙脊风景区风景游赏规划为例,分析基于地域文化的风景游赏模式。  相似文献   

6.
桂林山水园林是喀斯特地貌下区域风景营建的优秀代表,体现着城市、人与风景要素协调共生的人居理念。通过古代文献解读与地理时空分析,探究在人文与自然联动作用下桂林山水园林形塑的时空过程与内在机理。研究表明:1)桂林山水园林依托于具有喀斯特地貌特征的独特风景基底而建设,营建数量和规模由唐至清持续增长,宋元为营建高峰;园林类型随时间逐渐丰富完善,公共园林长期占据主导地位;2)桂林山水园林的形塑过程在时间上可分为由山水到园林的初步建构(唐至宋元)和园林体系的完善(明清)2个阶段,最终形成了类型多样、风格鲜明的地域园林体系。在空间上,从散点式发展逐渐转化为城景相融一体化发展,形塑出桂林城园一体的风景面貌;3)山水环境支撑、政治经济影响、城市建设发展及游赏文化助推4方面的综合驱动作用,塑造了具有真山真水、类型多元、城景相融、开放共享等显著特征的桂林喀斯特区域风景园林系统。研究有利于促进区域风景特征的保护与文化传承,并对当代山水城市景观塑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国财 《建筑安全》2000,15(4):32-33
在生产过程中决定安全或事故的基本因素是什么?中外学者根据不同的经验 ,站在不同的角度作出了不同的回答 :有的认为 ,主要是人员和机器 ,谓之“两因素论” ;有的认为是人员、机器和环境 ,谓之“三因素说” ;有的认为是人员、机器、物料和环境 ,有的主张还应加上“法” ,谓之“五因素” ;最多提出“七因素” ,即人员、机器、能量、物料与成品、环境(空间与时间)、科学技术和管理 ;也有的则认为归纳起来就是一条 :能量逸散 ;另外有的人把人、机、环、管称之要素 ;也有的把人、物(自然物、人造物)及人与物的关系 ,称之为安全三要素理论等…  相似文献   

8.
美是园林的第一要素。然而,构成园林美的诸因素中,最诱人入胜的,莫过于“动”了。古词云:“庭院深深,深几许?”,这是诗人对空间流动的一种切身感受。这种“动”,隐含在空间的连续、变换之中,所谓“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便是时空在连续、变化中产生的动景。时间和空间是共生的。没有无空间的时间,也没有无时间的空间。“几日游”,是从空间的角度表现时间;而游赏过程,则是从时间的角度去表达空间。所以,园林又称时空艺术。人们在园林空间漫游,各种景物所表达的内  相似文献   

9.
风景区游人心理主要指游人游赏心理,是游人在游览风景的过程(包括游赏决策、进入景区游赏、游赏结束等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是对风景区内游赏对象、旅游条件及其相关因素等客观现实所作出的反映。游赏心理对于人们作出游赏决策和游赏效果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它在风景区规划设  相似文献   

10.
罗皓  张崴  刘磊 《中国园林》2019,35(2):133
用历史地图空间解译法先梳理了清光绪至20世纪80年代崇州城市水系的演变,再结合罨画池相关文献,复原了清康熙、道光、光绪时期罨画池水体形态与体系的演变过程图,并从城市水系与园林兴衰、园林的功能使用、水体形态的系统性三方面归纳总结水系演变特点:1)崇州城市水系促成罨画池的形成,也决定其衰败;2)罨画池从以游赏为主的衙署园林最终变为以纪念为主的公共园林;3)罨画池水体系统性的形成深受园林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的城市私家园林不同,杭州西湖湖上园林一直在一个更为复杂和动态的城湖大环境中发展与演化。民国初年"西湖入城",使城湖空间不再隔绝,也加剧了园林、风景、城市互为影响、互为转化,最终演变成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以郭庄及西泠印社2个具有代表性的湖上园林为分析对象,通过辨析园林中建筑与空间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公共游览与使用方式变迁,试图阐明当一个复杂的依托环境发生变化时,其中的园林是如何适应、演化及转变,而这一变化又是如何在园林空间格局、园林中心空间及园林空间的公共性使用3个层面来得以具体体现的。在这一演变过程中,西湖湖上园林也逐渐摆脱单一的园林身份,发展为园林、公共风景与城市生活空间的综合体,这最终造就了西湖湖上园林不同于其他江南传统园林的独特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阮頔  陈楠  方程 《园林》2021,(1):67-72
为更好地使用信息化手段完善古典园林新型游赏功能,文章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近20年中国古典园林空间使用情况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梳理空间研究在古典园林研究中的发展脉络,并基于发文阶段、高频关键词共现聚类以及高频关键词中介中心性等内容,整体分析该领域的研究趋势,针对性探索其他领域在空间使用情况。结果发现,近20年来古典园林空间使用情况的研究日趋重视,主要有2大主题:⑴基于使用者视角的古典园林游憩体验及评价研究;⑵针对特定人群的古典园林游园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及管控方式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全域全要素管控存在不适应,一方面风景名胜区用地分类与国土空间用地用海分类缺乏转换,未来风景名胜区规划修编时很难与国土空间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另一方面风景名胜区往往不依托用地分类进行分级分区,导致管控措施难以落实。基于此,文章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下的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与管控优化方法,包括科学划定与“三调”用地对应的风景游赏用地、依托国土空间用地用海标准优化风景名胜区用地分类标准、依据用地分类提出管控原则,以期能够促进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在用地与管控上的合理衔接。  相似文献   

14.
肖磊  彭蓉  梁丽 《四川建筑》2005,25(3):105-106
园林意境是园林景象与游赏者之间的一种交流,它曾是中国传统园林独具魅力之所在。园林意境能否被游赏者所接受和认同,要取决于意境的传递途径。电声设备作为一种新型意境表达途径被运用于新时期园林之中,它非常有效、快捷和适用,它不仅可以弥补以往园林意境传递的不足,而且对园林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园林中常常被人津津乐道的是其审美情趣的创造。传统园林以人为主体,从人对园林的观赏角度,相互渗透人的运动以及时间、空间的关系,从而使人在游赏之间感受园林的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6.
园林活动是中国园林文化空间整 体性的主要一环,影响甚至决定着园林空 间布局和意境凝练,因此研究活动与空间 的耦合关联,对理解中国园林内在形成机 制、丰富古典园林营建理论具有积极意义。 宋代是中国古代绘画史的蓬发期,大量宋 画直观地反映了园林空间和园林活动共存 场景,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以宋 画为研究素材,引入图文互证的研究方法, 梳理出文会雅集、园内栖居、山水游赏、时 节活动4种园林活动类型,从活动参与的主 体入手,分析相应活动空间所具有的最突 出的园林要素,及其所营造的整体空间范 围、空间性质,总结出园林活动与园林空间 的关系,从而为当代历史景观的文化内涵 保护以及园林活动与空间氛围的营造提供 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吴承照 《规划师》2005,21(5):15-18
从与国际接轨的角度来看,风景游赏规划是风景区旅游规划的组成部分,应包括风景观光规划与风景游憩规划两方面内容。现代风景名胜区规划必须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从风景观赏转向观赏与游憩并重,以游憩体验为核心。风景区游憩规划是建立在风景与生态双重标准基础上,而不单纯是景点与景区,它的立足点是游憩资源与游憩环境,规划内容一般包括游憩分区与结构、游憩组团,游憩活动、游憩设施、游线组织、游憩计划与管理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园林的“曲”是最为人所称道的特点之一.园林的曲既是物质形态上的曲,同样也是深层内涵的曲.通过对曲的运用,既使园林的形态贴近自然,也使得园林突破了地界的限制,创造出丰富的层次与空间.这样婉转的形态与隽永的内涵意境引发了从古至今的许多思考研究与创作,也为实际的游赏活动增添许多乐趣.本文就将从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两方面铺展开,探讨具体元素的塑造与运用对园林之“曲”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谢应雪 《门窗》2013,(6):233+235
在园林风景的规划中,园林道路设计可谓其重要的一部分。园林道路有着重要的指示功能,科学合理的道路设计可以方便人们的行走,保证道路的畅通;可以增加园林风景的审美;可以对园林风景景观形成一定的空间划分。总之,它对整个绿地的构成和规划有着关键的作用。它是每个景区之间的纽带,通过道路人们可以浏览、休闲散步体验园林风景的魅力。往往从园林风景地图上可以看到园林道路的设计简图,园林道路除了满足人们散步休闲的需求外,还有很多其他特有的功能特点。本文将从园林风景规划中的道路建设入手,阐述道路建设类型、原则,功能和作用,并支出园林风景规划中园林道路设计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苏州古典园林发展于封建时期,园主封建官僚、地主们的癖好和社会风尚是营建园林的指导思想。在城市里,这种园林实际上是这些官僚地主优游岁月、遣兴消闲的户外生活区。由于它的这个使用性质,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在尺度上不合今日公众化的要求,所以重要的典型的园林只能当作文物来保护和欣赏。然而,苏州古典园林艺术传统,确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借鉴的内容十分丰富。因此,本文着重对如何古为今用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