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实验以香芹(Apium graveolens var.dulce)叶片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20 ppm和50ppm)的赤霉素(GA3)和乙烯对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处理的芹菜叶片其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同时GA3处理还抑制了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上升;同时发现50 ppm GA3处理效果要比20 ppm GA3处理的好.而乙烯处理的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对照,但没有明显的促进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上升.  相似文献   

2.
研究分析了赤霉素、乙醇、对绿芦笋采后品质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赤霉素或乙醇处理能明显延缓绿芦笋采后品质的下降.在模拟货架存放的24℃下贮藏,赤霉素处理的绿芦笋叶绿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乙醇处理的绿芦笋叶绿素、可溶性糖也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以雏菊切花为试材,研究赤霉素与1-MCP处理对雏菊切花的瓶插寿命、最大花径、达最大花径的瓶插时间、水分平衡值、鲜重变化、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赤霉素与1-MCP处理对雏菊切花起到较好的保鲜效果。1-MCP+赤霉素组雏菊切花瓶插寿命和达最大花径的瓶插时间有所延长;水分平衡值分别比CK组、赤霉素组、1-MCP组推后6 d,3 d和3 d;切花鲜重的下降速度始终小于其他组;CAT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MDA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相对电导率上升较慢;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缓慢,在瓶插21 d后,1-MCP+赤霉素组雏菊切花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2.0%,2.3%和4.3%,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是赤霉素组和1-MCP组的2.5倍和1.6倍。赤霉素与1-MCP结合处理能延缓雏菊切花衰老,对雏菊切花起到较好的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多年生蛇龙珠与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在转色期用不同浓度的脱落酸和赤霉素处理葡萄果穗,通过检测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糖、酸及pH值,探讨其对葡萄果实糖、酸及pH值的影响,从而为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脱落酸和赤霉素处理对蛇龙珠、赤霞珠葡萄果实糖含量的提高与酸的降低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随着脱落酸和赤霉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越大;脱落酸显著提高了葡萄果实的pH值,且随着脱落酸浓度的升高,提高幅度越大;赤霉素对葡萄果实pH值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赤霉素处理及低温贮藏对结球生菜采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赤霉素(GA)和温度处理对结球生菜叶片采后食用 品质的影响,赤霉素处理能显著提高结球生菜的采后品 质。在20℃下贮藏至第6d时,赤霉素处理生菜的可溶性 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41%和123%; 低温贮藏显著延缓了结球生菜品质的下降。与20℃下贮 藏的生菜相比,在0℃和10℃下贮藏6d的生菜可溶性糖 含量分别提高了42%和11.8%,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 了37%和14%。  相似文献   

6.
ABA和乙烯对冬枣果实成熟衰老的调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红卫  冯双庆 《食品科学》2003,24(2):147-150
研究了外源ABA和乙烯处理对青绿冬枣在-1℃贮藏过程中内源ABA(脱落酸)、IAA(吲哚乙酸)、GA(赤霉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和不同成熟度果实的内源ABA含量与品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外源ABA(50mg/L)处理显著刺激了果实内源ABA含量的增加,贮藏45d时出现最高峰值,含量为697.1ng/g,比对照(峰值为401.2ng/g)出峰时间提前达10d;外源乙烯利(100010-6)处理提高了贮藏前期果实内源ABA含量,促进了内源IAA和GA含量的下降。随着冬枣成熟度的增加,内源ABA含量和TSS含量逐渐增加,全红时达到最高值;内源IAA和GA含量及果实硬度、叶绿素和VC含量逐渐下降;果实硬度下降与内源ABA含量上升呈负相关(r=-0.8516);对果实衰老与ABA和乙烯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研究低温气调协同乙烯去除剂(EA)、臭氧组合保鲜处理对秋葵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广西邕宁地区所产的秋葵为原料,分别进行以下处理:低温气调协同1-甲基环丙烯处理(CA+1-MCP处理组),低温气调协同乙烯去除剂、臭氧组合保鲜处理(CA+EA+O3处理组),以低温气调贮藏组作为空白对照(CK组)。对比分析了不同保鲜处理对秋葵贮藏期间失重率、商品率、硬度、叶绿素、可溶性糖、总酚、维C、可溶性蛋白、纤维素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CA+1-MCP处理组、CA+EA+O3处理组均能够对秋葵起到保鲜效果,延缓其采后成熟衰老进程,CA+1-MCP处理组和CA+EA+O3处理组显著提高商品率、降低纤维素含量,有效维持硬度、叶绿素、可溶性糖、总酚、VC、可溶性蛋白含量(P<0.05);与CK组、CA+1-MCP处理组相比,CA+EA+O3处理组能够显著地降低秋葵的失重率,提高商品率,可有效保持硬度、叶绿素及VC含量(P<0.05)。因此,CA+EA+O3处理组对秋葵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涂膜对延缓菜心采后衰老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菜心在不同浓度壳聚糖涂膜处理后4℃下贮藏时的质量损失、叶绿素含量、主要营养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壳聚糖涂膜处理明显减少了菜心的质量损失,延缓了菜心的叶绿素、蛋白质、可溶性总糖及Vc含量的下降速度,降低了过氧化物酶活性。2%和3%的壳聚糖处理显著延缓了菜心采后衰老,延长了冷藏菜心的保鲜期。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漂烫时间对芫荽进行漂烫处理,测定处理后芫荽各种营养成分的变化,评价芫荽的最佳漂烫时间。结果表明:芫荽对漂烫处理反应灵敏,随着漂烫时间的延长,芫荽的可溶性糖、蛋白质、叶绿素、有机酸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仅从对芫荽营养成分保持程度评价最佳漂烫时间,则保持叶绿素、有机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最佳漂烫时间均为10 s,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则为30 s。  相似文献   

10.
烟叶白化对烤烟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比较了白化烟株和正常烟株理化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白化烟株叶片干鲜比降低,叶绿体色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烟株,且叶绿素a的降解速度高于叶绿素b,叶绿素的降解速度高于类胡萝卜素。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正常烟株,且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极显著,而根系活力与正常烟株的根系活力差异不显著。白化烟株茎中的可溶性糖、还原糖和烟碱含量低,而淀粉含量高;下二棚叶片中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高于正常烟株,烟碱含量低于正常烟株,茎、叶中蛋白质和总氮含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1.
Subjects with medium to dark skin and many exhibiting facial age spots or discolorations participated in this twelve week study to evaluate the skin whitening ability of lactic and ascorbic acid. Using clinical and biophysical test methods we observed prolonged treatment with 8.8% L(+) lactic acid resulted in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kin pigmentation. However treatment with L(+) lactic acid supplemented with ascorbic acid (1%) did produce a whitening effect which becomes apparent after three months. These effects were demonstrated clinically by the test panelists, and trained clinicians, and with objective instrumental methods. We observed a general skin lightening and did see a modest preferential lightening of age spot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acids.  相似文献   

12.
以鲜切苹果为试材,分别用曲酸、抗坏血酸和柠檬酸浸泡3 min,于4℃存放9 d,对鲜切苹果的硬度、色泽、总酚、可溶性醌、多酚氧化酶活性、维生素C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有机酸对鲜切苹果的硬度和多酚氧化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而对褐变、总酚和维生素C影响差异显著(P<0.05)。综合来看,3种有机酸均对鲜切苹果褐变都有抑制效果,而曲酸明显优于柠檬酸和抗坏血酸,说明曲酸是一种潜在的鲜切苹果保鲜和护色剂。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探究了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德尔卑沙门氏菌(S. Derby)在pH值为6.0、5.4的乙酰丙酸、L-乳酸、醋酸和盐酸条件下酸适应后产生的耐酸性。结果表明,酸化剂对沙门氏菌抑菌效果为:乙酰丙酸>醋酸>L-乳酸>盐酸。pH 5.4时,沙门氏菌的诱导耐酸显著高于pH 6.0(P<0.05);与其他两种有机酸处理组相比,乙酰丙酸诱导的细菌耐酸性最弱且不同pH值之间差异显著(P<0.05)。有机酸处理的沙门氏菌细胞内pH值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其中pH 6.0时乙酰丙酸处理组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细胞内pH值显著高于德尔卑沙门氏菌(P<0.05)。结果表明沙门氏菌经pH 6.0和pH 5.4的酸适应后会产生耐酸性,而细胞内pH值的变化和诱导耐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变色期番茄为材料,分别采用浓度为0.05%、0.10%、0.15%的植酸溶液浸泡30s,在室温下贮藏33d,研究不同浓度植酸溶液涂膜处理对番茄果实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植酸溶液处理能推迟番茄果实呼吸跃变时呼吸高峰的出现时间,降低呼吸强度峰值;对保持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滴定酸有较好作用;能减少水分蒸发,降低果实失重率;其中浓度为0.10%的植酸溶液对番茄果实进行涂膜处理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杜仲种子脂肪酸及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小华  邓泽元  朱笃 《食品科学》2010,31(4):214-217
采用索氏法提取杜仲种子中的粗脂肪,采用气相色谱及色谱- 质谱联用分析法测定杜仲种子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杜仲种子油脂含量为35.5%,包括11 种脂肪酸,其主要成分为亚油酸(10.66%)、油酸(16.9%)、棕榈酸(6.03%)、硬脂酸(1.96%)、亚麻酸(63.15%),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含量高达91.26%,其中尤以亚麻酸含量最高,达63.15%;杜仲种子粗蛋白质含量为25%,主要氨基酸为Asp、Glu、Ser、Arg、Gly、Thr、Pro、Ala、Val、Met、I l e、Leu、Phe、 His、Lys、Tyr、Cys-Cys。其中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3.6% 和11.2%。表明杜仲种子是一种有很高利用价值的可开发资源。  相似文献   

16.
通过添加低浓度的生物防腐剂乳酸,探讨其对食品中天然抑菌成分卵清蛋白抑菌活性的增效作用。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乳酸浓度、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卵清蛋白抑制致病菌(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腐败菌(灿烂类芽胞杆菌、土变形杆菌)能力的影响,获得最佳乳酸处理条件。在此条件下确定乳酸对卵清蛋白抑菌活性的增加率以及对测试菌株的抑菌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在4 ℃下,使用0.05%的乳酸处理40、60 min,可将卵清蛋白对灿烂类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分别增加7.802%和26.904%;在25 ℃下,使用0.15%和0.2%的乳酸分别处理土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O157:H7 40 min,可分别将卵清蛋白的抑菌活性增加53.770%和131.321%。抑菌动力学曲线表明,添加乳酸极显著(p<0.01)增强了卵清蛋白的抑菌活性,降低了卵清蛋白的使用浓度,并延长了抑菌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过氧乙酸灭菌的效果及酸的残留量对pH值的影响。方法 用微生物学无菌检测法和pH值测定法。结果 满载,少量装载,重复灭菌时达到无菌效果,△pH均在0.3~0.4之间。结论 经过氧乙酸灭菌的塑料瓶能达到无菌要求,酸的残留量对pH值的影响不显著,生产上可用过氧乙酸灭菌法对不耐热的内包材进行灭菌。  相似文献   

18.
过氧乙酸作为一种高效、广谱的消毒剂在动物性食品的消毒中被广泛使用,但实验发现经过氧乙酸消毒液处理后的样品易产生氨基脲。为研究不同条件下经过氧乙酸消毒处理后食品中氨基脲生产量的差异,系统考察了过氧乙酸添加量、浸泡温度、浸泡时间、不同动物基质样品等因素对氨基脲生成量的影响。样品经过氧乙酸溶液处理后,加入过量的Na2S2O3除去未反应的过氧乙酸,在酸性条件下采用2-硝基苯甲醛进行衍生,乙酸乙酯提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过氧乙酸添加量、浸泡温度及浸泡时间与氨基脲的生成量呈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屈慧鸽  宋建强  张明 《食品科学》2014,35(20):83-87
为提高葡萄酒泥中酒石酸的提取量,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酒石酸进行超声波辅助硫酸提取,并用SPSS 2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对硫酸提取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超声时间对酒石酸浸提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超声功率、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影响相对较小。最佳提取参数为料液比1∶3(g/mL)、硫酸溶液浓度0.06 mol/L、超声功率500 W、超声时间6 min、浸提温度75~80 ℃、浸提时间15~20 min。经验证,在该条件下葡萄酒泥中的酒石酸浸提量达到74 g/kg(酒泥)以上。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声波辅助索氏提取法对辣椒籽脂肪的快速提取进行探索,研究辣椒籽粒度、超声功率、时间及温度对辣椒籽脂肪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后获得最佳提取方法为辣椒籽粒度80目、功率70W、时间30min、室温(25℃左右);在此条件下对19个辣椒品种的辣椒籽脂肪进行提取,脂肪提取率为13.37%~28.81%,平均值为18.92%;利用气相色谱法对上述材料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供试辣椒材料辣椒籽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亚油酸、棕榈酸、油酸、硬脂酸、亚麻酸、山嵛酸、花生酸、肉豆蔻酸,且19个辣椒品种间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