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减小岩溶陷落柱突水的危险性,有必要开展岩溶陷落柱研究工作.分析了平朔井工一矿太西采区岩溶陷落柱发育的地质背景、岩溶发育情况、岩溶发育特征及其陷落柱内部地质特征及赋存形态,对太西采区内的7个岩溶陷落柱导水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详细介绍了岩溶和古岩溶的概念,按照岩溶作用发生的成岩环境和成岩阶段,将古岩溶划分为同生期、表生期、埋藏期岩溶三种类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分析岩溶发育的内因和外因出发,论述了影响碳酸盐岩古岩溶发育的岩石的矿物成分、古地貌、大地构造、古气候、地层结构、先存孔隙、后期改造等7种地质因素,这些因素控制着古岩溶储层发育.  相似文献   

3.
为查明安徽某公路隧道上方岩溶发育情况,采用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与钻探相结合的方案,进行“岩溶发育区—岩溶发育点位”两层级勘察,基于拟三维电阻率断面判定隧道上方岩溶发育区范围,针对岩溶区布设地质雷达测网,圈定地下空洞发育位置及规模,辅以钻孔验证。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拟三维电阻率反演结果可清晰显示岩溶发育位置和岩性变化界面,在此基础上,地质雷达可对浅层岩溶发育位置及规模进行精细勘探。  相似文献   

4.
通过西康一、二线的地质勘察对发育于秦岭南部腹地的石炭系、泥盆系和寒武-奥陶系的海相沉积的巨厚层的碳酸盐岩建造中存在的岩溶现象的地质特征进行了论述,并结合既有工程修建所揭露的岩溶的发育程度及形态对秦岭南部腹地发育的岩溶初步划分了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潜流岩溶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于不周的岩溶类型和部位采取不同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鄂西南表层岩溶带岩溶个体形态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西南岩溶地区表层岩溶个体形态复杂多样,规模大小不等,按其发育规模大小之不同划分为小型和大型两类岩溶个体形态。表层岩溶带与鄂西南地区岩溶地质环境条件及岩溶发育演变的历史过程密切相关。通过地质原型调查,采用系统工程地质分析为主体的方法体系,从地质过程的宏观尺度出发,研究了表层岩溶带在不同的地质构造部位、地层岩性条件下,地形地貌部位、岩溶发育程度及覆盖程度上的发育差异,详细论述了表层岩溶带岩溶个体形态发育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首次阐明了表层带岩溶个体形态的规模从山顶、山脊到山脚,沟谷内具有由小到大的总体变化规律。小型岩溶个体形态具有无处不在、分布发育密集丰富的特点;大型个体岩溶形态则主要发育分布于各级岩溶台面的平台及沟谷内。进而提高了对“表层岩溶带”概念的认识,深化了表层岩溶带范围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岩溶发育为水利水电工程带来许多复杂问题,本以平寨坝入手,对坝基地质特征与岩溶发育规律进行了探讨,对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岩溶发育对坝基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蟒河口水库坝址区岩溶发育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蟒河口水库坝址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坝址区岩溶发育,断裂构造也十分发育,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对多年勘察资料的分析,结合区域岩溶发育情况,着重论述坝址区的岩溶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8.
李斌 《中州煤炭》2021,(6):144-148
针对岩溶发育段隧道施工过程中岩溶分布的复杂和多变对施工安全带来的潜在威胁,利用高频脉冲电磁波遇到不同介质反射后的时间差原理,使用地质雷达法对贵州毕节阳山隧道岩溶发育段进行精细化探测。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前方岩溶空腔进行准确预警,并通过超前钻探和揭露验证,证明地质雷达在岩溶发育段是一种高效的探测方法,可以对探测区域前方岩溶、空腔等不良地质体进行有效预警,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指导后续施工。得出了地质雷达在岩溶发育地段具有精度高、效率高、干扰少的特点,是隧道施工过程中超前地质预报环节的重要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在隧道工程中与其他探测方法进行长短结合,对确定不良地质体规模和性质、提升安全系数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洛龙铝土矿区岩溶较发育,为顶板直接充水的岩溶充水矿床,岩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各地段岩溶发育具有不均匀性,其顶板富水性、透水性、稳定性差别也较大。通过对黔北洛龙铝土矿区岩溶特征进行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区内岩溶发育规律及成因机理,为评价矿床水文地质、矿坑涌水量参数(含水层厚度)的选择、工程地质条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浪石滩水电站位于资水中游冷水江市内,坝区岩性为碳酸盐岩,河床右侧浅部岩溶发育,坝线比较的重点在于合理评价浅部岩溶发育的规模、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工程处理工作量的大小.文中在进行岩溶分级与分区的基础上,通过从岩溶成因,岩溶产生的地质问题、综合水工设计等方面对坝线进行了比较,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