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当前农村小型水利(库)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次提出改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把工程管理的内涵延伸到整个库区的生态资源管理,并引进家庭承包经营机制,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调整,使孤立的水利工程转化为具有一定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水利产业,从而使农村小型水利(库)工程管理逐步进入“以水养水、以山养库”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东北水利水电》2005,23(11):F0004-F0004
我国已经深刻认识到了水利工程对生态所产生的严重影响,从不同角度积极阐明开展河流生态修复研究的重要性。2005年8月1日,由“今日中国论坛”组委会与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不同领域的高层专家和学者、关注中国水利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围绕“重视生态保护.使水利工程造福于人类”这一主题,深入研究水利与生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王恒军  何震 《治淮》2015,(4):58-59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既不可或缺又无以替代。进入新世纪以来,水利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已由单纯的水利工程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和节约保护等方面转变,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已形成不可逆转的潮流。一、工程水利和资源水利的概念与特点工程水利就是以兴建水利工程为主要手段,以达到消除水害和利用水  相似文献   

4.
王玉泉 《中国水利》2005,(24):I0024-I0027
2005年,安徽水利工作在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的指引下,紧紧围绕安徽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奋斗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各项水利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治水思路逐步实现了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水利工程建设是维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工程措施;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生活及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由于全社会缺乏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大肆地水土资源开发利用,造成水土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流失破坏。河道是水利工程改造建设的对象,加强对河道治理,从生态角度入手,探索开发生态水利河道治理方案,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就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优势作用,论述了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生态水利"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晓阳 《西北水电》2005,(2):1-2,66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处理协调好这种矛盾,必须建设“生态水利”。作者通过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简单分析,阐述了对“生态水利”及其建设发展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生态水利工程是围绕生态环境建设而开展的水利工作,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在水利工作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水利与工程水利具有不同的特征:一是可持续发展水利,二是资源水利,三是现代水利,最终目标是实现水工程的安全性、节水性、景观性、文化性、科技性和协调性。滨州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水利新思路,水利建设取得巨大成绩,但要达到生态水利还有一定距离。针对目前滨州市水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采取各种措施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调控、管理、保护以及治理,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生态是我国“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水利是新形势下“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文章在分析现有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与不足的基础上,依据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提出了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思路方法,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利工程设计是水利工程建设前期的关键环节,也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生态水利是21世纪人类文明进步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提出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较之前有很大发展,但仍存在着不足之处,文章从生态水利的角度出发提出提高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伟民 《中国水利》2005,(24):92-92
“十五”期间,宁夏的水利事业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相继开展了以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的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和以改土治水为中心的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具有灌溉、防洪、排水、水土保持、农村饮水等水利工程体系,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基础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对岳阳市云溪区水利工程大规模阶段性投入的结束,要实现云溪区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水利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华  刘耘  桂文军 《人民长江》2002,33(12):41-43
“十五”期间,我国水利行业将实施包括防汛、规划、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采集、服务等多项内容的数字化工程。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是水利信息化基础性工作,对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从应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结构应包括:信息平台标准、应用系统标准、信息安全体系标准。随着完整的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必将使水利信息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最大限度地达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3.
水利工程档案是水利部门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全面反映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的真实记录,是工程质量评定、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对工程运行管理维护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实用性较强的解决对策,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查考、研究、决策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水利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二十一世纪中国水利事业发展的新思路及新方向,“资源水利”已成为行业内外的热门话题。笔者试从工程水利,资源水利两者的辩证关系角度,阐明资源水利是水利事业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 一、关于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内涵界定问题。 “水利”一词源于中国,《辞源》中水利一词的定义为:修治河渠堤坝,使  相似文献   

15.
谭伟民 《四川水利》2002,23(4):12-14
实施水利现代化,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是我省的必然选择。四川虽然有以都江堰为代表的水利工程,有丰富的传统水利经验,但是,以四个现代化对水利的要求来衡量,急迫需要实现跨越发展;用现代水利的5个目标来要求,更要做大量的工作。在新世纪,实现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已经是四川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必须制定相应的策略,积极进行由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理论准备,尽早调整河流规划的观念和做法,重视“调水”的工程后果。  相似文献   

16.
吸取岳池“3.15”特大沉船事故教训,华蓥市水利系统成立了以水利局局长为组长的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水利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方案,分组对全市水利工程安全、行业生产安全、渔船安全进行拉网式大检查。  相似文献   

17.
近3年来,我省水利管理干部职工按照水利部的部署,紧紧围绕水利现代化的目标,加强水利管理,狠抓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大中型水利工程,河道的安全管理、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使工程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周松柏 《四川水利》2007,28(3):63-64
水利工程设施所有权不清晰,管理主体“缺位”;微小型水利工程有人用,无人管;工程老化破损严重,维修养护难;水费征收难等问题,是制约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益发挥的“瓶颈”。这一现象在四川古蔺县古蔺镇建国村得到了解决。近日,该县首个规范化农村用水户协会——新象堰农民用水户协会成立,水利设施有了新“管家”。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发展新机制。本着放开所有权,稳定使用权,搞活经营权,强化管理权,明确受益权的原则,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狠抓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全省涌起小型水利改革的热潮,极大地促进了农田水利快速发展。一、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成绩显著进入80年代后,全省各地普遍实行了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由过去的集体统一耕种,转变为一家一户经营,做为农业主要生产条件的水利设施仍然属于集体资产,“井随地走”由农民使用,呈现出所有权和使用…  相似文献   

20.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是“十一五”期间“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中的意义重大,可确保草原生态建设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对实现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