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喷钙脱硫吸着剂的制备对其宏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钙基吸着剂,测定了它们的比表面积,孔径及其分布,并分析其宏观结构的特点。研究发现,常压水合及有添加剂的水合石灰煅烧后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很大的孔体积;过烧后的生石灰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均大大减少。该研究结果指出了一个提高吸着剂活性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钙基吸着剂的吸硫性能虽然主要取决于它的化学组成和颗粒大小,但经的宏观结构-比表面积,孔体积,孔径大小及其分布对吸硫反应的影响也很大。本文对利用氮吸附法测定钙基吸着剂的细孔孔径及其分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不同比表面积氢氧化钙的细孔孔径及其分布进行了测定,并与压汞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衔拉和相互补充,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氮吸附法和压汞法联合使用,可以完整地描述钙基吸着剂的孔径及其分布,为进一步研究钙基 相似文献
4.
5.
喷钙脱硫渣中硫酸盐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通过热重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方法的联合运用,分析了喷钙脱硫产物之一--亚硫酸钙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经研究发现,CaSO3在加热至490℃时发生氧化反应,即在发生分解反应之前先被氧化(隔绝空气下700℃左右分解),干态的CaSO3比较稳定,而潮湿态的CaSO3不稳定,极被氧化。因此,脱硫渣中的硫酸化物以硫酸钙为主,性质稳定,不会放出SO2造成二次污染,研究结果为喷钙脱硫工艺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松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10)
循环流化床锅炉与其它炉型相比运行床温最适宜炉内脱硫,而炉内脱硫可大大减少煤泥混烧锅炉尾部烟道的腐蚀,因此炉内喷钙脱硫技术在煤泥混烧循环流化床锅炉有广阔的实用性。又由于煤泥给料的不稳定性,引起脱硫效果的频繁波动,给运行人员手动调整的带来极大困难.炉内喷钙自动脱硫技术也因此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对炉内喷钙原理、影响因素、自动脱硫技术做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循环流化床锅炉实施炉内喷钙脱硫工程改造为基础,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完整的基于DCS自动控制的炉内喷钙脱硫控制系统.在分析了该脱硫的工艺和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的基础上,给出了系统的总体结构,讨论了系统各部分功能的实现方法和技术方案,详细说明了脱硫过程控制的实现方法.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可靠等特点,研究的结果对新电厂的设计和老电厂的改造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半干式喷动床烟气脱硫装置及其脱硫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半干式喷动床烟气脱硫装置,研究了喷动高度,床层压降与风量,颗粒粒径大小及加入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消石灰浆料做脱硫剂,研究了Ca/S,颗粒粒径大小及加入量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越小,喷动高度越大,压降随风量的变化越大。脱硫率与颗粒加入量之间有一最佳值(粒径为1.0mm时,颗粒加入量为1000-1400g,粒径为2.0mm时,颗粒加入量为800g),Ca/S对脱硫率影响十分明显,在Ca/S摩尔比为1.2-1.4时,脱硫率高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烟气脱硫中亚硫酸钙的氧化程度直接影响到烟气中的最终脱硫量,但其速率表达式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采用内径为1.2 m,高为1.2 m的反应器氧化实验装置进行了亚硫酸钙的非催化氧化实验,实验所得亚硫酸氢根离子的反应分级数约为1,溶解氧的反应分级数约为0,氧化反应的活化能为69.85 kJ.mol-1.结合菲克定律及双膜理论建立了烟气脱硫亚硫酸钙的氧化过程动力学模型.利用模型计算得到亚硫酸氢根离子反应分级数约为1,溶解氧反应分级数约为0,氧化反应的活化能为65.72 kJ.mol-1.实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精度高,相对误差为5.91%. 相似文献
11.
运用优化组合的多元建模方法,研究了钙基固硫剂化学组成与脱硫效果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了钙基固硫剂化学成分与其脱硫率关系的优化组合的多元模型,实际运行表明,该模型比原来逐步回归法建立的多元模型准确率提高了0.42%,避免和克服了实际应用中的障碍和困难,方便了钙基固硫剂化学性能的分析及钙基固硫剂种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崔晓梅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5,(3):11-13
在钢铁市场面临激烈竞争的形势下,用户对产品质量,品种的要求不断提高。深脱硫已经成为提高钢质量、扩大品种和开拓钢材市场的重要手段。针对钢水钙基脱硫剂的文献研究中,并对其学者的文献和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出提高钢水快速脱硫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依据对铁水喷镁脱硫机理的理论分析,同时考虑熔池均混时间和镁气泡在铁水中停留时间等重要参数对喷镁脱硫的影响,开发了铁水包喷吹颗粒镁铁水预处理脱硫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吻合较好,可用于对国丰钢铁公司铁水包喷镁脱硫过程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以石灰石为脱硫剂在粉粒喷动床内的半干湿法烟气脱硫是一种新的烟气脱硫过程。本文研究了操作条件对烟气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a/S的增加、饱和接近度及石灰石粉体直径的减小,烟气脱硫的效率提高。考虑到石灰石较之消石灰作为脱硫剂在价格和来源上的优势及本烟气脱硫过程所取得的较高效率,以石灰石为脱硫剂在粉粒喷动床的半干湿法烟气脱硫是一种可提供的烟气脱硫过程。 相似文献
15.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81-87
利用自制恒温测量热重装置,研究了微量硫对钙基吸收剂脱碳的影响和脱碳失活剂继续用于烟气脱硫的硫酸化特性,提出用破碎法解决脱碳过程累计硫化对失活剂再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SO_2浓度增加,吸收剂脱碳能力衰减加剧,随循环增加,小粒径石灰石衰减程度比大粒径严重;再脱硫时,碳化阶段SO_2浓度增加,失活剂再脱硫效能力下降;SO_2浓度一定时,随循环增加,0.075~0.097 mm粒径的失活剂脱硫率逐渐降低,0.15~0.25 mm和0.355~0.45 mm粒径的样品5次循环后硫化率较高(接近未循环吸收剂)然后逐渐下降,BD和SD石灰石规律相似,原因是循环增加造成孔径分布改变和脱碳过程累计硫化对再脱硫影响的综合作用;失活剂破碎打破了Ca SO_4膜对未反应CaO核的包围,所以再脱硫率比直接脱硫高。 相似文献
16.
湿法烟气脱硫锰催化对亚硫酸钙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机械搅拌槽式反应器,研究了湿法烟气脱硫环境下锰催化对亚硫酸钙氧化的影响.模拟实验得出湿法烟气脱硫环境下亚硫酸钙的锰离子三相催化氧化遵循并行反应机理,锰离子的催化氧化反应对Mn2+浓度是0.5级.浆液量浓度小时,反应速率受锰离子浓度控制,而不是非催化氧化受亚硫酸钙溶解速率的控制.反应器内pH值为5.0、浆液量浓度>50 mol/m3时,Mn2+催化作用不增强氧化反应速率.反应器内pH值为5.5、浆液浓度>55 mol/m3时,1 mol/m3的Mn2+催化作用使亚硫酸钙的氧化从非催化氧化的受溶解度控制转变为受氧的扩散传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石灰石及盐类混合物在粉粒喷动床内的半干湿法脱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发一种新型粉粒喷动床半干湿法脱硫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喷动床为一个多相反应器。在喷动床中,二氧化硫与脱硫剂反应,脱除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硫。实验采用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并考察操作条件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效率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钙硫比、饱和接近度、脱硫剂直径、粗粒子的静床层高度以及气体的表观流速。当石灰石粒径小于5μm、钙硫比大于1.5、饱和接近度为6℃时,脱硫效率可高于90%,而脱硫剂利用率超过60%。一些碱金属化合物可被用作提高脱硫效率和脱硫剂利用率的添加剂。实验结果表明:在喷动床烟道气脱硫过程中,添加氯化钠可显著提高脱硫效率。而且在脱硫浆料中,氯化钠与石灰石之比小于0.2时,脱硫效率随氯化钠浓度增加而增加。这个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海水制备脱硫浆料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热重分析技术研究钙基脱硫剂焙烧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瑛 《云南工业大学学报》1999,15(1):1-5,11
在流化床煤气炉中,一种有效的炉内脱硫方法是加入石灰石(CaCO3)或白云石(CaCO3.MgCO3)等钙基脱硫剂,以硫化钙(CaS)的形式从系统中脱去硫。在流化床煤气炉的高温(850℃ ̄950℃)环境下,钙基脱硫剂将进行焙烧反应,它们的焙烧特性影响接下去的硫化(脱硫)反应,因此也就影响总的捕硫率。本研究利用热重分析仪(TGA)分析研究了脱硫剂颗粒尺寸、焙烧温度和二氧化碳(CO2)分压力对4种南澳石 相似文献
19.
针对循环次数、吸收剂粒径的大小、碳酸化气氛中CO2的浓度、煅烧气氛中CO2的浓度和水蒸气的浓度对于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特性的影响,在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实验装置上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钙基吸收剂碳酸化阶段的转化率在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中存在衰减现象,10次循环反应之后,转化率会从72%降至30%以下;吸收剂碳酸化阶段的转化率随其粒径的增大而减小;碳酸化气氛中CO2浓度的提高,会抑制钙基吸收剂碳酸化阶段转化率的衰减;煅烧气氛中CO2浓度的增加会加速钙基吸收剂碳酸化阶段转化率的衰减,导致循环捕集CO2性能锐减;水蒸气能降低固体产物扩散的能量壁垒,延长碳酸化反应时间,提高转化率。 相似文献
20.
提出将炭法烟气脱硫工艺结合喷动床技术来脱除烟气中的SO2,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以气固两相流体动力学为基础,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及颗粒动力学理论,引入修正的非均相脱硫动力学模型,对喷动床应用活性半焦颗粒脱硫的过程进行模拟.获得了喷动床具有喷射区、环隙区和喷泉区的流动状态及床内SO2浓度的分布情况.通过对不同工况下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