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的形成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的形成演化,可以划分为5个主要阶段,即:新元古代统一古陆块的形成阶段;早古生代古陆块裂张、坳陷形成发展阶段;晚古生代坳陷变迁,西南坳陷东、西发展分异阶段;中生代内陆盆地的形成发展阶段;新生代大型滞后型前陆盆地形成发展阶段。从沉积和构造发育史分析,西南坳陷是一个新生代沉积占统治地位的山前坳陷。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构造样式与圈闭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分析地面地质资料和大量高质量地震剖面的基础上,将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构造样式分为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2大类,前者可分为基底逆冲、扭动、逆冲与走滑扭动叠加等3亚类,后者可分为叠瓦式逆冲、滑脱背斜、断弯背斜及披覆与滑脱挤压背斜叠加构造等4亚类。大多数基底卷入构造发生于海西期,喜山期再次强烈活动;大多数盖层滑脱构造发生于喜山期。构造多期活动,因此部分构造样式为叠加构造。不同的构造样式具有不同的圈闭发育特征。依据构造样式和圈闭特征,将塔西南坳陷的圈闭划分为构造圈闭和非构造圈闭2大类。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第三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第三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探讨了层序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与油气的关系。把第三系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7个三级层序组,19个三级层序。各三级层序中主要发育海(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不发育。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第三系不乏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上第三系不具备生烃能力,但具备好的储盖组合关系,昆仑山和天山山前的背斜带、英吉沙—棋北背斜带以及麦盖提上倾斜坡带是这类有利储盖组合的发育区;下第三系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且生储盖组合良好,发育于山前带的乌恰背斜、柯克亚深部背斜及杜瓦背斜等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图3表1参3(邹冬平摘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冲断构造带储油构造探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塔里木盆地北缘库坳陷发育有冲断构造带,逆冲方向自北向南,形成时代为中新世到上新世。根据冲断构造成因和圈闭条件,可刊分出6种储油构造:背斜、双重构造、重迭断坡背斜、冲断三角带、下盘断坡带和膏盐岩刺穿构造。  相似文献   

5.
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对位于塔西南坳陷东部的玛扎塔格、玉北1及和田南构造带进行了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分析。研究表明,玛扎塔格断裂带主要发育深浅2套断裂系统,深部断裂系统形成断层传播褶皱,浅层为冲断构造;玉北1构造带构造变形主要集中在古生界,发育复合叠加型断层传播褶皱;位于西昆仑山前的和田南断裂带为逆冲前缘带,由多个滑脱层共同作用形成构造楔。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及喜马拉雅期是影响该地区构造形成和演化的主要时期。该地区油气成藏受断裂控制影响明显,喜马拉雅期该地区的地层发生大规模掀斜改造,使得麦盖提斜坡枢纽部位与巴楚隆起南缘构造带成为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生油岩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主要沉积上第三系、上白垩统-下第三系、中下侏罗统、石炭-二叠系和寒武-奥陶系5套生油岩。寒武-奥陶系沉积中心在阿瓦提凹陷和塘古巴斯凹陷,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高,是该区主要油气源岩。石炭系-下二叠统烃源岩分布广、丰度及类型多样、成熟度中到高,是该区次要油气源岩。侏罗系及下第三系生油岩是喀什凹陷、西南缘区主要生油岩。上第三系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叶城凹陷山前区。  相似文献   

7.
将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构造类型分为2大类7亚类:(1)基底卷入型分为基底逆冲、扭动、逆冲与扭动叠加等3亚类;(2)盖层滑脱型分为滑脱背斜,断弯背斜,披覆与滑脱挤压背斜、叠瓦式逆冲构造等4亚类。基底卷入构造多数发生于海西期;喜山期强烈活动,盖层滑脱构造多数发生于喜山期。构造多期活动,形成部分叠加构造。目前在滑脱背斜上部找到了油田、推测各种滑脱构造、扭动构造中所伴生的褶皱--断裂系统和基底挠折,基底卷入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生油岩评价和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斌  刘勇 《新疆石油地质》1992,13(4):339-350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是盆地的主要油气探区之一。本文从沉积特征、有机质的丰度、类型、成熟度和热演化特征诸方面对该区的石炭系—下二叠统、中、下侏罗统、上白垩统—下第三系及中新统生油岩进行了评价。指出石炭系—下二叠统是一套较好的生油岩,生油潜力大,虽在大部分地区处于高成熟阶段,但在色力布亚大断裂下盘、麦盖提斜坡上倾方向却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应作为近期勘探的主攻方向;中、下侏罗统是一套现实的生油层,具有一定的潜力;上白垩统一下第三系属生油潜力差的生油岩;中新统属较差的生油岩—非生油岩。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第三系盐构造与油气   总被引:68,自引:8,他引:68  
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库车坳陷第三纪发育盐湖,沉积了巨厚的膏盐岩层,在喜山运动中晚期强烈的构造挤压下形成了大量的盐构造,造成深浅层构造不一致,库车盐构造的类型有丘形、喇叭形、劈形、拱形、脊形,广泛分布于库喀断褶带、拜城向斜带、秋立塔克断褶带及羊塔克-亚肯背斜带,其演化按构造位置可分为两种情况。盐岩不仅是极好的区域性盖层,还可改善盐下岩层的储集物性,而三叠-侏罗系烃源岩又位于盐下,因此盐下构造圈闭是库车坳陷最为有利的勘探远景目标。在世界含油气盆地中,笔者发现伊朗油田与库车坳陷具有相似的构造特征和油气聚集规律,挤压型盐构造非常发育。盐岩及盐构造对于库车坳陷形成大中型油气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对盐下构造圈闭的勘探。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比分析了库车坳陷与塔西南坳陷的受力环境、变形层、形变区、滑脱层系,认为两者在构造变形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库车坳陷的应力特征以压性为主,横向上形变特征差异较小,纵向上由北向南变形强度逐渐减弱;塔西南坳陷的应力特征,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下,表现为很强的扭动特征,构造变形在平面上变化较大,不同区块主形变期及形变特点差异明显,造成深坳陷及麦盖提斜坡带构造类圈闭不发育、断裂垂向输导作用较差。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前陆冲断带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气主要分布在前陆冲断带与逆冲断层相关的构造圈闭中。通过研究前陆冲断带构造特征,建立了横向叠瓦式、垂向叠瓦式、台阶状叠瓦式、单冲背斜式、双冲背斜式、对冲背斜式、背冲背斜式、同心背斜式和反冲断鼻式等9种含油气构造样式。构造区带和构造样式的多样性,以及与烃源层、储集层和盖层空间组合关系的多样性,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油气成藏模式。无论哪种成藏模式,断层和盖层都是决定天然气成藏的关键要素。以断层发育为核心的断-源-储-盖的空间组合决定了圈闭的形成、油气的输导能力、圈闭的封闭性和充满度,从而最终决定了天然气的成藏。  相似文献   

12.
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对西南拗陷石炭—二叠系的烃源岩、储层和盖特征进行描述分析,认为本区石炭—二叠系具备了含油气系统的基本条件,为一大型含油气系统。通过对该系统的关键时刻,持续时间和保存时间以及地质要素和作用在时空上展布的研究,提出了可能油气藏的分布区域及类型,指出了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西昆仑前陆构造带为薄皮滑脱的道冲-褶皱带,其滑脱面上覆构造层中发育了甫沙、柯克亚和固满3排北西西向的背斜,深部的主滑脱面位于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与上古生界沉积盖层之间的不整合面上。由于目前地震反射资料无法揭示主滑脱面的深度,利用多余面积作图技术对柯克亚和固满两背斜的主滑肌面深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因满和柯克亚背斜的滑脱深度分别为14.59和14.98km,滑脱面向南倾伏,倾角为2°~3°。柯克亚构造的浅层(下第三系底)缩短量为1.17km,深部层位的缩短量为2.75km,这种深、浅层次收缩量的差异表明了上下构造的主次关系,深部为具顶、底板逆冲的双冲构造体系,断夹块的叠置是形成柯克亚浅层构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喀什坳陷构造变形较为复杂,主要为喜山期构造变动的产物,受区域构造边界的影响及自身所处构造部位的差异,在区域南北向挤压应力场的作用下,于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构造变形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可分别称之为西部对冲挤压变形区、东段北部反冲挤压变形区、东段中南部侧向挤压凹陷区和中部剪切扭动变形区。下第三系底部膏盐层为底板滑脱层的逆冲推覆构造极为发育,属薄皮构造,并构成周边造山带向前陆地区逆冲推覆的前展式逆冲前缘或前缘外带的反冲褶皱带。区内构造变形的分区性和浅层构造变形的分异性对该区油气运移、聚集成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1构造白垩系、古近- 新近系储集层录井、地层测试资料及可溶有机质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油气的多期运移事件。克拉1构造虽然没有成为气藏,但在其演化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却有过油气多期运移事件的发生。在整个库车坳陷,油气的多期、多阶段运移具有普遍性,这也是库车坳陷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之一。但油气运移能否成藏的关键取决于是否存在完整的圈闭及沟通储集层与烃源岩的深大断裂,已有的气藏主要都是完整的圈闭与沟通储集层和气源岩的深大断裂有效匹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塔西南坳陷西昆仑山前冲断带的收缩构造变形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地面地质、地震和连续电磁剖面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提出“分层收缩、垂向叠置”的“非俯冲”型收缩构造解释模型,即由于上白垩统—古近系膏盐岩软弱岩层的分隔以及地层垂向能干性的差异,导致浅、中、深层分别发育不同的收缩变形样式,而不存在区域性的具有大位移量的拆离断层在水平方向叠置。浅层盐岩层之上的新生界能干岩层以滑脱褶皱变形为主,表现为近直立对称的长轴背斜与造山带平行排列;中层盐下层中生界及深层盆地基底岩系以韧性收缩变形为主,发育向西昆仑山倾斜的高角度基底卷入逆冲断层。断层上盘形成冲断隆起,下盘发育一系列同向倾斜的次级分支断层,构成楔状叠瓦扇,终止于反冲断层下盘的膏盐岩中。基底卷入的高角度逆冲断层可能利用了侏罗纪、白垩纪的先存正断层发生反转,并控制了下盘局部构造变形。西昆仑山隆升引起的垂直剪切作用可能是山前冲断带发育高角度逆冲断层及先存正断层反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库车坳陷盐下构造形态在时间剖面上常发生畸变,这是造成该区钻探失利的重要因素.根据地震波传播的动力学特征,可将盐下构造畸变分为两类,即绕射性和反射性畸变.在此基础上,通过模型正演,分析了影响盐下畸变程度的2个重要因素(盐上构造形态和层速度结构),引入盐下构造水平参考线(L_(sh))和平均速度变化趋势线(υ_(av))的概念.分析υ_(av)、L_(sh)的形态和变化趋势,即可判定盐下构造在时间剖面的真伪和畸变程度.采用叠前深度偏移和时深转换方法,可有效校正盐下构造畸变现象,预测高点偏移方向和偏离距离,为油气勘探提供可靠的圈闭和井位.  相似文献   

18.
秦胜飞 《中国石油勘探》1999,(3):21-23,30,10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宛1井和克参1井的烷烃气出现负碳同位素系列,其根本原因是天然气的散失分馏所致,同时由于该区烃源岩的成熟度处于高熟或过熟阶段(R_o=1.18%~1.77%),并非无机成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区中生界石油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其源岩主要为寒武-奥陶系,其次为二叠-侏罗系.继承性隆起、不整合系统和断裂系统纵横交错,良好的储层是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盖层的封闭能力是油气保存的关键.加强构造及岩性研究将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区中生界油气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