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球斑岩铜矿床(尤其是中、新生代斑岩铜矿床)的形成受板块构造影响,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及其火山-深成岩建造对斑岩铜矿床的成矿专属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而区域性的引张环境、深大断裂和地下深部的热点则直接制约着含矿斑岩岩浆的形成与侵位。中国斑岩铜矿成矿模式以东天山土屋和延东斑岩铜矿和西藏冈底斯斑岩铜为代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30)
前人对埃达克岩与斑岩铜矿的关系存在着很大争议。本文旨在探讨斑岩铜矿与埃达克岩的成矿关系。笔者认为两者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流体作用、岩浆作用、构造条件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2):228-232
斑岩型铜矿是世界上铜资源最主要来源。目前广泛的认为典型斑岩型铜矿是由高氧逸度、高盐度的成矿流体形成的,称为氧化性斑岩型铜矿,成矿流体属于NaCl-H_2O-CO_2体系。但随着人们不断深入研究发现,斑岩型铜矿的成矿流体也可以是具有还原性质的,如含CH_4、H_2和CO,属于H_2O-NaCl-CH_4-CO_2体系。该文分别分析了两种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说明了氧化性成矿流体的来源、演化以及早期阶段磁铁矿的沉淀引起还原S的形成机制。对于还原性成矿流体,重点探讨了成矿流体中CH_4的来源,以及CH_4的存在对矿化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2):228-233
斑岩型铜矿是世界上铜资源最主要来源。目前广泛的认为典型斑岩型铜矿是由高氧逸度、高盐度的成矿流体形成的,称为氧化性斑岩型铜矿,成矿流体属于NaCl-H_2O-CO_2体系。但随着人们不断深入研究发现,斑岩型铜矿的成矿流体也可以是具有还原性质的,如含CH_4、H_2和CO,属于H_2O-NaCl-CH_4-CO_2体系。该文分别分析了两种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说明了氧化性成矿流体的来源、演化以及早期阶段磁铁矿的沉淀引起还原S的形成机制。对于还原性成矿流体,重点探讨了成矿流体中CH_4的来源,以及CH_4的存在对矿化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
高分遥感数据在地质找矿中的大面积应用,在近期"重要成矿带遥感地质调查"中尚属首次,使得遥感地质工作向前迈了一大步。通过重点总结斑岩型铜矿的高分遥感找矿方法,图像处理方法、影像特征、异常分布特征等,希望能够对遥感地质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池沟地区小斑岩体广泛发育,岩体多呈北东向展布的串珠状小岩株或岩枝产出,属燕山期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池沟斑岩型铜钼矿(化)体产于燕山期中酸性岩体内外接触带中,池沟区内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40~148 Ma,与矿石辉钼矿的Re-Os年龄一致,成岩与成矿年龄一致,均形成于侏罗纪晚期。池沟矿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侵入岩浆,铜矿体主要赋存于斑岩体及其与围岩接触带上,远离岩体,矿化减弱,矿体产状多受岩体与围岩接触面控制。近年来,通过对区内池沟岩体的研究,应进一步查明成矿主岩体的分布形态以及矿化富集规律,同时开展新的地质找矿方法,为柞—山盆地寻找铜矿提供新的思路。通过钻孔深部工程,在岩体内外接触带上寻找矿化富集部位应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针对乱金沟铜矿成矿情况,从成矿的地质条件、矿体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乱金沟铜矿是一种与已知矿床类型不同的岩浆熔离型新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8.
烂泥塘铜矿位于义敦—中甸岛弧带南段,红山复式背斜西翼,是典型的斑岩型铜矿。铜矿床的形成与区内印支期的大规模造山运动有直接联系,矿床主要赋存于印支期石英二长斑岩岩体内。矿床围岩蚀变特征明显而强烈,与铜矿化有直接关系的是绢英岩化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起源为中下地壳,并存在强烈地幔组分混染现象,大地构造环境为俯冲造山带的火山弧环境。铅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下地壳,其次为上地幔,具地壳和地幔铅多来源、深源和浅源混合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甸岛弧带是斑岩型铜矿的矿集区,区内的斑岩铜矿床围岩蚀变强烈,蚀变分带明显,围岩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文章对分别位于中甸岛弧东、西部成矿带的春都和普朗斑岩铜矿床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个斑岩铜矿床的围岩蚀变类型主要表现形式以及蚀变分带模式基本相同,研究还得出中旬岛弧带斑岩铜矿床钾硅化带以及绢英岩化带的蚀变强度及其规模共同决定斑岩铜矿床的规模.中旬岛弧带斑岩铜矿床中,青磐岩化玢岩为找矿的间接标志,绢英岩化或钾硅化斑岩(玢岩)为找矿的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10.
秘鲁(Peru)位于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成矿带北部,该成矿带是斑岩型铜矿蕴藏量最大和最集中的地区。秘鲁中南部大多分布已在开发的大型矿区和开发多年的老矿区,而滨海北部一带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本研究选择了秘鲁兰巴耶克省(Lambayeque Province)奇克拉约市(Chiclayo)东部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ETM、ASTER等多光谱遥感影像提取矿化蚀变信息,通过野外调查验证,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预测分析,圈定找矿靶区2处,以期为后期该区域找矿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浙江中西部地区分布有元古宙和古生代的铜矿成矿有利层位,北东向为主的深大断裂发育且多次活动,燕山早期和神功期的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较密切。本区为铜的地球化学高背景场区,具有较好的铜矿成矿条件。主要铜矿床类型有层控-热液交代型、块状硫化物型、次火山岩型和斑岩型,并具有较为广阔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分别系统介绍了“七·五”以来国内铜矿勘查在老矿区(田)的突破和在新区的发现;阐述了在铜矿化集中区,典型铜矿床研究、铜矿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成矿机制及成矿模式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对矿床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的研究,表明卡拉玛铜矿床属沉积热液改造型层控矿床。本文在总结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对找矿靶位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从岩石化学方面分析得出晚三叠世火山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其形成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有利于斑岩型铜矿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描述了下西台南沟铜矿点、哈次谱山铜矿点和景忍山北坡铜矿点的矿化特征,提出了柴达木东南缘都兰-香日德地区和景忍山地区具有寻找隐伏斑岩型铜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白银地区晚元古代以来形成的大地构造奠定了金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金矿成矿作用受一定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岩控制,不同级别和规模的构造分别控制着金矿成矿带、矿床( 体) 的产出、矿床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找矿方向应为深大断裂两侧及韧( 脆) 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地区以地槽褶皱系为主体。开合运动是区内一种重要的构造运动形式,形成了时、空分布广泛的海相火山岩及基性-超基性岩。铜矿的时、空分布也非常广泛,类型较多,但主要铜矿类型为火山岩型、喷流沉积型、岩浆硫化铜镍型、斑岩型等四种。不同类型矿床的形成,尤其是大中型矿床的形成严格地受地质构造环境的控制。中国东、西部地区铜矿成矿、控矿因素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
研究对比了中条山、小秦岭地区的地层、岩浆岩、构造、成矿特征、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成矿机理,确定了中条山地区最佳找矿类型,提出了中条山地区的成矿远景和勘查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