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线宽带尤其是Wi-Fi的普及,推进了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得到快速普及。移动智能终端引入适合高带宽和移动设备的网页浏览器与操作系统,提高了用户访问互联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介绍省级广播电视网络视听新媒体综合监管平台设计情况。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智能监测等手段,完成互联网新媒体监管、广播电视播出质量内容监管、安全播出指挥调度、应急预警发布等功能,实现平台共享、功能共享、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为有效加强新媒体监管、确保正确舆论导向提供重要的技术平台支撑。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网民和网站数量不断激增的背景下,新媒体时代也随即到来.除了带来各种新机遇的同时,也给监管部门的日常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本文立足于我国新媒体监管的现状,追溯到其监管的起源,并着重论述未来监管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从当前我国视听新媒体监管现状入手,分析节目传播方面出现的问题以及三网融合后面临的监管挑战,参考国外已实施三网融合的国家的管制经验,提出构建三网融合下符合我国国情的视听新媒体监管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信息网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一种新型的大众传媒,它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为规范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秩序,加强政府监管功能,国家广电总局颁发了39号令《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明确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归口管理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工作。为实现有效的监管,相关管理部门建立了互联网传播视频节目监管系统。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三网融合的推进,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新媒体的发畏,为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也为非法内容的传播提供了土壤.从法律法规、信息技术两个角度阐述了新媒体的监管方法和策略,为管理者制定合理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这种新型传媒正在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为有效地对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进行管理,建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监管系统是广播电视行政管理的工作职责。本文对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管理必要性,监管的内容,监管的主要功能进行阐述,并介绍了江苏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监管系统的组成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郭慧 《数字传媒研究》2021,38(2):15-18,27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迈入网络时代,人民生活与网络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这种情势下,新媒体异军突起,成为当前覆盖民众生活全域、影响社会舆论、宣传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主要媒介.新媒体视域催生出不计其数的视频传播媒介,特别是短视频,受到大众极力追捧."拍视频"、"刷抖音"也越来越成为大众相互交往、互通信息的主要方式,在移动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论述如何建立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模式。互联网视听节目兼具互联网的网络传播特征和广播电视的视听特征,拟从互联网监管和传统广电监管的角度进行分解和综合分析,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模式建议。首先分析我国现行互联网监管模式,其次是传统广播电视监管模式,最后综合分析并提出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我国视听新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阐述了视听监管在网络新媒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加强互联网视听新媒体内容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吴思雨 《数字化用户》2022,(11):127-129
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创新应用,进一步推动了视听媒体业务的不断拓展,在“互联网+”战略背景下,不同程度地对有线电视业务的发展造成影响,促进视听新媒体业务与有线电视业务实现协调发展。在新媒体转型发展过程中,需要对三网融合下的视听新媒体业务加强监管。为此,就视听新媒体的内涵及有线电视网融合发展新业务进行...  相似文献   

15.
16.
从态势感知技术的角度出发,分析视听新媒体舆情监测监管平台需求和一般舆情监测监管系统的构成,构建了由舆情数据采集层、舆情态势觉察层、舆情态势理解层、舆情态势预测层及舆情态势展示层组成的基于态势感知技术的网络视听新媒体舆情监测监管平台架构模型,并讨论了模型中各层次需要实现的功能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光纤技术、宽带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芯片技术、压缩编码技术、显示屏技术、软件平台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的视听娱乐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5年来,相对于传统的有线电视、卫星电视、频率广播和报纸杂志等媒体形式,基于信息网络的新媒体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运用的日趋成熟,网络视听节目在网络文化内容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加强对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可以保护公众和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的合法权益,规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秩序,促进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裴鹏真 《通讯世界》2017,(13):51-52
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应用狂热,用户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完全受众脱离而出,他们可以通过新技术带来的多元化渠道参与到社会各种信息中去,在思想多元化及言论自由的时代,他们不但在信息社会中承担着受众的角色,更扮演着传播者,甚至造势者的角色.通过微信、微博,用户不但可以通过观看上传的视频零距离接触社会热点事件,还可以参与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讨论中去,并再一次通过转发而影响造势.如果用户是个"大V",并具有高度的科学、法律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其正当的言论必定会对热点事情的社会舆论风向造成正面积极引导.而一旦遇上科学法律知识欠缺,唯恐天下不乱者,甚至想通过"大V"刷粉、恶意牟利者,难免夸大、歪曲事实,编造、扭曲事实真相,这样便极大地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进一步对整个社会的法制建设及和谐稳定发展造成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互联网视听节目发展的状况,提出对网络视听节目监管系统建设的思路,并就系统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