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考虑了快速共偏移距“对数拉伸”DMO 公式的方法和意义,并指出两个众所周知的公式的缺陷是脉冲响应不保持 DMO 椭圆特性。本文给出的对数拉伸公式能保持 DMO椭圆特性,它在(ω,k)域表现为一乘法因子.最后,用野外数据对这四种共偏移距 DMO 方法—Hale 法和三个对数拉伸算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其中只有一种对数拉伸算法能将浅部或大倾角同相轴正确归位。而其它两个对数拉伸算法则不能.  相似文献   

2.
3.
速度、零偏移距剖面和DMO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几种目前流行的DMO处理的基础上,论证了使用常规计算方法在常规CMP道集上就能实现对DMO处理的各项要求,其中包括倾斜界面条件下均方根速度近似值的确定和零偏移距剖面的构组。此外,本文还深入分析了CMP道集的时间方程,提出使用径向CMP道集数据计算均方根速度的近似值和地层倾角;使用横向CMP道集数据以一次动校求取零偏移距剖面,二次动校求取均方根速度近似值。模拟数据计算证明,这些方法的误差很小。  相似文献   

4.
积分型共偏移距时间偏移是一种稳健而又经济的偏移速度分析方法。实际应用中,人们往往不采用迭代的方式,计算旅行时的过程中通常也未适当地考虑层状介质中射线弯曲的影响。对于倾斜反射层,这些做法有可能产生错误的速度估计结果。对于倾斜反射层来说,由共偏移距时间偏移速度分析获得的同相轴速度对初始偏移速度不是很长敏感的。但是由相轴出现的时间对初始偏移速度却是极为敏感的,这是因为初始速度中的误差会导致同相轴的偏移不  相似文献   

5.
积分型共偏移距时间偏移是一种稳健而又经济的偏移速度分析方法。实际应用中,人们往往不采用迭代的方式,计算旅行时的过程中通常也未适当地考虑层状介质中射线弯曲的影响。对于倾斜反射层,这些做法有可能产生错误的速度估计结果。 对于倾斜反射层来说,由共偏移距时间偏移速度分析获得的同相轴速度对初始偏移速度不是很敏感的。但是同相轴出现的时间对初始偏移速度却是极为敏感的,这是因为初始速度中的误差会导致同相轴的偏移不足或偏移过量。例如,如果初始速度太低,数据势必偏移不足,倾斜反射层的速度同相轴就可能表现为以近似正确的速度但过早的到达时间出现。若速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这种误差就会使我们拾取的速度函数比正确的速度函数快。当然拾取的新速度总比初始偏移速度更接近正确速度;通常在经过数次迭代之后就能见到收敛于正确速度的结果。 在计算旅行时的过程中考虑射线弯曲影响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时间偏移更是如此。如果忽略了射线弯曲,具有不同倾角的反射波组就会以不同的速度聚焦。这样,我们必须做出抉择,要么取对这个倾斜层最有利的速度,要么取对那个倾斜层最有利的速度,两者不能兼顾。通过正确地考虑射线弯曲,就能使所有倾斜角上的反射波以同样的速度聚焦,从而明显改善最终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前使用的常规DMO数据处理方法忽略了速度的影响,认为DMO处理对速度不像全偏移那样敏感。但实践证明,在某些情况下作DMO处理必须考虑速度的影响,否则会给地震成像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本文从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方程出发,导出了类似于常速DMO公式的变速DMO公式(与Hale等称之的squeezingDMO相类似)。该方法是对常速DMO方法的一种修正,计算效率与常途DMO相当,但处理效果要好于常途DMO方法。理论与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速度随深度变化地区的大倾角反射成像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在偏移和DMO作图中,现有的一些算法只适用于常速情况。本文提出一种递归拉伸算法公式,可以使得上述算法中速度函烽的频率适应范围得到适应扩展,改善计算结果的精度。文中还提出一种变速的DMO算法,并引用了递归拉伸算法,使得变速MDO的计算效率与常速DMO算法相当。  相似文献   

8.
精确的对数拉伸DMO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生 《石油物探》2002,41(4):475-478
采用固定相位法,通过对数变换从HaleDMO的t-x域解析脉冲响应的结果可以导出精确的对数拉伸DMO算法。精确的对数拉伸DMO算法具有和Hale的DMO算法一样的精度,也具有传统的对数拉伸DMO算法的计算效率。DMO脉冲响应验证与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表明,该算法是一种实用的DMO方法。  相似文献   

9.
具有倾角滤波的精确对数DMO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iner精确对数DMO算法是一种优于其它对数拉伸DMO的算法,其脉冲响应具有保持DMO椭圆的良好特性。但是,模型试验表明,用精确对数DMO算法处理陡倾角数据时,存在着严重的频散现象。本文在Liner给出的精确DMO计算公式中引入(Ω,k)域的倾角滤波因子[1+h^2k^2/Ω^2]^1/2后,这种频散可以得到很好的压制。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的处理均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在北海Valhall/Hod地区的一条2D地震测线上试验了叠前时间偏移对孔隙度估算的影响。白垩纪白垩剖面中孔隙度的估算分两步。首先,用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反演估算出P波和S波的速度及密度。再通过从岩心栓分析得到的岩石物性资料建立起这些参数与孔隙度的联系。孔隙度既可用未偏移的又可用叠前偏移地震资料来估算。对偏移数据集来说,可采用的是标准的叠前基尔霍夫时间偏移,再加上简单的角度和振幅校正。与现代高费用的真振幅偏移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既快速又实用。试验测线构造相当简单,最大倾角为5°;但取决于偏移是在反演前还是反演后进行,结果却明显不同。估算的孔隙度的最大误差约为10%(约为相对变化的50%)。从未偏移的数据中估算出的高孔隙度带没有出现在用偏移后的数据估算的孔隙度剖面上。  相似文献   

11.
12.
DMO和叠前时间偏移的共同起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DMO和叠前时间偏移对于改善速度分析及叠加效果,最终提高剖面成像质量都是很有用的工具,一般在共偏移距道集中进行。其实现方法有多种,如等价偏移距方法(equivalent offset migration,Bancroft et al,1994)、DMO PSI(prestack imaging)方法(Gardner,1986)和非成像的炮集偏移(non-imaging shot-record migration,Berryhill,1996)等。这些方法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用一个新定义的偏移距替代原来的偏移距。在每一种方法中,成像过程都归结为以新偏移距定义的共反射点双曲线型时-距关系上的动校正。本文中,我们证明了不同方法的DMO和叠前时间偏移有其共同起点--双平方根算子,说明它们在原理上是等价的;最后我们提出了基于波动方程的DMO和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固定相位法,从克希霍夫积分法DMO算式可导出精确的对数拉伸DMO算法。它具有Hale的DMO算法一样的精度,也具有传统的对数拉伸DMO算法的计算效率。点脉冲DMO响应验证与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表明: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DMO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三维真振幅有限偏移距偏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零偏移距一次反射纵波可描绘成三维时间或深度偏移反射,以致偏移的波场振幅是与角度有关的反射系数的一种度量。最近提出的各种涉及加权绕射叠加的偏移/反演算法都是以Born或Kirchhoff近似法为基础的。本文提出一种三维Kirchhoff型叠前偏移法,该方法中待成象波场的一次反射是由零阶射线近似事先描绘的。因此,恢复与角度有关的反射系数的主要问题主就变成了消除一次反射几何扩散因子的问题。为达到该目的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对海上拖缆船采集资料的规则性和对称性研究,得到了一套有效的3D叠前深度偏移和速度模型建立的流程。将海上3D数据抽提成共偏移距共方位角数据集。运用高性能的频率——波数域速度沿垂直方向变化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进行初始偏移。也用初始叠前v(z)偏移代替叠前时间偏移做AVO,或者在没有受到强横向变化影响时的目标成像。用共偏移距共方位角v(x、y、z)计算后续的深度偏移。这种叠前深度偏移算法也是利用共偏移距共方位角数据集的规则性来减少内存和CPU的需求。偏移输出数据用于产生一组速度误差拾取值和沿分析面的加密网格作为3D层析的输入。灵活钧模型建立工具与3D层析技术匹配能够产生出地质上合理的速度模型。两个数据实例表明:这种方法在相对轻微的速度变化区域(正如所期望的那样)和速度变化复杂的情况下(如盐下成像)能够取得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转换波DMO及其快速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转换点轨迹方程作二阶近似的基础上,导出了转换波DMO的椭圆近似方程,并在f-k域实现了转换波DMO的快速算法,该方法能同时完成共转换点(CCP)的水平位置较正,中对转换波DMO的脉冲响应作了计算对比,证明方法是可靠的,其快速算法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在中点偏移距坐标系中,横向双平方根(DSR)方程为使用屏传播算子研究三维叠前波动方程深度偏移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框架。共偏移距拟屏深度偏移是偏移共偏移距、共方位角地震资  相似文献   

20.
在对转换点轨迹方程作二阶近似的基础上,导出了转换波DMO的椭圆近似方程,并在f-k域实现了转换波DMO的快速算法.该方法能同时完成共转换点(CCP)的水平位置校正.文中对转换波DMO的脉冲响应作了计算对比,证明方法是可靠的,其快速算法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