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硅胶负载磷钨酸型催化剂,利用IR、XRD、TG/DTG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磷钨酸成功负载在硅胶上,热稳定性良好。在无溶剂条件下,利用硅胶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了季戊四醇月桂酸酯,通过实验,探讨了催化剂中磷钨酸的负载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酸醇摩尔比以及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对酯化率的影响,当磷钨酸的负载量为71.59%,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160200℃,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5%,月桂酸与季戊四醇的摩尔比为4∶1时,酯化率可达84.92%以上,且催化剂重复使用性好。所得季戊四醇月桂酸酯产品外观色泽较浅,其结构经红外光谱进行了确认。  相似文献   

2.
碳酸二异十三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合成润滑油基础油。在甲醇钠的催化作用下,以异十三醇和碳酸二甲酯为原料合成了碳酸二异十三酯。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合成工艺条件是:催化剂甲醇钠∶碳酸二甲酯=0.02∶1(物质的量比),异十三醇∶碳酸二甲酯=2.4∶1(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160℃。实验室产品收率达80%以上,产品黏度指数介于80~90,产品倾点低于-40℃,100℃黏度大于4 mm2/s,适合于做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碳酸二异十三酯合成油应用于SL 5W-30汽油机油中,在低温性能方面表现良好,能够达到低温指标要求。用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反应产品进行了结构确定。  相似文献   

3.
以季戊四醇、己二酸和正庚酸为原料,固体酸为催化剂,通过酯化反应得到了一系列高黏度合成酯。考察了加料方式和原料配比对合成酯的黏度、酸值和倾点的影响,为高黏度合成酯的合成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异硬脂酸季戊四醇酯,考察了酸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时间对酯化程度的影响,并进行了深度脱酸处理与产品性质测定。确定适宜的反应条件为:酸醇物质的量比为4.3∶1,在230℃条件下反应8 h。产物经深度脱酸后酸值(KOH)降至0.04 mg/g。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产品酯化较完全。测得产品羟值(KOH)为13.36 mg/g,闪点325℃,倾点-43℃,产品各项数据均符合润滑油基础油要求。该工艺简单易操作,对环境影响小,是较为理想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甲醇钠的催化作用下,以异构C16~C20混合醇和碳酸二甲酯为原料合成了碳酸高碳二烷基酯。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甲醇钠∶碳酸二甲酯=0.08∶1(摩尔比),异构C16~C20混合醇∶碳酸二甲酯=2.4∶1(摩尔比),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170℃。实验室和50 L中试产品收率均大于97%。产品应用于SL 5W-30和SL 5W-40汽油机油中,在低温性能方面表现良好。碳酸高碳(C16~C20)二烷基酯产品结构用红外光谱和质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与矿物润滑油相比,合成酯的黏温性能与低温性能优异,热氧化安定性和润滑性能好,被广泛用作润滑油基础油,并且可生物降解,是环境友好润滑油的重要组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合成酯通过酯化反应制备,在制备过程中催化剂对酯化反应的影响较大。后处理可除去合成酯中残留的酸性组分和其他杂质(含催化剂),提高合成酯的耐热性能和耐水解性能。对不同催化剂的特点和后处理方式进行了综述。(图0表0参考文献35)  相似文献   

7.
润滑油基础油可用于生产润滑剂,如多级车用油、自动传动机构润滑油、润滑脂等,其制备过程如下:氢化异构化蜡状烃进料馏分(初馏点在343~398 ℃范围内,FBP至少在566 ℃,通过淤浆Fischer-Tropsch烃合成工艺制得)。氢化异构化在有效转化质量分数至少67%的343~398 ℃蜡状烃进料成为较低沸点烃的条件下进行,当与标准润滑油添加剂复配物一起使用时,基础油料就形成满足这些油规格的多级车用轴承箱油、传动机构油及液压油。 US 6103099,2000-08-15  相似文献   

8.
过量的石油基润滑油流入到环境中,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以植物油为原料,通过水解、酯化、环氧化和开环“四步法”制备可生物降解的多酯衍生物(OFANE)作为石油基润滑油的替代品。测定了OFANE的粘度、酸值、倾点、蒸发损失、和氧化诱导期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OFANE具有良好的低温流动性和热氧化安定性。同时测定了带有二聚酸添加剂的OFANE的摩擦学性能。最后的生物降解实验表明,OFANE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且表现出巨大的替代石油基润滑油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以6种费-托合成润滑油基础油和14种加氢异构润滑油基础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其分子结构及组成进行分析,并计算其分子结构参数,将20种基础油的黏度指数与识别出的8种分子结构进行关联,考察组成对黏度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润滑油基础油分子中2位、3位、4位甲基取代结构的存在会降低其黏度指数,而正构烷烃和6位或7位取代结构分子则有利于提高其黏度指数。对于费-托合成润滑油基础油,当分子平均碳数相近时,支化度和支化点数越大,润滑油基础油结构的分支程度越高;当分子平均碳数不同时,相对支化点数越大,润滑油基础油结构的分支程度越高;黏度指数随着相对支化点数的增加呈线性增长,相关系数为0.95。  相似文献   

10.
含磷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与性能测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硼酸与月桂醇和五氧化二磷反应合成了含磷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月桂醇与硼酸和五氧化二磷摩尔比为 8∶ 1∶ 1 ,脱水反应 6h。用四球机测试了含该添加剂 0 .5 %~ 5 %的基础油的抗磨性能。四球机试验结果表明含磷硼酸酯添加到基础油中能显著提高其抗磨性能 ,且添加量存在一个最佳值。  相似文献   

11.
以三羟甲基丙烷、二元羧酸、单元脂肪酸为原料,在无溶剂条件下合成了三类复合酯类润滑基础油,以庚酸酯类复合酯合成为基础,考察了反应温度、真空度、反应时间和摩尔比例对酯化合成的影响,并对产品物理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此复合酯类润滑基础油在黏度指数、闪点、倾点及氧化安定性方面均表现出优良的性能,是一类性能优异的润滑基础油。  相似文献   

12.
鱼鲲  李铭  柏子龙 《石化技术》2005,12(4):10-13
研究了一种S—P—B—N型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考察原料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加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加成反应条件:环醚化合物与硫磷酸的摩尔比1.10~1.15,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0h:同时确立了硼化反应的最佳温度为100℃,而胺化反应的最佳温度为110~120℃。合成的S-P—B—N型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极压抗磨性、热稳定性、水解安定性及油溶性,并且铜腐蚀性低,适宜应用于液压油中。  相似文献   

13.
羟基改性菜子油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四球试验杌考察了羟基化改性菜子油润滑添加剂的抗磨性能与极压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磨斑表面的形貌,同时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探讨了羟基化改性菜子油润滑添加剂的极压抗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羟基化改性菜子油添加剂能明显改善菜子油的抗磨和减摩性能,其润滑作用机理是由于长链菜子油分子在摩擦面上吸附或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形成了摩擦聚酯膜、氧化铁膜或铁皂共同组成的起抗磨作用的润滑膜。  相似文献   

14.
将油酸酰氯和谷氨酸在碱性溶液中反应制备了N-油酰基谷氨酸.通过红外光谱对产物的主要官能团进行了表征.采用设计的生物降解试验方法考察了产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HVI350矿物基础油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添加剂能够明显改善润滑油的生物降解性能.分析了产物促进润滑油生物降解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徐金龙  熊春华 《润滑油》2010,25(5):53-56
基础油体系是影响润滑油粘温性能非常重要的因素。文章运用均匀设计法对0W-40高级别润滑油基础油体系进行了试验设计,并对粘温性能的三个指标100℃运动粘度、高温高剪切粘度和-35℃低温动力粘度的试验结果用逐步回归技术进行处理,得出上述三个指标对基础油的数学模型,最终对回归模型进行最优化求解,得出的实测值与预报值基本一致,并达到了0W-40的粘温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朱虹 《石化技术》2007,14(4):19-22
针对润滑油基础油相继出现的黏度指数降低、酸值升高等问题,跟踪分析了润滑油基础油质量,认为原油的变化是造成润滑油基础油质量变化的根本原因;基础油组成中烷烃含量降低,芳烃和环烷烃含量上升是其酸值上升和黏度指数下降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许斌  宋庆虎 《润滑油》2010,25(4):29-32
润滑油和润滑系统在船用动力系统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监测船舶在用润滑油获得的信息,来掌握船舶动力系统中各零部件的磨损情况,以判断船舶动力设备的运行状况,但是,船舶长期在海上作业,受到空间、时间、温度、湿度、盐度、技术人员的配置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一些高科技油液检测设备使用条件的要求。这样,保证远洋货轮在海上长时间航行作业,动力设备管理人员的实际管理经验和便携式监测仪器的使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总结了设备管理人员长期在海上作业的实际管理经验和便携式监测仪器的作用,汇总了润滑油在具体海上作业中的应急使用技巧,强调船舶动力润滑系统的重要作用,并简单介绍了润滑系统的保养方法。  相似文献   

18.
减少燃料油硫含量是降低尾气污染物排放量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柴油硫含量已经降低到50μg/g以下。随着柴油硫含量的降低,其润滑性也变差。低硫柴油增大了发动机磨损,甚至使发动机发生失效。分析了解决低硫柴油润滑性的途径,重点介绍了利用三种类型添加剂对柴油润滑性影响的实验过程和分析结果,指出加入添加剂是提高柴油润滑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