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顺德糖厂是我国甘蔗制糖工业重要的代表企业,是仅存的中国第一批机械化甘蔗糖厂。随着社会变迁、技术革新,顺德糖厂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扩建改造,现状较为复杂。通过对顺德糖厂空间演变分析及展示利用研究,力求为历史信息复杂、空间结构繁琐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提供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制糖工业是珠江三角洲近代工业化的重要支柱行业。随着产业迁移、城市的快速扩张和更新,珠三角制糖工业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步入遗产行列。作为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糖厂工人住区反映了广东近现代工业化及住区发展进程。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厂史厂志等文献研究,结合访谈退休职工,分析糖厂工人住区规划建设的历程及其在时代与产业发展背景下的成因,总结住区规划建设特点及建筑风格特征,挖掘糖厂工人住区的保护价值,为工人住区的更新与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华南、华东、西南等各省历来为我国甘蔗糖主要产区。到目前为止,全国现有日处理100吨以上的机制甘蔗糖厂达360多家,蔗糖总产量为300多万吨。甘蔗糖厂日处理100吨甘蔗,一般用50吨蒸汽,日处理2000吨甘蔗的糖厂要用1000吨蒸汽,榨糖季节用汽量大而稳定。这些厂一般都有自备热电站、动力车间,其中绝大部份对热能进行了综合利用。从锅炉来的蒸气先进入汽轮机做功、 (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或压榨机、锅炉给水泵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近现代水利工程工业遗产承载了浙江历史发展的记忆,凸显了近现代工业文明的独特魅力。在界定研究对象的时间范畴、空间范畴和类型范畴的基础上,对水利工程工业遗产进行分类;选取研究样本,确定信息数据采集的内容,开展浙江省近现代水利工程工业遗产信息数据调研工作;基于构建完成的"浙江省近现代工业遗产综合信息数据库"分析水利工程工业遗产空间分布特征。最后,据此提出浙江省近现代水利工程工业遗产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工业建筑》2017,(12):40-46
首先对杭嘉湖地区近现代粮仓概况进行论述,并从时间、空间、类型、文保等级等四方面界定案例样本的调查范畴,据此筛选案例样本,建立了"杭嘉湖地区近现代粮仓建筑遗产名录";在此基础上,对案例样本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进而,基于该地区近现代粮仓建筑遗产的分类,结合典型案例,分别对房式仓、立筒仓、土圆仓和组合型粮仓的建筑形体特征进行解析。结合案例调研,分析了该地区近现代粮仓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现状。最后,提出杭嘉湖地区近现代粮仓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刘先觉 《新建筑》2004,(1):64-65
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划分近现代建筑艺术年代分期的基础上,简述了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演进的过程,指出历史的经验对当今的建设仍具重要参考价值。要给近现代建筑艺术以公正的评价,应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建筑。  相似文献   

7.
《新建筑》2017,(6)
遗产登录制度作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主流历史保护制度,可以作为我国现行文物指定制的有益补充,在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中针对其保护利用的各个阶段进行全程评价,可为实施遗产登录制度提供可靠保证。其中,价值评价作为建立遗产登录标准的直接依据,现状跟踪评价作为遗产登录管理的有力手段,量化数据建档适应遗产数字化管理的现实需求,最终形成基于全程评价的保护与再利用决策机制,以此推动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制度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梳理分析了浙江省近现代工业遗产形成的背景,界定了考察研究的时间范畴、空间范畴和类型范畴。据此开展信息数据调研,整合图形信息与属性信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构建"浙江省近现代工业遗产综合信息数据库"。进而对工业遗产研究样本的整体分布的类别分布、城乡分布、各文物保护等级分布的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浙江省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汤强  陈以乐  郑亮  陈健 《华中建筑》2022,(10):123-127
乡镇工业遗产是乡镇工业发展过程遗留下具有历史、文化、社会、建筑等价值的工业遗存。该文通过对广州番禺紫坭村紫坭糖厂的发展历程及规划实践进行梳理,从其发展中遇到的困境着手,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以多维管理与双效运营、多点开发与场地活化、工业山水与记忆遗产、以及艺术赋能与文化反哺为更新策略,希望从紫坭糖厂转型为紫泥堂艺术小镇的乡镇工业遗产振兴经验为日后同类型实例乡村振兴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0.
伦佐·皮亚诺设计的帕格尼音乐厅作为意大利帕尔玛(Parma)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的一部分,由糖厂改造而来。废弃的工业建筑在建筑师的笔下重新焕发活力,融入市民生活,成为了城市公园中重要的地标性建筑。糖厂工业建筑遗产的活化利用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其一是工业遗产的价值挖掘,包括遗产价值的认知、遗产标志物的确认和针对价值认知结果的建筑遗产分级处理;其二是建筑遗产的再生设计,包括功能重构、空间重组、形式美化和技术完善。  相似文献   

11.
著: 《风景园林》2019,26(9):23-30
聚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景观动态演变,重点介绍影响该区域在未来变化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和驱动因素。三角洲的景观形成以自然动态和过程演替为特征,而土壤沉积是形成其景观格局的关键性因素。人类的活动极大程度地改变了珠江三角洲的景观格局。数百年前,大规模的原生林被急剧砍伐,致使其遭受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沉积,直至20世纪末实施"植树造林"计划,毁林导致生态恶化的情形才有所缓解。在低洼的冲积平原,农业和水产养殖业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堤防系统和地下水位的管理。珠江三角洲具有得天独厚的基塘农业系统,但伴随着高强度的城市化进程,其蚕桑生产逐渐萎缩,而高度集约化的现代水产养殖正在这些区域蔓延。近几十年来,珠三角都市群已拥有1.2亿居民。伴随着人口膨胀,采砂和疏浚常被用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基建需求,水坝和水库的建设也大量减少了珠江所携带的泥沙沉积,这些因素都致使珠三角的沉积物呈负平衡的状态。与此同时,湿地资源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诸多问题如土壤侵蚀与采砂工程,进一步加大对滨海和河口湿地的负面影响。上述这些互相牵制且高度复杂的环境问题,亟须通过多尺度、跨学科协作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寻求解决方法,进而为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探索了近代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化进程中内部空间组织特征、演变趋势和发展模式。在研究方法上以近代工业遗产建筑元素传播为视角,通过文化因素分析法对长三角地区近代工业建筑遗产进行解构,研究该元素出现的来龙去脉以及在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工业建筑中的演变过程,以辅助证明长三角城市群近代工业发展模式。经分析得出,长三角地区近代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以上海、南京为核心城市,无锡、南通、宁波等为二级城市,嘉兴、常州等为三级城市的逐级辐射圈。各城市原有基础、开埠的外力入侵、交通网络以及建造者是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着"珠三角城市群城镇用地如何扩展"及"扩展驱动力是什么"两个核心问题展开,基于2000-2015年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扩展强度和扩展差异指数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城镇土地扩展的时空特征,选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重心转移模型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整体扩展强度呈下降趋势,扩展差异显著,以广州市、深圳市为核心呈现蔓延式扩展;GDP、距核心城市的城镇距离是珠三角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核心城市在促进其他城市的城镇用地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隽宇  谢薇 《室内设计》2023,38(3):9-16
自古以来,河流及其流域构成了一些最 具活力和最复杂的景观。河流维系着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则以多种方式利用河流,从而产生璀璨 的流域文明。广州作为西方人眼中的一座 “神 奇”城市,两千年来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海上门 户,现如今,我们可以从外国商人、船长、旅行 者、传教士等游记、报告或图像记录中获得大量 关于珠江流域文化景观的详细描述。本文尝试 将珠江流域的河流系统及其相关的文化景观作 为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研究,透过西 方人的视野,去分析其对珠江流域及其文化景 观的所见所闻,并深入挖掘珠江流域文化景观 的构成与特征,从而归纳出珠江流域文化景观 中的人水共生关系,为珠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 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介绍国内外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燃气汽车的发展现状,从环境保护、经济性、气源保证等方面,对珠三角地区推广液化天然气(LNG)汽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具有丰富的绿道建设思想和杰出的范例。在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传统规划设计理论指引下,基于珠三角的自然生态格局和城乡发展状况,重新布局和挖掘中国原始绿道,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以山、林、江、海为要素,形成"两环、两带、三核、网状廊道"的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框架,并以此串联多元自然生态资源和绿色开敞空间,营造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复合型、网络式的珠三角"区域绿网"。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的绿"道"之路,勇于担当时代先行者角色,构建中国特色的理想栖居生活。  相似文献   

17.
罗瑜斌  肖大威 《华中建筑》2009,27(8):204-208
根据村镇历史发展、功能特征、自然和人文景观等物质要素特点,将珠三角历史文化村镇划分为传统农耕聚落文化型、侨乡外来文化型、建筑遗产型、革命史迹型、商贸交通型和名人史迹型六种类型,并归纳出其以水为脉、以祠为宗、以墙为围、以巷为网的村镇整体格局特征以及岭南传统文化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18.
宋延鹏 《南方建筑》2020,(4):112-117
珠三角地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创新发展格局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该地区集聚了大量创新资源,但作为发展核 心的广州、深圳对区域创新发展的辐射带动不强。通过创新资源现状布局、企业联系、专利联系等数据分析梳理珠三 角区域创新联系,得出区域创新网络效能不足等问题已严重制约珠三角区域创新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在研究全球创新 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将珠三角作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考虑,顺应区域创新发展趋势,提出强化区域创新廊道,缩减 不同等级创新节点知识势能差,提升服务水平和建设品质等发展策略,希望引导珠三角创新资源的自由流动,推动珠 三角区域创新空间格局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等)的迅速扩张,原本分布在城市周围的农村地区逐渐被纳入现代都市圈,这些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相对低下的居民区,我们称之为“城中村”。“城中村”改造和开发是一个城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一步,是全面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和群众物质和文明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本文将以广州空港小镇二期整体改造方案为例,以创新的微改造形式为城市村落改造和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李埏  李郇 《现代城市研究》2011,(3):55-61,73
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崛起,其空间演变的特征及动力机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RS与GIS技术方法,从整体角度展现和描绘了改革开放30年间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城镇空间形态由点状扩张到线状空间,再到形成密集发展带和都市建设圈层的动态演变过程,并从政策变化、城市规划调控等政府行为的角度解释该区空间发展演变的机制,以期为区域协调发展决策与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