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生态学种群Logistic共生演化的改进模型,从产业共生视角,运用长江经济带9省2市2005—2015年的基础数据,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共生演化状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描述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共生演化过程中,运用经过更符合实际的改进Logis- tic共生演化模型能够很好地展现其演化过程,同时发现两者之间属于非对称性互惠共生行为模式,后者对前者的共生促进作用大于前者对后者的共生拉动作用。由于对称性互惠共生行为模式最稳定、最有效率,并且具有最大的共生能量,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对称性互惠共生演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制造业结构形式的不断变革,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要素已越来越多地融入制造业;制造业企业活动的外置又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探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绩效,以江苏省为例,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提出促进江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对重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固定资本存量、制造业从业人员数、制造业增加值、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四个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固定资本存量和从业人员数均是制造业的格兰杰原因,且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为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结果表明,三个变量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顺序依次为固定资本存量、从业人员数、生产性服务业,由此表明重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较弱。  相似文献   

4.
为合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我国服装制造业的产业升级,通过回归和投入产出两种方法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服装制造业的整体影响和差别影响。研究得出: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服装制造业具有显著影响,但各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程度不同。物流、商务和金融等三大传统生产性服务对服装制造业的影响较大,信息与科技两大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一般,而教育服务的影响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5.
基于上海市松江区制造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要求,对松江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选取松江2009—2013年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定量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与制造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松江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但协调性还有提升空间;松江区应充分重视并发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促进两者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提高服务业比重及其效率是一个研究重点。通过对2004年我国第一次经济普查24个省市数据的实证分析后发现,浙江省服务业的资本效率低于制造业,劳动力要素效率高于后者;服务业、制造业的发展有助于服务业资本效率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对服务业劳动力效率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从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来看,浙江省在现代服务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应大力促进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国家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求:深化专业化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从有序拓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张家港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迅速发展以物流、现代商贸流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推进现代服务业特色化是张家港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产业融合日益成为产业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本文在分析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意义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层次,并提出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制造业发展的历程和实践证明,大力促进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互融发展,是优化产业结构、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性路径.为此,本文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以广州市为例,利用“十二五”期间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数据,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融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对策,以求为掌握当前广州市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融现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学者们有关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产业关联性研究成果,本文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和促进制造业产业集聚方面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启发下,探讨了进一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支撑作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国家战略举措。全面、准确把握“两业”融合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存在的问题,对湖南“十四五”期间践行“三高四新”的新时代使命意义重大。文章从产业链价值链的纵向延伸、横向解构和重组角度,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轨迹分为单向渗透、交叉互动和均衡协同三个阶段,进一步对湖南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和融合发展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两业”间的融合发展不均衡,融合整体水平较低,融合机制不畅,现有的经济和政策环境,还不利于两者的融合发展。因此,加快湖南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是:以技术创新和培育推广新型制造模式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升级;提升研发设计、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水平;搭建“两业”融合发展的多元化共享平台;破除“两业融合”的壁垒,营造良好的融合环境。  相似文献   

13.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企业的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性投入服务的行业,其形成是制造业的产业链条垂直分离的结果。虚拟化经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并加速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虚拟化经营对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升级产业链条,提高其竞争力与创新力起着重大作用。最后提出基于虚拟化经营的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区域互动、产业互动、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新型业态,知识产权服务业对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有重要促进作用。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江苏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从市场化角度提出了江苏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可为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统计测算安徽省2006-2011年间现代服务业的名义增加值和实际增加值,利用建立的贡献模型分析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安徽省的名义贡献和实际贡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安徽省现代服务业虽然发展迅速,态势良好,但是相比全国现代服务业的平均发展水平还很滞后。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受人才、体系、结构、政策、环境、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制约。发展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必须结合自身优势重点布局,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政策,不断开发服务空间,促进传统服务业的正规化和功能完善,为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好的经营环境,重点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借助岭回归,以1986-2005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服务开放度、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市场规模、基础设施、服务业劳动成本对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而人力资本、服务业发展水平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无明显关联性,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借助岭回归,以1986~2005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服务开放度、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市场规模、基础设施、服务业劳动成本对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而人力资本、服务业发展水平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无明显关联性,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1983—2012年江西省职业教育规模和三次产业值作为样本,对江西省职业教育规模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职业教育规模与三次产业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及短期互动调整关系,江西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短期内推动三次产业发展效应较小,对三次产业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长期.格兰杰检验表明,三次产业的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不是引起三次产业变化的原因,产业结构的变化还主要依赖于其它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2004—2017年我国30个省市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动态变化和差异性进行了探讨,同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碳排放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碳排放效率整体水平偏低,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可累计减排7 058.07×10~6 t,占碳排放总量的43.74%.生产性服务业碳排放变化具有时间上的路径依赖特征,迫于减排压力,省际间政府存在明显的策略性竞争.城镇化水平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碳排放抑制作用源于集聚效应理论.以城镇化作为门槛阀值时,经济发展水平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20.
11月5日,在“长三角地区与香港联动发展制造业、服务业高层论坛”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委主任徐建国就进一步密切长三角地区与香港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中小企业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与香港的经济繁荣,发表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