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各有关单位、专家:主动配电网是接入可再生能源等类型分布式电源的新型技术形态,对传统配电网的网架结构以及控制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其技术与应用的突破对于区域能源互联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将起到巨大的支撑作  相似文献   

2.
正各有关单位、专家:"能源互联网"(Energy Internet)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以互联网及其他前沿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为主要一次能源,与天然气网络、交通网络等其他系统深入结合而形成的新的能源利用体系。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能源互联网旨在推动更加高效、安全与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模式,从而解决能  相似文献   

3.
<正>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为促进"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发展,《山东电力技术》编辑部拟出版1期"全球能源互联网"专刊(正刊)  相似文献   

4.
<正>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为促进"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发展,《山东电力技术》编辑部拟出版1期"全球能源互联网"专刊(正刊),望广大作者及电力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一、专刊征稿范围1、适用全球能源互联网电网技术。主要为特高压输电技术和装备、海底电缆技术、超导输电技术、直流电网技术、微电网技术和大电网运行控制技术等。2、适用全球能源互联网高压绝缘技术。重点包括绝缘材料、长效防污闪涂料。3、适用全球能源互联网电源技术。重点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海洋能发电及分布式电源  相似文献   

5.
<正>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通过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将大量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节点互联起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与共享,使全球的电网变成能源共享网络,促进电力、交通、天然气等多种复杂网络系统的相互融合,改变能源利用模式,推动经济与社  相似文献   

6.
<正>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通过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将大量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节点互联起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与共享,使全球的电网变成能源共享网络,促进电力、交通、天  相似文献   

7.
<正>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通过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将大量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节点互联起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与共享,使全球的电网变成能源共享网络,促进电力、交通、天然气等多种复杂网络系统的相互融合,改变能源利用模式,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通过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将大量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节点互联起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与共享,使全球的电网变成能源共享网络,促进电力、交通、天然气等多种复杂网络系统的相互融合,改变能源利用模式,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通过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将大量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节点互联起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与共享,使全球的电网变成能源共享网络,促进电力、交通、天然气等多种复杂网络系统的相互融合,改变能源利用模式,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推广"全球能源互联网"概念,促进"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发展,在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的指导下,《智能  相似文献   

10.
<正>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通过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将大量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节点互联起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与共享,使全球的电网变成能源  相似文献   

11.
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接入配电网已经成为共识。针对大量可再生电源以及电力电子器件所导致的配电网无功波动、网损增加以及电压波动等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集成可再生能源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方法。通过对风机以及光伏系统出力进行建模,获得其出力预测数据;建立含有电压越限罚函数的集成可再生能源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模型;引入了电压稳定指标的概念,对配电网各个时段的电压状况进行评价;并通过改进的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模型求解;利用改进的IEEE-33节点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模型能够有效地降低网损,减少电压波动,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可以为后续的无功优化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风、光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并网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很大的冲击,引起系统电压、频率的大幅波动,恶化了电能质量,降低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水平,使得传统的电力系统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受到挑战。国务院于2014年6月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其中风电装机  相似文献   

13.
<正>风、光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并网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很大的冲击,引起系统电压、频率的大幅波动,恶化了电能质量,降低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水平,使得传统的电力系统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受到挑战。国务院于2014年6月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其中风电装机达到2亿k W,光伏装机达到1亿k W左右,地热能利用规模达到5000万t标准煤。需"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加强电  相似文献   

14.
正风、光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并网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很大的冲击,引起系统电压、频率的大幅波动,恶化了电能质量,降低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水平,使得传统的电力系统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受到挑战。国务院于2014年6月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其中风电装机达到2亿k W,光伏装机达到1亿k W左右,地热能利用规模达到5000万t标准煤。需"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加强电  相似文献   

15.
正风、光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并网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很大的冲击,引起系统电压、频率的大幅波动,恶化了电能质量,降低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水平,使得传统的电力系统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受到挑战。国务院于2014年6月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其中风电装机达到2亿k W,光伏装机达到1亿k W左右,地热能利用规模达到5000万t标准煤。需"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加强电  相似文献   

16.
《电网技术》2016,(4):1072
正风、光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并网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很大的冲击,引起系统电压、频率的大幅波动,恶化了电能质量,降低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水平,使得传统的电力系统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受到挑战。国务院于2014年6月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其中风电装机达到2亿k W,光伏装机达到1亿k W左右,地热能利用规模达到5000万t标准煤。需"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加强电源与电网统筹规划,科学安排调峰、调频、储能配套能力,切实解决弃风、弃水、弃光问题"。近年来我国各类科技  相似文献   

17.
正风、光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并网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很大的冲击,引起系统电压、频率的大幅波动,恶化了电能质量,降低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水平,使得传统的电力系统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受到挑战。国务院于2014年6月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其中风电装机达到2亿kW,光伏装机达到1亿kW左右,地热能利用规模达到5000万t标准煤。需"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加强电  相似文献   

18.
19.
简单介绍了日本可再生能源计划,并分析新能源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讨论在大规模引入风能与太阳能后对日本主电网的影响及应对方法。最后,通过几个工程实例介绍了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在日本发展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对电力系统能源效率和电能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的大量接入,未来输配电网之间将产生双向功率流,负荷和电源将具有双重不确定性,客户将具有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身份,传统配电网的规划设计方法和运行控制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以及微电网的应用是国际上较为清晰的技术发展方向,前者多应用于公共配电网,后者多应用于其他客户电网。近年来国内外在这两个领域有许多课题研究和成果。为了共享这些研究成果,《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编辑部邀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范明天教授作为特约主编,主持“主动配电网和微网技术研究”专题,拟以专栏形式于2014年内开始分期出版(正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