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散染料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罗艳  陈水林 《印染助剂》2002,19(5):7-10
采用分散染料、系统调节剂MS、密胺树脂及不同分散剂进行单层造壁,在原位聚合地制备微胶囊过程中,探讨了调节剂MS用量、分散剂品种及用量对微胶囊结构的影响。分析测定了分散染料微胶囊的粒径分布、缓释性能及热能,得到了不同分散染料微胶囊制备工艺和相应样品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对葡萄多酚控制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峻  吉伟之  陈晓云  齐欣 《食品科学》2004,25(5):102-104
对壳聚糖-海藻酸钠包理法制备葡萄多酚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微胶囊在模拟胃液和肠液环境中的控制释放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浓度对微胶囊的包埋率影响最大;在pH6.0的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比pH5.0时制备的微胶囊对葡萄多酚具有更好的控释效果;被包埋物分子量越大,持续释放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丝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香精为芯材,用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并探讨了制备微胶囊的工艺参数对微胶囊壁厚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明胶和阿拉伯树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双囊壁薰衣草香精微胶囊。研究了反应时间、均质速度、芯壁比等对微胶囊精油装载量和产率的影响,并系统评价了不同溶剂和不同pH下双囊壁香精微胶囊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均质速度为7 000 r/min,pH为7.2,芯壁比为1∶1~2∶1,均质时间为45 min时,制备的双囊壁微胶囊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好的尺寸均匀性,且在乙二醇溶液中稳定性较好。制备的双囊壁微胶囊的缓释性优于单囊壁微胶囊。  相似文献   

5.
可逆热敏变色涂料的微胶囊包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明胶-阿拉伯树脂为壁材,戊二醛作交联剂,对热敏变色复配物进行微胶囊包封,讨论了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对粒度和结构的影响因素。制备出变色灵敏、颜色变化鲜明、具有较强耐候性的可逆热致变色微胶囊,其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27μm。  相似文献   

6.
阻燃剂微胶囊的制备及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甲基膦酸二甲酯阻燃剂微胶囊.借助显微镜、扫描电镜、高性能粒度分析仪等对微胶囊制备过程进行分析,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将制得的微胶囊与无甲醛交联剂联用,研究了棉织物的阻燃整理工艺,确定了最佳整理工艺条件.经整理后的棉织物阻燃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单凝聚法制备壳聚糖-艾蒿油微胶囊抗菌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玲  林桂顺  刘淑芳 《印染助剂》2006,23(12):13-15
探讨了以壳聚糖作壁材、艾蒿油作芯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绿色环保型微胶囊织物抗菌剂的工艺条件,研究了w(艾蒿油和壳聚糖)、pH、凝聚温度等因素对微胶囊化的影响,用多媒体显微镜观测了微胶囊颗粒的外观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将所制微胶囊用于棉织物整理并检测了效果确定了用单凝聚法制备壳聚糖-艾蒿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pH为7.0-7,5,w(艾蒿油和壳聚糖)为1.0%~15%(对反应液质量),50℃,30(交联剂)为2%(对壁材质量);制备的微胶囊基本呈球体,平均粒径为2~4μm,分布较集中;当w(微胶囊)为1.00%(对整理液质量)时,整理试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3.07%和84.33%,但白度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香料微胶囊及分散染料微胶囊,并分别测定了不同配比系统调节剂和香料、染料微胶囊制备过程中不同阶段体系的 电位,对微胶囊制备过程中表面电位的变化情况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过程中的ζ电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香料微胶囊及分散染料微胶囊,并分别测定了不同配比系统调节剂和香料、染料微胶囊制备过程中不同阶段体系的ζ电位,对微胶囊制备过程中表面电位的变化情况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两相剪切流法制备玉米胚芽油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气液两相剪切流,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控制方便的微胶囊制备方法,设计了基于冷热加工工艺的玻璃微喷嘴为核心器件的微胶囊制备系统。研究了微胶囊制备工艺参数和芯、壁材配方对微胶囊有效直径Deff的影响规律,利用混合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优的系统微胶囊制备工艺参数,并在最优的微胶囊制备工艺参数条件下确定了微胶囊芯、壁材的最佳配方。试验结果表明:表征微胶囊制备系统稳定性的液体含量l变化平缓,变异系数Cv<6.38%,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最优的微胶囊制备工艺参数和芯、壁材配方条件下即微喷嘴直径1000μm、微喷嘴不含平行端部、喷射压力0.04 MPa、海藻酸钠浓度1%、氯化钙浓度1%、壁材与芯材的比值为2:1时微胶囊的包埋率可达56.44%;干燥后玉米胚芽油微胶囊微观结构较规则,表面致密,可以有效完成对玉米胚芽油的包埋。  相似文献   

11.
番茄红素徼胶囊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以明胶和蔗糖等多种配方作为壁材,喷雾干燥制备番茄红素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经微胶囊化后大大提高了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添加抗氧化剂可提高微胶囊化过程中番茄红素的保留率:微胶囊化效率较好的番茄红素产品皆为橙红色粉末,其水溶性、流动性和稳定性均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己酸菌微胶囊化及其在无窖泥发酵生产浓香型白酒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制备己酸菌微胶囊,通过单因素筛选、Box-Behnkn实验设计和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优化得到最佳的己酸菌微胶囊制备工艺参数。结果 制备己酸菌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1.71%、氯化钙浓度2.85%、固化时间37 min,此时活菌数达到最高,为2.17×108个/g。对制备好的己酸菌微胶囊进行浓香型白酒无窖泥发酵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组酒样中的己酸乙酯含量为4.20 mg/100 mL,比空白组酒样(0.20 mg/100 mL)提高了20倍。结论 本研究酿造的白酒无色透明,酒体谐调,具有窖香风味,浓香风格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微胶囊的结构和组成,着重阐述了以明胶和阿拉伯树胶为微胶囊的壁材、香精为芯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香精的技术,并将其对丝织物进行香味功能性整理。由于香味释放是经过微胶囊的囊壁微孔向外扩散、渗透,因此丝织物的留香时间将大为延长。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制备丁香酚微胶囊并研究其缓释性。以丁香酚为芯材,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ALG)和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 KGM)为壁材,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丁香酚缓释微胶囊。以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对不同壁材的浓度、KGM和ALG的质量比、壁材和芯材的质量比及乳化剂用量这4个因素的条件进行优化。采用红外光谱扫描(Infrared spectrometer,IR)、热重分析仪对优选实验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微胶囊进行表征,并对其缓释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壁材浓度为2.5%、KGM和ALG的质量比为1:1、壁材和芯材的质量比为5:2、乳化剂用量为0.5 mL时,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平均为50.15%;对比丁香酚微胶囊、壁材和芯材的红外光谱图可知,丁香酚被壁材所包裹;热稳定性和缓释性研究表明,相较于未包覆的丁香酚,丁香酚微胶囊更加稳定,不易挥发。制备的丁香酚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缓释性且其缓释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合性地介绍了微胶囊技术及其研究进展,概括地描述了微胶囊的结构、性质以及制备方法,并着重介绍了以壳聚糖作为微胶囊壁材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微胶囊技术在制革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β-环糊精制备香精微胶囊的机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β-环糊精制备香精微胶囊.分析了制备条件和其性能之间的关系,重点讨论了分散剂、均化速度、温度以及溶剂配比对微胶囊的形成及粒径大小和分布的影响.并对微胶囊在纺织品上的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微胶囊的基本概念和制备方法,并且将微胶囊传统制备方法与新型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在毛织物染色、新型印花(静电印花、多点多色印花、染料微胶囊的非水系印花等)、功能整理以及一些特殊保健整理(防蛀整理、抗菌整理、防臭整理以及芳香整理)方面的研究应用情况,并且对微胶囊智能调温毛纺织品作了相关介绍。同时阐述了微胶囊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微胶囊技术在染整加工中的重要性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微胶囊封装技术对相变和变色材料进行包覆,所制备的相变或变色微胶囊除了具有储热或变色功能外,还具有耐腐蚀、耐高温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从而拓展了纯相变或变色材料的使用范围。简述了相变微胶囊和变色微胶囊的主要制备方法、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介绍了将相变微胶囊和变色微胶囊整理到纺织品上的方法以及整理后纺织品所具有的性能,并展望了相变微胶囊和变色微胶囊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醇溶蛋白为壁材,5-氟尿嘧啶为芯材,用涂膜粉碎法和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微胶囊.研究了制备方法对制备的微胶囊形态和粒径大小的影响;探讨了制备方法(甘油添加量、制备温度)对包埋率和载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壁材与芯材质量比为5:3时,涂膜粉碎法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和载药量最大,分别为84.8%和31.8%,且大于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添加20%(质量分数)甘油制备的微胶囊的包埋率和载药量低于没有添加甘油制备微胶囊,但其缓释效果比没有加甘油的明显.此外,随着制备温度(60℃~80℃)的升高,微胶囊的包埋率和载药量也随着增加,80℃时的包埋率和载药量最高.经SEM观察涂膜粉碎法和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粒径分别在100 μm~180 μm和7.μm~13μm之间.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缓释性能的研究发现,涂膜粉碎法制备的Zein微胶囊的累积释药量要比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的释药量少,缓释效果好.人工胃液中Zein微胶囊壁材更容易裂解,缓释效果低于在人工肠液中的缓释.  相似文献   

20.
再生丝素蛋白-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及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幼珠  王晓芳  韩龙龙 《丝绸》2002,(11):17-19,29
以液体石蜡作连续相,Span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在W/O型乳化体系中制备再生丝素蛋白-壳聚糖包药微胶囊,探讨了制备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的影响;采用激光粒度仪,电子扫描电镜,IR光镜仪-X-射线衍射仪,对微胶囊的形态,粒度及其表面结构进行初步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