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网安全管理系统的内网环境,是影响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护和管理手段的主要因素,所以其在远程终端安全管理的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些问题,对远程终端接入内网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了远程终端安全管理系统的终端身份认证,通信加密、终端系统安全加固以及系统软件实现等关键技术,得到了一个可扩展的软件架构的安全管理系统模型。该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远程终端安全管理系统的一些不足,使系统更灵活、更方便于人们的操作。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内网终端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盘技术可为内网终端的安全管理提供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实现内网终端有效的安全管控。采用无盘技术构建的网络终端管理系统由于具有安全稳定,易于维护、节约节能等优点,必将成为内网安全管理技术应用的一种新趋势,使内网的安全保密和高效运维达到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使得企业内网构成越来越复杂化,从而给企业内网安全管理带来诸多问题。然而,内网安全管理问题,多数都是由终端系统不良使用所出现的问题,攻击、窃密等行为的发生,都会对内网运行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需建立与完善终端安全管理体系,进而从根本上做到对企业内网的保护,持续其正常运行。本文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目前的内网安全产品进行了分类和技术分析,通过研究P2DR信息系统安全模型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内网安全监管审计系统.内部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基于静态的安全防护策略,覆盖了P2DR安全模型中的防护、检测和响应三个阶段,对内网中的计算机终端进行管理,管理内容涵盖访问控制,行为监控,网络管理,补丁管理,资产管理,审计平台六个方面,支持大规模多级部署,为内网安全管理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并通过内部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进一步证实了其可行性及效率.  相似文献   

5.
内网安全问题的根源,来源于内网自身,尤其是内网中数量巨大且分散部署的计算机终端,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终端集中安全管理手段,即使企业已经针对内网安全制定了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但制度的执行主要还是依靠终端用户自觉完成,无法保证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所以需要通过安装在终端上的终端安全管理客户端来实现,最终实现计算机终端本地行为与网络行为的可控制、可管理和可审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政务终端核心安全配置标准和配置管理系统需求的分析研究,在企业级服务器群的安全运维管理的需求背景下,基于微软的安全基线,设计和实现政务终端安全基线管理系统。该系统分为基线管理控制台和客户端两部分,提供基线定制、批量下发部署、一致性检测和信息查询管理的功能,为企事业单位的终端安全配置管理提供了统一配置和监测的平台,大大减少了加固企业内网终端安全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的推进,针对信息内网越来越多的在线监测采集、缴费、视频监控、桌面计算机等各类终端设备,围绕网络设备、网络资源及终端设备三类网络构成要素,依据P2DR动态安全模型,结合桌面终端标准化管理系统(VRV)和趋势防病毒系统监测审计数据,建立终端安全评价模型,利用交换机控制技术建立全网资源管理应用指标体系和内网终端主动式安全防御体系,形成了市县信息网络垂直一体化安全管理多重防护与联动管控机制,实现了全网资源统一管理和异常终端的快速处理,极大地提升了信息安全管控与主动防御水平.  相似文献   

8.
孙庆恭 《现代计算机》2010,(3):97-101,104
汕尾供电局引入多层种准入控制手段和UTM2解决方案,构建多种准入控制共存的完善的内网终端合规管理体系,有效解决内网安全管理中突出的安全问题,大幅度增强内网终端的安全保护能力,有效地兼顾和平衡了安全管理中安全性和便利性的矛盾,全面提升汕尾供电局网络安全防护等级和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提高内网终端信息安全监控审计能力为出发点,从网络监控、终端信息防护、上网主机管理、网络监控、病毒防护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内网终端信息安全监控审计机制,提出了技术实现方法,有效解决了内网终端信息安全监控审计管理问题,在提高内网终端整体安全防护水平上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微型机与应用》2016,(14):64-67
为了提高电池的实时监控能力,并确保其安全运行,电动汽车远程监控系统逐渐成为各个厂家积极研究的重要课题。着重介绍了一种标准化电动汽车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思路、关键技术分析以及具体实现手段。通过将车载终端连接到电池管理系统的内部CAN网络中,设计出一套标准化的内部CAN通信协议,标准化的电池管理系统主机软件、远程监控车载终端软件及其上位机配置软件,解决了整车厂通信协议差异导致的各种问题,并在多种车辆上实际验证了系统的正确性,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