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2)
根据合作性探索行为中儿童的角色与分工,可将合作性探索行为分为单向控制型和双向分享型两类。由"被动的教师建议和组织的合作性探索"发展到"主动的儿童自愿自发的合作性探索",由"儿童基于共同兴趣的合作性探索"发展到"儿童基于意识与能力的合作性探索",是建构游戏中不同年龄段儿童合作性探索行为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动画角色形象设计是整部动画片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尤其在儿童动画片中,动画角色形象设计直接影响到儿童对该动画片的认知与受欢迎程度。最近影响极大的动画片《巴拉拉小魔仙》成为儿童们的新宠,尤其是女性儿童,也有少部分男性儿童喜爱。本文从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审美意识为突破口,探索儿童的审美心理特征对《巴拉拉小魔仙》角色形象设计的影响;角色形象对儿童的影响分析,探析动画片《巴拉拉小魔仙》大受儿童喜爱的构成因素,以及好的动画形象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的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交通拥挤、地形限制等问题,以城市立体化发展为视角,探讨了立体城市发展的不同形态构成,分析了建筑设计和城市"立体化"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城市发展模式,指出立体化城市发展是未来城市空间和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2)
文章基于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创造教育"等教育理念的研究,顺应当今信息化、立体化的潮流,将陶行知教育理念精髓渗透教学中,更新观念,转变师生在教学中的传统角色,打破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并联系作者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立体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39)
基于儿童谈话经验的学习与发展,主要围绕在"饭店"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解读儿童谈话的基本方法及观察解读后的指导策略等内容展开,旨在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游戏观,提供适宜的观察解读方法,切实有效提升教师对游戏中儿童谈话经验学习与发展的观察与解读能力,进而有效促进儿童谈话经验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圣.奥古斯丁认为"原罪"的效应使人性堕落、倾向肉欲,是为邪恶,需要救赎。二千年来"性恶"是西方伦理观的基础。现代(宗教改革后)西方摒弃宗教的救赎,但延伸人性倾向肉欲,把"性恶"演绎为"性本",无需内疚、无需羞耻,只需守法。城市规划中的功能分区、多元化等理念都是"性恶"文化的产品。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4)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雪门先生认为,对儿童而言,"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教育应以生活为依据,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育回归儿童的生活,密切贴近儿童的生活",这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文章从生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出发,浅谈关于教师角色问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自主游戏的基本类型之一,本文通过对幼儿园中儿童角色游戏材料提供的现状以及儿童在游戏中呈现出的状态进行述评,进而进一步探讨角色游戏中材料提供是否具有适宜性以及提供适宜性材料的现实意义,能够为角色游戏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新兴媒体艺术的发展,儿童艺术也在逐渐与新媒体相融合。与此同时我们也将面对更多的问题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而这一切也为儿童艺术本身注入了新的活力打开了一片"蔚蓝色的天空"。儿童艺术在艺术领域是一个充满幻想与妙不可言的方向,而同时儿童艺术作品的创作也更加是一个值得艺术家去探讨的神奇话题。因为儿童眼中的世界和他们所独有的天真想法看似幼稚,却能在某些时候展现出我们难以契机的神秘空间和未知世界,而这种艺术创作所需的想象力正伴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正在向着动态的、立体化的、交互的、多媒介的方向发展,很好的促进着儿童艺术的前进脚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27-31
美感素养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维度。将民国初期以来我国小学音乐与美术课程标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中关于美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梳理,揭示了我国小学美育课程价值取向变迁的六个主要阶段,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从美育课程的内涵上看,表现出从"元美育"到"小美育"再到"大美育"的过程;在美育课程的功能定位上,经历了从儿童的一般素养、个别学生的特长到全民必备素养的定位;就课程立场而言,经历了从儿童本位、社会本位发展到"立体化课程取向"。美育课程价值取向嬗变的研究启示我们:要超越狭隘的以美的知识与技能为主旨的小美育,走向关注美的素养的大美育;超越艺术学科育美的定位,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美育格局;超越特长本位的美育课程定位,回归"全人化取向"的美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