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3)
麦克尤恩的《赎罪》自发表以来就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小说通过三个场景塔利斯庄园,敦刻尔克战场,以及布里奥妮工作的医院将当时的英国社会描写得淋漓尽致。塔利斯庄园的表面平静,其实渗透了微妙的阶级关系,人物与人物的关系看似简单,事实上也存在着复杂的阶级矛盾。本文将借助E.P.汤普森的阶级理论去分析《赎罪》中的人物关系,以加强对小说中存在的阶级矛盾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7)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墨西哥裔美国当代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Sandra Cisnerous)的代表作,小说用诗化的语言描写了女主人公埃斯佩朗莎(Esper anza)眼中的世界。本文中,作者从女性的视角解读小说中众多女性在男权社会父权制下的压抑生活,以及以埃斯佩朗莎为代表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父权制的无声抵抗。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
麦克尤恩的《赎罪》的叙事时间跨度长达64年,叙事背景从英国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转换到二战这一历史大背景,从一件普通的案件出发,探讨了历史背景下的道德与人性、心灵的创伤与救赎。小说刻画了个体对家庭创伤、集体创伤以及战争创伤的反应。主人公在遭受一系列创伤,饱受创伤记忆的折磨之后,幸存者开始与创伤记忆做抗争。在抗争的过程中,创伤幸存者对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评判标准被摧毁,而后又重建。虽然创伤造成的伤痕无法抚平,但个体的人格在修复创伤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1)
陈染对女性的生存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的思考,认为在看似自由的社会环境下,隐藏着的是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女性仍旧处于被束缚的状态。本文以分析《角色累赘》这部小说中体现出的孤独之痛、"他者"意识两个方面内容,探析陈染对现代女性走进社会、建构自我意识做出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7)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20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福斯特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意大利和英国这两种代表不同文化氛围的国度作为背景,揭露了英国人的傲慢和偏见。从女性主义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小说中露西这位女性在面对来自家庭和社会双重束缚下,自我意识慢慢觉醒并迅速成长,最终打破一切束缚,确立自己独立女性身份,自由追求真爱。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3):90-93
"姐妹情谊"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欧美的妇女解放运动中。"五四"以降,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女性思想解放之风从社会领域吹向文坛,女性被历史推到了"启蒙与解放"的前列。从那时开始,"姐妹情谊"的书写成为中国现当代女性主义文学中一个经典的表现主题。王安忆的《弟兄们》与张洁的《方舟》两部小说对女性生存状况以及女性觉醒的自我意识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当代社会的文化语境中极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3)
鲁迅在其小说《孤独者》中掺入了较多的自身境遇和生命体验,融入了其深层的自我意识和情感,使之成为他个人色彩最浓郁的一部作品。小说主要人物魏连殳的人生轨迹不但与鲁迅本身经历极其相似,就连他们的情感与精神状态也与处于彷徨困顿期的鲁迅极为相仿,表现出了追寻与幻灭,希望与绝望,宣泄与拯救的自我灵魂不断互斥与挣扎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4)
小说主人公莫尔索是生存在荒诞世界的局外人,本文以文本为基础并结合"荒诞哲学"的相关理论,从莫尔索自身个性、生活态度、自我意识、执着信仰几个方面对莫尔索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阐述"局外"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
美国西部小说,作为美国西部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民族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现代主义文学得到了标志性的发展,西部小说的创作,对传统西部神话的进行了解构和颠覆。美国西部小说体现了不仅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部分特征,同时,它更广泛地涉及了弱势文化的种种问题,更强烈的展现出了美国的自我意识和反叛精神,以新的视角,新的表现手法诠释美国西部古老传奇。本文主要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对西部小说持久鲜明特征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总结这一时期西部作者们的创新实践特点,从而对新西部小说有更丰富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4)
约翰·福尔斯是英国当代文坛上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一问世,就获得了广大读者和文学评论界的好评,被誉为后现代小说永恒的经典。围绕着作者对作品中女主人公萨拉这一形象的精心塑造,不少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小说文本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女主人公萨拉这一人物形象是对维多利亚时代传统女性形象的彻底颠覆,在萨拉反叛传统、自我放逐的背后,是其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对男女平等、精神自由的不渝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