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7):24-25
笔者将通过对《红玫瑰与白玫瑰》一文的细致品评,来试图分析张爱玲这篇文章笔下的玄机,张爱玲以男性视角的身份对两类女性做出观察、解读和定义,在这些充满强烈"道德性"色彩的语句背后,我们可以看到男性对女性身份的框定和他者化。无论是因为影响了男性前途而惨遭污名化的"魔女",还是以男性为大、无私奉献的"圣女",都是完全活在男性阴影的笼罩之下,有意无意中成为了男性的附属,消失了自我的个性色彩,女性社会地位随之消解。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8):23-26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魅力的作家,以练达独到的笔触在文坛大放异彩。《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笔下难得的大团圆结局,但团圆背后却生出另一种怅惘,本文力图从"陌生化"视角来剖析小说中的语言特征,同时探讨小说婚姻与爱情背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3)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同她的传奇人生一样,美丽而苍凉。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特殊城市,上海与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张爱玲与上海是相互成就的。作品中不论是悲剧意识的体现还是都市欲望的侧写都脱离不开这座孤岛。张爱玲以一种"苍凉"的底色描绘着身处上海这个都市的弱势个体所遭遇的生存悲剧,用她的文学创作折射沦陷区的上海人民特别的心理,以上帝的视角去诉说着那个特殊的动乱年代弱势个体的无奈与悲恸。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8)
张爱玲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作家,其作品以"华丽"和"苍凉"的鲜明艺术特征而屹立不倒。然正如其名言"衣服是一种言语,是随身带着的袖珍戏剧。"一样,张爱玲以纷繁复杂的服饰意象构造出了一个衣香袅袅的意象世界,了解这个世界,无疑是解读张爱玲小说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5.
冷天翔 《华中建筑》2011,29(1):21-24
计算机全面渗透到建筑设计领域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当技术提高效率和解决难题的时候,一些严谨的建筑师却产生了某些焦虑:太过依赖计算机会不会遮蔽建筑师的灵感?该文试图从身体现象学的角度来澄清这一误解.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4)
悲剧的意义在于通过引发"■"(pity)和"■"(fear)使人的情感得到"■"(Katharsis;陶冶、疏泄、净化)。如果不能准确地理解前两种情感,那么,争论"■"一词的内涵毫无意义。国内《诗学》主流译本把希腊词"■"译为"怜悯"误解了亚里士多德所用"■"一词的原意。它不仅严重损害了经典学术著作翻译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而且遮蔽了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理论的深刻内涵。为了克服"■"主流译法的表面性和肤浅性,应该以"懊悔"取代"怜悯",如此方能彰显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独特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9)
驻港部队处于改革开放、对敌斗争的前沿和"一国两制"的特殊环境之下,同时,驻港部队又是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辉灿烂形象的一面"窗口"。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驻港部队的敏感军事题材新闻报道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多重视角分析驻港部队敏感军事题材新闻报道,进而探得,我们在对驻港部队敏感军事题材新闻报道进行视角选择时,必须坚持的几点原则。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5):15-17
温州知名作家陈慧娟女士作品丰硕,文风清新隽雅,作品中时常凭借着自身独到见地的生命哲学着眼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其代表作散文集《半帘惠风》具有知性、哲思合一的特点。本文将以"照亮"的意义视角,分析作者内蕴于本书中的意义遮蔽与审美解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5)
张爱玲的两部小说《金锁记》和《怨女》,是运用同一素材创作出来的但又迥乎不同的两个故事。《怨女》的主人公银娣相比《金锁记》中的"疯狂"的曹七巧呈现出"常态化"特征,这种改写反映了张爱玲对创作风格的自觉追求,是张爱玲一贯的苍凉文风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2)
张爱玲的《鸿鸾禧》是一部融注了张爱玲以喜写悲艺术手法的小说,通过对玉清悲凉的喜事、娄太太的边缘化等女性形象悲凉遭遇以及悲凉意象的书写,使新婚之喜异化为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故事,将喜的表象异化为女性人生及婚姻悲剧化的内核,消解了喜,发掘了悲,突出了张爱玲小说"苍凉"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