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22)
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中开展"活动教学"是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模式,由传统知识的教学模式转向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建立一个在活动教学思想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4)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手段层出不穷,计算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用处越来越多。同时,为了适应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比较符合中职学生专业课学习,所以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在中职教学互动中的应用将会大大提升电子技术课程的授课效率。因此,研究如何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环节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文章在简要分析虚拟仿真技术在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对虚拟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理论课、实践课、综合实验课3方面的具体应用进行论述。希望对中职电子技术教学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4)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教育领域进行了创新、变革,教育人员在教学中越发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中职物理教学中,不仅可以将教学质量逐步提高,而且可以将学生的综合素养逐步提升。为了更好的在中职物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中职物理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使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有效结合,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之上彰显素质教育的价值,为学生的全面成才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8)
《机械基础》是机电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后续专业课的教学质量,而且还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如今《机械基础》教学的需要已经严重失调,教师应根据企业对机械类人才需求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对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改革,尽力提高《机械基础》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0)
电子技术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理论、实践结合紧密,前后关联性很强的学科,对学习者而言要求要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基础。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没有好的理论就没有高水平的实践能力,离开了实践的理论又毫无意义。所以,在中职学校里,如何做好电子专业电子技术基础实作课的教学,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8)
传统的中职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下的教学实际了,电子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文章从目前中职学校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电子技术教学课程改革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3)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仅是衡量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还是关系到中职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和升学的关键。文章以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专业课会计基础的教学现状,并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会计基础学业水平考试展开研究,对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基础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更好地迎接学业水平考试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检查、考核。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2)
数学是中职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不仅关系到各专业课的学习,还对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来,中职数学课程的教学不容乐观,学生的基础差,学习习惯差等方面制约了他们对于数学知识概念的理解,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地改变方法和更新观念,找到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4)
作者结合自己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的经历,根据现有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实际,提出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改的目标,并提出几点现实可行的做法,旨在提高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就业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1)
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但是中职物理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物理水平成为教师所要面对的问题,在中职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上,加强物理知识和实践的相结合。本文主要阐述了创新中职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