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9)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女人与自然有极强的亲近性,男人统治妇女与人类统治自然有极其紧密的联系。生态女性主义反对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思维方式统治下的对女性与自然的压迫,提倡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关系。纳塞尼尔·霍桑是美国较为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早在当时,他所创作的《红字》就备受人们的关注,其中除了讲述了两性之间的关系,还着重介绍了两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生态学角度下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而指出和谐社会与其存在的关系,提出新颖的观念。本文将对《红字》这篇小说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生态主义视角下的《红字》进行具体的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5)
《红字》是美国小说家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较有影响的作品之一。本文分别论述了海丝特·白兰是真正有形的红字;丁梅斯代尔是无形的红字;罗杰·齐灵沃斯是红字的制造者,成为小说中"最坏的罪人"。本文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这几个人物来衬托红字"A"的涵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8)
《红字》是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的代表作,本文通过运用大写的红色字母"A"在不同时期的精彩象征,希望试图将霍桑本人的写作方式及清教主义观念做进一步的探究,霍桑的《红字》也正因为此在美国甚至世界文学史上两百年来被无数读者及评论家阅读和探讨,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5)
《红字》是霍桑最著名的代表作品。这部小说以期丰富的隐义和微妙的表现手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评论。霍桑象征主义手法的娴熟运用生动地展现在作品的每个细节。本文借助象征主义理论来探讨《红字》中字母、名字、以及森林等实物的多重含义。  相似文献   

5.
王艳  冯玲 《建造师》2010,(4):114-115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是生活在十九世纪中期的美国浪漫主义作家,被公认为美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小说和心理分析小说的先导。其代表作《红字孰The Scarlet Letter),成为世界文坛上的一朵奇葩,它最能体现作者的艺术风格一象征手法。本文拟从象征这一艺术手法着手,进一步探讨有关红字“A”的象征意义,深层次的理解《红字》这部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5)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以波伏娃的女性主义理论为框架,来分析小说《无主之家》中的女性形象,并探讨这些女性形象是否体现了作者伯尔的"女性神话",抑或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的真实形象与地位。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0)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擅长对复杂情感的描写以及对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物的刻画。奥斯汀式理想主义爱情观和婚姻观经常出现在她的作品。她对女性地位、教育、婚姻和权力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奥斯汀的作品中,女主人公在其他男性角色的陪衬下,展现出独立坚强却同样也有性格弱点的女性形象。《爱玛》与《劝导》是奥斯汀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爱玛》和《劝导》,着重对比分析两部作品的女性主义主题、女主人公形象的刻画、女主人公的反抗意识、以及这两部作品中奥斯汀式理想主义婚姻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4)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对传统译论中翻译忠实性及译者主体性进行了重新阐释,指出女性主义翻译是忠实于作者与译者共同参与的写作方案,并认可与鼓励女性主义译者在意义生产过程中积极发挥主体作用。《金锁记》是女性作者张爱玲的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品,由原作者张爱玲自译成英文并发行海外。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中的译者主体性探讨英译本《金锁记》,通过实例分析翻译中一些策略和词汇、篇章层面上的运用来具体揭示其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5):4-14
《愤怒的葡萄》中对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自然万象进行了刻画和描写,并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表达了自身对女性博爱与伟大的赞颂,给予了女性极大的关注和认可。本文拟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对《愤怒的葡萄》进行解读,讨论了乔德妈妈和罗撒香两个角色在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特点,并探讨了《愤怒的葡萄》中生态女性主义对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8)
《琐事》是苏珊·格莱斯佩尔第一部独立完成的独幕剧。该剧被视为早期女性主义戏剧。剧中讲述了一桩耐人寻味的谋杀案。通过塑造剧中的女性人物,格莱斯佩尔描绘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生活悲剧以及压迫下的觉醒。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别分析剧中女性的悲剧与她们的觉醒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