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8,(8):81-82
目的:探究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2例颅脑外伤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前提下为观察组提供阶段式康复护理。观察比较术后两组的康复情况、生活质量。结果:分析NIHSS神经功能量表评分,术后4周两组的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上下肢功能,术后4周两组的上、下肢Fugl-Meye评分均高于术前,观察组术后4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SF-36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高,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预后优良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阶段式康复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术后患者效果明显,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1):93-95
目的:探讨动脉内机械取栓术后联合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的延续性干预模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华润萍矿总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期间管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模式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IMB的延续性干预模式。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并比较两组术后神经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短期预后。结果:两组出院时神经功能NIHSS、Fugl-Meyer、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RS评分,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为88.1%(37/42),高于对照组的61.9%(2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术后实施基于IMB的延续性干预模式,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术后神经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1,(1):101-104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护理干预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三位一体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NIHSS、BI、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2):156-157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护理前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9):95-98
目的:分析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救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74例ACI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急诊护理,观察组采取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接诊、分诊、抢救准备、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6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接诊、分诊、抢救准备、抢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8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NIHSS评分比干预前均明显降低,干预后的BI评分比干预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及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可明显提高ACI患者疗效和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7)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基本稳定后48h至7d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得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得分均比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能显著提高其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最大限度改善其预后,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7):129-13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30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LDL-C、HDL-C、TC、TG、Smax以及IMT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脑血栓患者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能够降低血脂水平,使神经功能缺损减轻,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气虚血瘀型康复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康复期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50例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自理能力、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阿司匹林对于气虚血瘀型康复期脑梗死患者,可改善其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5):827-831
目的:观察通脉舒络胶囊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4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通脉舒络胶囊,疗程为28 d,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中医证候(主症、兼症、舌脉)改善情况,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Fugl-Meyer(FMA)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等评价患者治疗前后功能状态改变情况,采用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D-二聚体(D-Dimer,D-D)血清含量等评价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75.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主症评分、NIHSS、FMA、Barthel指数、PT、APTT、PAR、D-D等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兼症评分、舌脉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兼症评分、舌脉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症评分、兼症评分、舌脉评分、NIHSS评分、PAR、D-D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MA、Barthel评分、PT、APTT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舒络胶囊联合康复疗法用于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可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减少神经缺损,提高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减轻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1):2438-2441
目的:探讨祛瘀生新法不同时间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于发病第3天、B组于发病第7天、C组于发病第14天开始介入"祛瘀生新法"针刺治疗。针刺选穴:曲池(双侧)、合谷(双侧)、血海(双侧)、足三里(双侧)、丰隆(双侧)、三阴交(双侧)、太溪(双侧)、太冲(双侧)。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的评分。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NIHSS神经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较B组、C组患者的NIHSS神经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较C组患者的NIHSS神经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生新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针刺介入治疗具有差异时效性,越早介入治疗,康复越好,且无显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2,(1):171-174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联合外伤急救模式对急诊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及昏迷(GC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48例急诊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外伤急救模式,设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1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48例急诊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危机管理联合外伤急救模式,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救时间、NIHSS及GCS评分、预后、转运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急诊救治、辅助检查时间及受伤至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急救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观察组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结论:危机管理联合外伤急救模式应用于急诊颅脑损伤患者,可改善神经功能、昏迷程度,缩短急救时间,预防意外事件,改善预后,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5)
目的:观察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中医养生康复模式的效果及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养生康复模式,两组均实施3周后统计康复效果及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FMA运动积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养生康复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不仅效果显著,同时对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2):72-74
目的:观察家庭访视对颅脑损伤患者的照顾者照顾负担及积极体验的影响。方法:将9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照顾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5)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知识及方法指导干预,观察组(n=45)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予以家庭访视干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量表和问卷评估两组照顾者照顾负担及积极体验感。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前后照顾负担及积极体验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照顾负担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均明显降低(P<0.05),而积极体验感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家庭访视不但可减轻颅脑损伤患者的照顾者照顾负担水平,还可提高照顾者积极体验感,最终有助于促进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
目的:观察针刺辅助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人,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增高,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辅助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11):20-22
目的:探讨芪棱汤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溶栓治疗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了芪棱汤进行溶栓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溶栓前后神经功能康复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患者溶栓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溶栓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溶栓后24 h,试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 d,试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进一步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也进一步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7 d,试验组患者hs-CRP、TNF-α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基本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有效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棱汤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能显著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0,(6):21-22
目的:观察丁苯酞与尤瑞克林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远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尤瑞克林)36例和治疗组(丁苯酞)33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相关血液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结果:两组急性期(治疗2周)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7,P=0.847);治疗组恢复期(治疗3、6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4.85%、93.94%,均高于对照组的63.89%、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923、4.609,P=0.047、0.031)。治疗前、治疗2周,两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治疗组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2周,两组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治疗组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优与尤瑞克林相当,但序贯治疗后对远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更为有效,因此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5):95-96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1月本院收治的偏瘫患者80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40)和康复组(n=40)。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生活能力恢复(Barthel指数)状况、抑郁情况(HAMD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康复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Fugl-Meyer、Barthel指数均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常规组的77.5%(P<0.05);康复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且能改善患者抑郁状况,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6)
目的 探讨早期持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迟缓型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合并SH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康复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持续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上肢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6个月护理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护理有效率明显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入组前上肢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6个月康复护理后试验组上肢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更低,生活质量各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VAS评分明显减低,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持续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SHS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19):73-74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接诊的56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各28例。常规药物组给予抗血小板、活血化瘀和对症支持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药物组基础上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两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评估(FMA)、Barthel指数(BI),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和波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常规药物组(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BBS、FMA和BI均优于干预前,联合治疗组NIHSS、BBS、FMA和BI均优于常规药物组(P<0.05)。两组干预后MEP潜伏期短于干预前,波幅高于干预前,联合治疗组MEP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药物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疗效较好,能够显著改善NIHSS、BBS、FMA和BI等指标,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6)
目的:观察点穴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点穴组40例予穴位按压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40例予常规康复治疗。采用Fugl-Meyer(FMA)评分、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FMA、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治疗后,点穴组F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与对照组(P<0.05)。结论:点穴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单一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