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5)
文化误读在文学翻译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文章通过对被誉为"美国第一部自然主义作品"的《街头女郎玛吉》的译本的分析,重新审视了翻译工作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主观性问题以及译文读者期待视野对其主观性的影响。文章指出译者应将原作的意图鲜明并且完整的传达出来,避免不必要的漏译、误译或者编译;同时译界应更全面、更公正地审视误读现象,进而促进翻译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
随着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的发展,其自身发展的局限性也逐渐凸显,如语料收集和文本研究太过主观性和片面性。语料库定量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则为CDA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从大众媒介,教育和法律类三个角度进行文献梳理,阐释语料库在批评话语分析研究中的实际运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7)
利用自建语料库进行翻译批评是将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结合起来的崭新研究方法。文章以语篇词数、平均句长、类符形符比、词频、特色词汇为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以朱自清散文《匆匆》及其四种译本为例介绍语料库的建立过程及数据统计方法,并从整体风格、原文中的高频词、译文中的高频词、译文中的特色词这四个角度进行翻译批评,最后总结各个译本的特点,并证实自建语料库在翻译批评应用上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
译者风格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但传统的研究大都基于个人的主观直觉上的判断,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随着描写翻译学以及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语料库语言学与描写性翻译理论结合,从而兴起了语料库翻译研究,译者风格研究也开始借助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本文基于多译本语料库对比分析了鲁迅小说《孔乙己》的两个译本,旨在通过对大量语料的客观分析,详细分析出两位译者在译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的独特风格以及不同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28)
研究依据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中的经典段落,选取较为普遍的两种英译文本,使用AntConc索引软件对两篇译文的用词异同、译者翻译所选的角度及译文所达到的效果进行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语料库方法对译文和译文、译文和原文的对比分析,探讨语料库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8)
对翻译标准独到的见解以及精妙绝伦的翻译作品共同造就了林语堂的伟大。在《论翻译》中,林语堂提出了"忠实、通顺和美"的翻译三标准。林语堂的翻译有时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翻译的标准,而是改编、翻译和再创作的结合体。本文将以The Wisdom of Confucius为例,分析林语堂在翻译《论语》过程中是如何彰显自身的译者主体性的。译文与原文的"偏离"是与原著的背道而驰,还是对儒家思想更好的诠释?本文将从以译者主体性为切入点,结合林语堂翻译标准,对The Wisdom of Confucius中出现的"偏离"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3)
语料库作为一种即时高效的辅助手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外语及翻译研究中,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如何利用语料库来辅助翻译教学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主要探讨语料库在汉译英教学中的应用,所涉及的语料库包括英语在线单语语料库与自建小型双语语料库,其中双语语料库又分为平行语料库与可比语料库。单语语料库主要用于验证翻译假设,并辅助精准选词。双语语料库经过语料标注之后可以增值,用于辅助讲解翻译方法与翻译策略。可比语料库可以帮助学习者识别翻译体,并根据原生本的特点与实际语境选用恰当的翻译策略。通过分析两种语料库在辅助汉译英教学时的优势与劣势,结合语料的多维标注、学习者译文语料分析与评价,探索如何有效地发挥每种语料库的优势,为汉译英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2)
目前很多公安院校都开始着手对微型警务英语口语语料库进行构建与应用。语料库的构建促进了公安院校警务英语教学工作的研究与推进,对于我国其他行业的英语语料库构建工作来说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大量掌握英语的复合型警务人员。在对语料库进行构建的工作中,我们可以从分类标准、语料收集、整体设计三个方面加强工作的推进,并通过对日常警务英语教育过程以及微型警务英语口语语料库特征进行实际分析,将语料库运用于公安院校日常英语教学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9)
电子语料库和语料库的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本文探讨了在翻译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并使用语料库进行辅助教学的可行性,同时探讨了本研究的理论来源,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建筑作品认知过程中的补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作品的接受过程实质是一个不断发现作品的空白点,并由接受者不断调动自身的已有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填补的过程。本文以建筑接受作为切入点,从分析建筑作品的认知过程入手,对认知过程中补白发生的心理基础进行研究,并结合典型建筑作品的分析,发现在建筑作品认知过程中存在着再现性、想象性以及创造性的补白,这些认知过程中的补白具有主观性、指向性以及距离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