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13,(18)
绘画作品多元化已成趋势,绘画作品在被人们接受的同时,更应引起注意的是创作者的创作过程以及观赏者观赏时的心理过程。绘画作品有着独特的"召唤结构",主要体现在作品中的不确定点或意义空白可以促使观赏者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并发挥想象,从而形成观赏者对该作品独特的认知定义。"召唤结构"不仅使观赏者获得了寻找作品意义的主动权,同时也使创作者与观赏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文章试从"召唤结构"讨论绘画作品中的艺术情感。  相似文献   

2.
《建筑师》2015,(4)
"直向建筑"创立以来的短短7年中,创作了一批极具观察意义的作品。本文从对其主持建筑师董功的个人认知开始,选取了对于其实践有着突出意义的观视、制作、时间三条线索展开,分辨它们在"直向建筑"不同阶段作品中的表现,以及三者之间的互相促动与交融并进。作为一个认真甚至是内省的事务所,其作品中的单纯与丰厚,实践中的努力与妥协,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当代中国某种实践方向的缩影。从这一意义说,本文是对"直向建筑"以及更为广泛的实践现象的一种观察,而非对于"直向建筑"的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5):8-10
莫言是中国意义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的语言风格,作品的意识、精神意义和态度表现,以及自身的经历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大家想从他身上看到不一样的中国文化,看到不一样的中国历史,体会到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更想从他的经历当中去感受,去学习,去领悟不一样的人生态度。本文意在浅析莫言作品《透明的红萝卜》的主人公"黑孩"的人物形象以及莫言自身的经历对作品创作的影响,指出了作家拥有属于自己风格作品和占有属于自己文学领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纯净的完型——苏州博物馆新馆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青  薛求理  贾巍 《新建筑》2010,(5):106-111
通过阅读苏州博物馆新馆作品及其与周围环境之拓扑布局关系,对照贝聿铭其他设计作品,尝试以"道"与"器"、"名"与"实"的中、西方古典哲学视角,再度挖掘贝聿铭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内涵及其设计手法,解读分析这一"完型"之作中所体现的主题,并发现其对当今建筑实践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36)
对于如何理解一部文学作品的意义,传统观点认为作品是作者思想观点的体现,是对一定社会背景的刻画和反应。然而,随着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兴起,以作者为中心的观点被颠覆了,对文本的理解重心逐渐转移到文本本身以及读者的接受上来。本文从互文性视角出发,认为文本意义的产生依赖于一个源文本、作者与读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互文空间。源文本是作品素材的来源,作者通过用典或引用等方式将其移植到自己的作品中;作者在这个过程中起催化的作用,将这些信息整理、改编、组合,创作出文本,提供一个意义发生的场所;读者则是意义产生的载体,能动地参与意义的生产过程,意义存在读者的理解中。没有读者的参与,文本是"死"的,唯有读者的参与才能使其"活"起来并实现其功能。文本意义是源文本、作者和读者等多种声音的碰撞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姜梅 《新建筑》2007,(6):113-119
通过对王澍的建筑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园"与文本作品《那一天》的交叉阅读,试图厘清在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现代思想(特别是结构主义)的双重影响下建筑师的建筑"思"路,指出在传统从基础坍塌陷落为深渊的当今世界,意义性的建筑解构的出现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7.
正"直向建筑"创立以来的短短7年中(编者注:依据成文时间),创作了一批极具观察意义的作品。本文从对其主持建筑师董功的个人认知开始,选取了对于其实践有着突出意义的观视、制作、时间三条线索展开,分辨它们在"直向建筑"不同阶段作品中的表现,以及三者之间的互相促动与交融并进。作为一个认真甚至是内省的事务所,其作品中的单纯与丰厚,实践中的努力与妥协,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当代中国某种实践方向的缩影。从这一意义说,本文是对"直向建筑"以及更为广泛的实践现象的一种观察,而非对于"直向建筑"的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2)
《萨拉辛》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一小作品,讲述了萨拉辛因爱而死的悲剧命运。而在这部作品中,萨拉辛杀人事件背后,有深刻的意义属性,即萨拉辛的"水仙花"情结。  相似文献   

9.
在著名景观建筑设计师理查德·哈格(后文简称哈格)的景观作品中,他用各种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和前卫的艺术处理手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景观作品。而所谓的"雕塑景观"在他的作品中是一种常见的景观艺术处理手法。因此,对于哈格的"雕塑景观"的营造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更加深入理解哈格的设计思想,同时也能在景观设计中达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弗朗西斯·培根是西方现代艺术界的"绘画奇才",被称为"继透纳之后英国最杰出的画家"。他的作品被认为是"就像毕加索的,不仅影响了艺术界,而且在每个人的身上留下了印记。"本文通过对于培根作品的分析,来探讨培根作品的现代性意义。对于被遮蔽世界的价值重构20世纪初,社会的突变构建了激烈突变、应接不暇的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