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文摘     
人体健康新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对人的身体健康制订了新的标准,它包括躯体和心理的健康状态。一、躯体健康可用“五快”来衡量1吃得快:进食时有良好的胃口,不挑剔食物,能快速吃完一餐饭。说明内脏功能正常2.走得快:行走自如,活动灵敏。说明精力充沛,身体状态良好。3.  相似文献   

2.
四、健康与体质 (一)体健康标准(WHO) 1.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有人对这几方面的健康作了如下解释.  相似文献   

3.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的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又叫“慢性疲劳综合征”或“灰色状态”,它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亚健康虽然不是疾病,却是现代人身心不健康的一种表现。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15%,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人也只占20%,6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的突出表现是:“三减退”(活力、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减退)、“三高一低”(高血脂、高血糖、高黏稿度,低免疫力)、“五病综合征”(肥胖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中风)。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的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较之心理不健康  相似文献   

5.
《中国保健食品》2009,(9):22-22
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组织调查,把社会人群的健康分为三种状态: 健康态——身心舒适,精力充沛,无任何疾病;  相似文献   

6.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健康新概念 是: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怎样准确描述人体的健康状况,日本有的学者提出了健康条件的“四快”,即“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的快”。就是说一个人食欲好,消化功能好,思维敏捷,反应能力强,神经系统功能好,即可基本反映出他的身体是健康的。 为了进一步使人们完整而准确理解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又规定了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10大准则: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  相似文献   

7.
正生命在于运动,相信没有人会否认运动对健康的益处。早在1948年生效的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的序言中就对"健康"做了明确的定义:"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不仅指没有躯体上的疾病,同时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样,运动对健康的益处也是全方位的。经常锻炼可以提高我们的心肺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可以增强免疫力,帮助我们抵御多种疾病的侵袭。  相似文献   

8.
世界卫生组织将人的健康状态分为3种:健康人、病人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通常人们又把健康称为"第一状态",把身患疾病称为人体的"第二状态",而把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状态称为"第三状态","第三状态"也就是"亚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真正健康者仅5%,找医生诊治疾病者约占20%,剩下的75%就属于"亚健康"者.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能够长寿且健康,是众多国民希望的. 那么,什么是"健康的长寿"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身体上的、精神上的以及社会适应上的良好状态,而非无病或虚弱."事实上,老年人也很难"百病不沾",一些生理功能退化引起的"退行性疾病",如老年性骨关节炎骨质疏松、腰椎颈椎病、肌少症、前列腺肥...  相似文献   

10.
面对当今世界的"恶劣"环境,追求"健康"已是众人的必要目标。体育运动能强身健体已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们把它列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中学阶段体育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已被写入到教学大纲中。然而,目前的一些学生对健康的概念理解比较肤浅,他们通常对"健康"的理解仅仅限于身体功能的正常,却忽略了心理方面的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说明了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通过体育运动,既促进了中学生肌体的生理健康,又增进了其身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就此,作为一个体育教师,我们有义务和权力为自己的学生负责,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