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提出一种视频多点广播立即源认证模型。在TESLA多点广播源认证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查找表的视频水印算法,将视频重要分量的消息认证码、公开密钥和立即认证散列信息作为数字水印嵌入到视频的非重要分量中,达到视频数据的立即源认证,同时节约一定的传输带宽,并给出公开延迟时间间隔的一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多点广播是一源点传送信息到多个目的节点,成组多点广播是一组节点内部互相进行多点广播。成组多点广播的路由算法是为组内的每一个节点建立一棵路由树,用于点到多点的广播通信。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成组广播路由算法,它比传统的成组广播路由算法在性能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更为简洁。  相似文献   

3.
适用于广播监视的安全视频水印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广播监视应用中对视频片段的认证问题,基于三维离散小波变换,提出一种新颖的顽健视频散列算法,并利用生成的散列值和水印标识形成待嵌入的水印信息,以实现对视频片段的认证.在此基础上利用扩频水印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广播监视的安全、顽健的视频水印算法.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顽健性.  相似文献   

4.
董年初  范洁 《通信世界》2006,(25B):M0003-M0003,4
一、手机电视的实现方式 所谓“手机电视”,是指利用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视频资讯服务的业务,技术上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基于GPRS、EDGE、CDMA 1x以及未来的3G等移动通信网络,通过流媒体方式提供多点对多点视频传送业务。其优点是可以交互,用户管理和计费机制完善,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视频节目的定制和互动操作;缺点是带宽资源受限、接收质量不高、使用费用昂贵。另一种是利用数字广播电视网络(包括卫星广播电视网),通过广播方式提供的点对多点视频传送业务。其优势是成本低、质量好、性价比高;缺点是不能交互。  相似文献   

5.
一、手机电视的实现方式 所谓"手机电视",是指利用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视频资讯服务的业务,技术上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基于GPRS、EDGE、CDMA 1x以及未来的3G等移动通信网络,通过流媒体方式提供多点对多点视频传送业务.其优点是可以交互,用户管理和计费机制完善,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视频节目的定制和互动操作;缺点是带宽资源受限、接收质量不高、使用费用昂贵.另一种是利用数字广播电视网络(包括卫星广播电视网),通过广播方式提供的点对多点视频传送业务.其优势是成本低、质量好、性价比高;缺点是不能交互.  相似文献   

6.
1组播技术概述组播(Multicast)又称为多播、多址广播、多地址广播和成组通信等,是相对于单播和广播方式而言的一种网络通信方式。IP组播技术作为IP网络中主机之间通信的一种模式,是通过组播地址寻址,向所有网络节点中某个确定子集(该子集被称为组播组)的成员发送数据包的技术。它的基本思想是源主机只需发送一份数据,属于该子集的所有接收者都可以收到相同的数据拷贝,而不属于该子集的主机则不能接收该数据拷贝。IP组播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单点发送多点接收和多点发送多点接收等问题,实现了IP网络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输。与传…  相似文献   

7.
PON的演进     
郝梦遥 《通讯世界》2002,8(10):42-44
PON(无源光网络)技术是一种点对多点的光纤传输和接入技术,下行采用广播方式、上行采用时分多址方式,可以灵活地组成树型、星型、总线型等拓扑结构,在光分支点不需要节点设备,只需要安装一个简单的无源光分路器,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再经过放大和再生,网络的分路由光分路器来实现。PON的优点是:宽带化、业务综合化、灵活的组网能力、低成本。无源光网络技术在90年代中期由FSAN发起,在一个通用、快捷的宽带接入系统上同时提供宽带和窄带服务,如IP数据,视频,10/100以太网、话音以及TDM业务,通过光纤在世界范围内传送。无…  相似文献   

8.
视频广播、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都是视频应用的方式。 视频广播是基于IP组播技术的一种单向、一对多的广播服务,它带宽耗费小。对于每个节目,由于只发送一个视频数据流,因而理论上能够支持无限用户对节目的收看,比较适合大量观众的视频应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视频应用。视频点播是一种一对一传输、双向、不对称的视频应用。允许用户随时请求收看节目,对每一个节目请求都需要占用一个单独的数据流,而与收看者点播的节目无关,从视频点播服务器向用户端传输的视频数据量远远大于反向的点播请求传输的信息数据量,应用带宽耗费较大。视…  相似文献   

9.
<正>5GNR组播广播服务是一种点对多点服务,采用单播、组播及广播的方式,通过移动蜂窝基站和广播电视塔,向各种智能终端提供交互化视频广播服务和融合信息服务,具备在公共安全、物联网等垂直行业领域开展创新服务的优势[1]。传统广播电视只具备单向下行覆盖传输,用户只能通过专有终端,被动地接收音视频内容,无法回传,交互性差,有些地方由于建筑遮挡等原因还可能会存在“盲区”,导致无法“随时随地”接收媒体内容。同时,广电运营商不可避免的面临OTT流媒体、IPTV等的视频业务冲击,海量数据的上传要求也快速增长,大并发量、实时数据传输应用场景均需要提供高效稳定的内容传输。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适用于H.264压缩标准的视频完整性认证水印算法,通过对运动矢量残差MVD分量进行调制嵌入水印.考虑到视频的运动性,将水印嵌入到绝对值较大的残差分量中,并且在调制过程中限制对宏块的选择条件,从而降低水印嵌入对视频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对视频是否遭受篡改,即视频内容的完整与否进行认证,并且水印嵌入后对视频质量和码率仅有微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水印技术已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视频水印大量应用于版权保护、隐含标识、信息认证和隐蔽通信等。文中主要研究一种安全的数字视频水印系统,该系统基于一种视频帧的水印算法,使用二值图像作为水印信息,采用每帧索引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抵抗针对视频水印的攻击。此外,该系统使用NTRU加密,既能利用公钥来检测视频是否是正版产品,又能在遭受公钥攻击后,使用私钥进行版权认证。  相似文献   

12.
空域数字图像水印算法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灏 《现代电子技术》2007,30(10):149-150,165
数字水印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用于版权保护、身份认证、篡改提示的一种有效工具。其实质是一个隐藏在数字化图像、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中的信息。提出了一种空域数字图像水印算法,首先通过密钥选择载体图像的嵌入位置,结合二值水印的值及载体图像象素值的奇偶性,对象素做轻微修改,从而达到水印嵌入的目的。最后给出实验结果,分别模拟剪切、维纳滤波、不规则色块污染、中值滤波等攻击下提取的水印,较好地证明了算法的鲁棒性和不可见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的保护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字水印技术是目前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新方向,是一种可以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保护版权和认证来源及完整性的新技术。本文在介绍了数字水印的基本要求的同时,给出了系统的框架,以及数字水印的原理和目前主要的应用领域,并探讨了数字水印的特点及其所受到的各种攻击方式,给出了典型算法,研究水印的嵌入、提取和检测并给出了模型,最后给出数字水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戴子春 《激光与红外》2009,39(5):571-574
数字水印是在不影响多媒体产品(如数字图像、文档、视频、音频等)使用质量的前提下,将具有特定意义的标记(水印),按照某种给定算法嵌入到媒体产品中,以实现对该产品的保护或认证。针对数字图像水印技术,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基于DWT域的两种数字图像水印嵌入算法及对应的提取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嵌入算法都有不错的效果;第一种算法对应的提取算法提取出的水印效果不很理想,第二种算法对应的提取算法提取出的水印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应用水印认证的视频监视及ARM实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监控系统中存在的认证和安全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水印的数字监控方案,介绍了应用于此系统的数字水印算法并实现基于ARM的硬件监控平台,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视频采集和水印嵌入。测试结果证明设计方案完全可行,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护数字视频的版权,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和小波变换的视频水印算法,首先对水印图像进行Arnold变换与Logistic混沌映射相结合的灰度置乱预处理以增强其安全性能;再利用直方图帧差法将视频流分为不同的场景,通过密钥从中选取若干场景进行三级三维小波变换;最后借助乘法嵌入方式把水印信息嵌入到小波变换域的中频部分,水印的嵌入强度则由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搜索得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较好的体现水印的鲁棒性和不可见性.  相似文献   

17.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is exploited in this work to generate the authentication data that are treated as a fragile watermark. This watermark is embedded in the motion vectors. The advances in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and digital processing tools have brought with them new challenges for the source and content authentication.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the H.264/AVC video stream, we introduce an approach based on a content fragile video watermarking method using an independent authentication of each group of pictures (GOPs) within the video. This technique uses robust visual features extracted from the video pertaining to the set of selected macroblocs (MBs) which hold the best partition mode in a tree-structured motion compensation process. An additional security degree is offered by the proposed method through using a more secured keyed function HMAC-SHA-256 and randomly choosing candidates from already selected MBs. In here, the watermark detection and verification processes are blind, whereas the tampered frames detection is not since it needs the original frames within the tampered GOPs. The proposed scheme achieves an accurate authentication technique with a high fragility and fidelity whilst maintaining the original bitrate and the perceptual quality. Furthermore, its ability to detect the tampered frames in case of spatial, temporal and colour manipulations is confirmed.  相似文献   

18.
魏艺杉  曾浩  杨宗宇 《电讯技术》2021,61(7):901-906
针对视频监控系统接入层中前端设备的身份安全问题,通过对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进行研究和扩展,设计并改进了一种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摘要访问认证的SIP安全机制.前端设备在接入视频监控系统前,需要通过该安全机制与系统安全管理平台上的SIP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认证双方基于公钥基础设施数字证书认证体系(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Certificate Authority,PKI/CA)获取对方的数字证书后解析公钥,在摘要认证的基础上使用公钥加密和私钥签名来保护认证序列的安全性,解密认证序列后通过异或校验和摘要校验实现双向身份认证.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安全机制能够抵御常见的SIP安全风险,实现设备与安管平台间的双向身份认证,在适当损失效率的情况下确保接入系统的设备身份合法可信.  相似文献   

19.
现场核查中,各种核查数据通常需要在公开信道中进行远程传输才能到达核查方,因此,数据很容易被篡改.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文首先建立了一种多重数据认证协议,其中采用的关键技术是数字签名和验证技术[1~2].最后,对协议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