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姬塬油田开发过程中高含水率以及水驱方向不明等问题比较突出,急需通过示踪剂监测技术来探明注入水的推进速度及方向、确定注采井间连通性及层间突进等情况.微量物质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J井区,通过示踪剂产出曲线的形态特征分析和微量物质示踪剂定量解释,结合示踪剂前缘水线推进速度、注入水油井分配情况分析,明确了研究区井组示踪剂连通性和推进速度、渗流通道特征和非均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监测区有8口油井受注水井J1控制,注入水突进方向整体偏北,注入水主流通道以高渗条带为主,层内和层间非均质矛盾较强,建议采用温和注水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花场地区流一段剩余油滞留现象严重、注采效果差等问题,结合该区实际情况,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对福山凹陷花场地区流沙港组一段储层的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受沉积构造的影响,储层层内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和极差整体较强,均值系数普遍偏低,Ⅱ、Ⅳ油组的夹层分布相对较多;层间非均质性主要受层厚、砂厚以及隔层厚度的影响,不同层位差异较大。平面非均质性受砂体及沉积微相展布影响,不同地区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综合得出,研究区内位于河道内的Ⅱ、Ⅳ油组为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3.
面14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注采井网不完善,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沙四段储层物性较差。近几年通过在剩余油富集带钻探新井、增加注水井点、完善注采井网。对沙四段进行压裂改造,增压注水,以及对层间差异大的水井进行分注、调剖、注氮气等一系列调整措施,该区开发效果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4.
马25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稳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25井区属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储层砂体发育零碎、非均质性强、水驱效果差。要保证马25井区的持续稳产,必须完善注采井网,充分挖掘储层潜力;改善注水效果,挖掘注水潜力;合理实施油井措施,挖掘油井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5.
渤海JX油田油层厚度大、层间非均质性强、地下原油黏度大,水驱开发过程中易发生层间干扰及边底水锥进现象,严重影响油井的产能。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了海上复杂厚层稠油油藏开发井网,深入剖析了厚层稠油油藏细分开发层系的必要性及水平井的关键参数。应用实践及效果评价表明利用水平井细分开发层系开发厚层稠油油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受海上工程及经济因素限制,海上油田厚层油藏多采用定向井多层合注合采的模式开发,但受储层纵向非均质性的影响,油田开发表现出油井见水规律复杂,产量递减快,但受井斜、生产管柱及测试成本等因素制约,油井见水后治理难度大.大倾角厚层轻质油油藏受重力作用影响显著,因此为明确该类型油藏的见水规律并明确油井见水后的挖潜措施,精准实施有...  相似文献   

7.
坪北油田为特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纵向一套层系开发,随开发时间延长,层间矛盾日趋严重,对油田效益造成影响。通过矿场实践研究分析认为,利用油藏分析配套合适工艺手段可以有效规避和减少层间矛盾。两层注水井采取油套分注可以规避层间矛盾;三层注水井采取油套分注和常规分注组合管柱,油管实施两层轮注可以规避层间矛盾;多层油井具体视其油层之间的压力差异进行轮采、合采或周期性合采。  相似文献   

8.
坪北油田北一区具有特低渗透与裂缝的双重性,只有采取多样化不稳定注水方式,紧跟动态变化,不断调整不稳定注水策略,才可以尽最大可能减缓含水上升速度、减缓产量递减速度,实现北一区老井的连续稳产。细分注水可以改善注水井各层吸水不一致状况,降低无效注水,按分层需要调整注水量,并保证注水有效地注到目的层,充分挖掘渗透率相对较低的油层潜力。建议引进两级三层注水技术,进一步细分注水层系,提高差油层受效程度,达到增油目的。强化注水可以提高侧向油井受效程度,从而减缓油井产量递减,部分井可实现产量上升。  相似文献   

9.
两层分采同步抽油技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多层系非均质构造的采用注水开发式的油田,采用单泵有杆抽油系统合采时,普遍存在着层间干扰的问题,研究并试制了两层分采同步抽油系统,解决了两油层的层间干扰问题,实现了理想的生产负压,充分挖掘了低压低渗透油层的产油潜力。在投入运行的3井次中,工艺成功率100%,每口油井增产原油100%以上,产液量只增加31%左右,油井含水油原来的77%下降到58%。  相似文献   

10.
L油田纵向钻遇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油砂层,层垂向非均质性强,层间干扰严重,经过二十几年开发,综合含水91%,采出程度38%,油水井管外窜增加,剩余油分布复杂,稳产难度大。为缓解层间吸水差异,保持油层压力,提高注水波及系数,L油田采用分层注水工艺。针对超深高温高压特点,设计耐温耐压分注管柱,对油管、偏心配水器和封隔器在材质和结构上进行改进,在L油田实施14井次,分注井吸水剖面明显改善,井组增油效果显著。首次提出超深高温高压油藏分层注水井层位间距和夹层下限,对分注工艺推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汉油区部分油井具有油层渗透率低、油水层之间隔层薄等地质特点。在油层压裂过程中,应用测井资料计算油层附近地层连续的应力剖面参数;用地应力剖面分析,确定压裂施工规模及施工工艺;用GOHFER2000压裂软件调整施工参数,能够优化压裂目的层裂缝几何型态,保证压裂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某特低渗透油藏纵向上主要发育K1、K2两层,层内隔夹层发育。但经历20多年的开发后,受层间隔夹层和非均质性影响,前期采用以老裂缝充填和延伸为主的重复压裂工艺动用层间剩余油不明显,措施后含水率上升且单井增油量逐年下降。基于储层剩余油分布类型,剖析了储层纵向上剩余油分布界限和增产潜力,开展了储层纵向上地应力和储层物性变化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对比评价了影响重复压裂裂缝高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水力喷射器+K344单底封”重复压裂工艺,并应用全三维压裂软件优化了储层关键参数。在某区特低渗透油藏现场应用10口井,试验井日产油是投产初期的近1.5倍。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三次采油开发效果,调剖技术作为一项重要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但在三元复合驱中应用较少。在注入三元体系前需要对层间矛盾突出的井开展深度调剖。通过在室内开展高浓度聚合物深度调剖适应性论证及对现场实施效果分析表明,高浓度2500万分子量聚合物溶液能够适应萨南油田一类油层,注入三元体系前通过高浓度聚合物深度调剖可有效调整吸水剖面,改善油层吸水状况,减小层间差异,非调剖层得到动用,采出井达到明显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多层系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潜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舍女寺油田女12-女20断块油藏受储层低渗、非均质性强和构造复杂等因素影响,断块剩余油分布复杂,油层动用程度不均和动用程度低是开发中存在主要问题。对于中高含水多层系非均质砂岩油藏,把单砂层合理井网密度评价和单砂层流动单元评价相结合进行单砂层注采井网适应性分析,再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优选EK21、EK22和EK23油组14个目标砂层,在断块东北部找到多个潜力目标区,据此编制了油藏剩余油可调整挖潜方案。完钻的14151调整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油井平均日产大于15t,断块采油速度从0.38%提高到目前的0.82%,证实了该项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目标油层在水聚干扰相对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不同井组分别注入中、高相对分子量聚合物以后,依据现场资料分析总结出井组周围油井的见效情况、含水率变化、阶段采出程度,得到了二类油层井组合适的参数,以保证注入的聚合物的质量以及注入聚合物的效果,从而极大地提高采收率以及目标区块的开发效益。结果表明,该油层更适合注入1 200~1 600万相对分子量的聚合物,黏度应在30~50 mPa∙s;在背景条件相近的情况下,中分更适合动用薄差油层,使该二类油层高聚合物质量浓度驱含水率下降幅度大,增加产油量的效果非常好,采取该技术可以提高采收率,较常规聚合物质量浓度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浩口油田经过三十多年的开发,油田大部分可采储量已被采出,主力油层水淹严重.结合沉积微相研究对油层进行细分层对比,重新认识浩口油田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根据油水井的试油试采及生产情况分析油井的见效见水方向,研究浩口油田目前油层平面剩余油分布现状;根据产液和吸水剖面的测试资料,研究层间出力状况;通过运用地层精细对比,对浩口油...  相似文献   

17.
杏北开发区杏六东区块于2 0 0 7年进行三次加密调整, 至今非主力层已水驱4 0余年。针对区块内油 层层数多、 纵向非均质严重、 各层动用程度相差大的问题, 开展了不同渗透率级差组合水驱油室内实验, 结合区块地 质特征进行了层系井网演变研究, 将每个层系渗透率级差控制在6以内, 把区块分为三个层系, 并针对不同层系设计 了相应的井网部署方案, 以此达到提高油层尤其是薄差层开发效果的目的。利用数值模拟技术优选所设计的井网 部署方案, 结果表明方案二将油藏最终采收率提高到了4 9. 1 8%, 为层系井网演变的最好方案。  相似文献   

18.
XQ⁃45区进入多轮次蒸汽吞吐阶段后,受边水、断层、储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剩余油分布复杂,吞吐效果越来越差。结合油藏动态数据,依据剩余油饱和度参数的不同将该区块79口油井划分为不同类型稠油井。其中,受边水影响的稠油井较多(22口),边水沿高渗层向油井推进过程中,油井含水率上升较快易造成水淹。为进一步改善蒸汽吞吐开发效果,针对边水影响型油井中未水淹层段,采取单层蒸汽吞吐的方式来研究边水影响的蒸汽吞吐参数优化。通过提取单井地质模型,对比不同注汽方案,优选出最佳方案,即:注汽强度为100 t/m,油汽比将保持在0.2 t/t以上,可获得最大采油量。结果表明,周期注汽强度为100 t/m时,周期产油量在第3轮次达到峰值,蒸汽波及半径达到最大值。吞吐5个轮次后,累注汽量3 700 t,累产液量4 500 t,累产油量738.65 t,方案实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堵水工艺管柱不能根据生产需要调换层位、作业成本高等问题,江汉采油工艺研究院成功研制出液压调控找堵水、电动开关找堵水两种新型的工艺管柱,它们能够在不停产、不动生产管柱的情况下进行找水、堵水施工,也可以根据堵水质的生产情况反复调整堵水层段,有效地提高了油井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