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金色海水珍珠和染色金色海水珍珠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延  王薇薇  谢俊  黎辉煌 《中国宝石》2010,(1):98-100,105
近来由于对海水珍珠文化的不断宣传推广,消费者对海水珍珠尤其是金色海水珍珠的喜爱与日俱增,优质金色海水珍珠因其瑰丽的色泽、无瑕的光洁度而价格不菲,但近来出现一些仿冒品——染色金色海水珍珠,给珠宝质检机构以及消费者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深圳实验室为此专门成立了科研小组,对染色金色海水珍珠的鉴别进行了实验研究,现发布他们的研究成果,供消费者及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并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2.
浅表层加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的谱学鉴别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珍珠市场中染色处理的金色海水珍珠的染料类型尚不明确,鉴别难度大。通过对一些浅表层加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样品的表面特征、紫外-可见光谱、拉曼光谱研究发现,浅表层加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的剖面特点与金色海水珍珠的一致,剖面珍珠层的颜色由内向外颜色变浅,同心环状分布,这与传统染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的剖面特征不同。浅表层加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具有398nm处的吸收峰,是由人工染料造成的特殊吸收峰,具有鉴定意义;浅表层加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的拉曼光谱和金色海水珍珠的一致,且没有传统染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拉曼光谱的强荧光背景,可能是染料沉淀极少所致。  相似文献   

3.
各类金色海水珍珠的呈色属性及UV-NIS 反射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各类金色海水珍珠的呈色属性、改色处理及其鉴定问题,采用LA-ICP-MS、拉曼光谱仪、UV-NIS微光谱仪等测试仪器,重点对近期市面上出现的金色海水珍珠与染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样品的化学成分、拉曼光谱、反射光谱、呈色属性及表面微观特征进行了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金色海水珍珠样品的化学成分与UV-NIS反射光谱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依附并继承了金唇贝的基本属性,以356 nm(±2 nm)为中心的吸收谱带可作为识别金色海水珍珠是否染色的诊断性证据之一;颜色欠佳的海水珍珠通常采用人工有机色素予以染金色,经染色处理后的金色海水珍珠样品显示与金色海水珍珠截然不同的呈色属性和UV-NIS吸收谱带。浅表层染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样品通常在其珍珠表层形成厚约15μm(通常<20μm)、着色相对均匀的金黄色渗色层,其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呈现2组特征的吸收谱带:一组位于可见光蓝紫区427 nm(±2 nm)处,归因人工染色剂所致;另一组则位于紫外区353 nm(±2 nm)处,为自身的有机致色因子所致;深层染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样品沿其珍珠表层向内层形成厚约50~80μm、着色均匀的金黄色渗色层,由人工染色剂致特征吸收谱带主要位于可见光...  相似文献   

4.
不同颜色的珍珠,为不同国家的人民所喜爱。法国人喜欢白色,意大利人喜欢乳白色及粉色,加拿大人喜欢白色,而美国人除喜欢白色外还喜欢金色、黑色,南美、中美人喜欢金黄色。金色珍珠是一种海水养殖珠,是白色南洋珍珠的兄弟。金色珍珠产自白唇贝(whitelipped)或金唇贝(Gold lipped)中,这两种贝主要分布在缅甸新几内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染色对海水珍珠结构和表面光泽的影响以及染料的主要渗透途径与结合部位,通过对比染色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宝石显微镜,对染色前、后的海水珍珠样品表面和内部特征进行了观察与分析,采用显微分光光度-偏光显微镜测量染色前、后海水珍珠样品的表面反射率变化以及运用红外光谱测定染色前、后海水珍珠样品的成分。结果表明,在染色过程中,染料是通过海水珍珠珠孔处珠核和珍珠层间的有机质空隙以及漂白造成海水珍珠表面有机质疏松结构而渗透到珍珠的内部,主要与海水珍珠内的有机成分作用而使其着色。染色后海水珍珠样品的砖墙型层状结构未改变;染料对海水珍珠表面的有机质疏松结构具有填充作用,增强了其表面的镜面效应,使光泽度增强。  相似文献   

6.
不同颜色的珍珠 ,为不同国家的人民所喜爱。法国人喜欢白色 ,意大利人喜欢乳白色及粉色 ,加拿大人喜欢白色 ,而美国人除喜欢白色外还喜欢金色、黑色、南美、中美人喜欢金黄色。金色珍珠是一种海水养殖珠 ,是白色南洋珍珠的兄弟。金色珍珠产自白唇贝 (Whitelipped)或金唇贝 (Gold L ipped)中 ,这两种贝主要分布在缅甸、新几内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中国、泰国等地。因其体积巨大 ,故可养殖出 9~ 16 mm的白色或金色南洋珍珠。缅甸养殖白色南洋珍珠大约有 5 0年历史 ,在生产白色珍珠的同时 ,生产金色珍珠 ,据报道 ,约在 15年前…  相似文献   

7.
采用X荧光能谱技术研究珍珠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及其质量分数,以达到无损鉴别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的目的。利用X射线荧光能谱仪优选适合的激发工作条件,通过设定相同的工作条件,获得珍珠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能量色散图谱,定性分析其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组合关系。其中,Mn的特征峰与Sr/Ca计数比率对鉴别珍珠品种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在电压为30~35kV、电流为0.50~0.80mA、滤光片PdThick的测试条件下,淡水珍珠一般具有Ca+Sr+Mn的组合关系,海水珍珠具有Ca+Sr的组合关系;淡水珍珠中的Sr/Ca介于0.14~0.37,海水珍珠中的Sr/Ca介于0.46~0.71。综合利用元素的组合关系和Sr/Ca计数比率,可快捷、无损地鉴别珍珠品种。  相似文献   

8.
张丽 《珠宝科技》2010,(5):53-56
市售染色处理金黄色海水珍珠染色机制尚不明确,文章通过等离子体质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对天然和经染色处理后的金黄色海水珍珠进行了对比测试分析,重点探讨了其颜色特征与微量元素含量及拉曼光谱特征之间的关系,提出染色处理金黄色海水珍珠的肉眼和谱学鉴定特征为:在瑕疵、孔眼及裂隙处有颜色聚集,在拉曼光谱中,染色品种均显示很强的荧光背景。  相似文献   

9.
海水养殖珍珠新品种——海水养殖彩色珍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东农 《珠宝科技》2004,16(6):55-56,60
阐述了石子聪海水养殖彩色珍珠的工艺特征及宝石学特征,介绍了国际市场上珍珠的种类。通过将石子聪海水养殖彩色珍珠与其它养殖珍珠的宝石学特征的鉴别与对比,认为两者在表面光泽、光性特征、多色性、折射率、特殊性质等方面无多大区别,并认为石子聪海水养殖彩色珍珠的颜色丰富,颜色的成因特殊,其彩色物质成分主要分布于原珠的珠核以及珠核表面,是一种新型的海水养殖珍珠。  相似文献   

10.
养殖珍珠的辐照处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电子加速器对淡水和海水养殖珍珠进行辐照实验, 获得了大量的辐照改色样品. 实验表明, 辐照产生的颜色是稳定的, 辐照后珍珠不具有残余放射性. 淡水珍珠辐照改色的效果明显, 海水珍珠只能得到稍带银灰色的效果. 为了探讨珍珠辐照改色的机理, 对天然的文石和方解石晶体也进行了辐照实验. 通过系统对比辐照前、后珍珠的各种性质, 总结了辐照珍珠的鉴别特征, 讨论了辐照改色的机理. 认为珍珠中的有机成分与水的放射化学反应及Mn在辐照过程中的氧化作用是珍珠辐照改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高亚峰 《珠宝科技》1999,11(1):14-16
海水养珠均采用有核培殖珍珠法。其方法为将母蚌的触脚切开一条沟,放入一颗作珍珠母的小珠子和一片包珠子的织物,由母蚌分泌珍珠质,将珠母包裹而形成圆形珍珠。淡水养珠分为有核养珠和无核养珠。有核养珠和海水养珠相同,淡水无核养珠是由日本人首创,称为琵琶湖珠。方...  相似文献   

12.
加工前与加工后的珍珠、黑色与白色杂色的珍珠、粒径大与粒径小的珍珠,天然珍珠与人工养殖珍珠,海水养珠与淡水养珠、有核珠与无核珠,其价格是不同的,有的相差悬殊。如海水人工养殖黑色珍珠与海水人工养殖白色珍珠,其价格相差甚远,前者通常比后者的价格高出几倍。一、海水养殖黑色珍珠此类珍珠主要产于夏威夷、大溪地、法  相似文献   

13.
张丽 《中国宝石》2010,(4):238-239
颜色是评价珍珠品质的重要因素,珍珠的颜色丰富多彩.颜色差异直接影响其价格高低。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改色珍珠.特别是辐照处理改色珍珠。由于各国对有关珍珠改色的具体技术方法和工艺细节严加保密.限制了珍珠改色机理的研究和我国珍珠改色技术的发展。本文以海水养殖珍珠和淡水养殖珍珠为研究对象,通过辐照处理改色实验.对珍珠辐照处理的改色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与天然黑色珍珠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为它们的鉴别提供了有效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4.
染色珍珠和辐照珍珠的常规鉴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染色的和辐照改色的珍珠,还有被称为“激光改色”的珍珠。收集了市场上的一些有色珍珠样品,进行了染色和辐照试验,获得了丰富的试验结果。通过研究发现了常规下鉴定染色和辐照珍珠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珍珠市场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的人工养殖珍珠走向国际珠宝市场当前世界所产珍珠除极少数为天然外,绝大多数属人工养殖珠,包括海水养殖与淡水养殖珠,养殖珠还可分有核养殖与无核养殖珠,海水养殖珠几乎部是有核的,淡水珠几平部是无核的。当前我国所产珍珠除少数地区及少数产量属有核珍珠外,多数地区与多数产量属无核珍珠。近年来,我国出门的多为  相似文献   

16.
珍珠的金黄色染色工艺及染色珍珠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有机染料直接冻黄(C28H24O8N4S2)对淡水珍珠进行染金黄色实验。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了影响染色效果的4种因素,获得了相对理想的染色条件。在对珍珠染色的膨化处理和固色处理中发现,使用蒸馏水降低膨化剂中苯和氨水的浓度,可以降低化学试剂对珍珠层的破坏,对珍珠层质地较疏松的珍珠尤为有效。对比常用的两种固色方法发现,硫酸铜溶液对染色珍珠的固色效果较好。染金黄色珍珠的主要鉴定特征为:染色珍珠表面的瑕疵、裂纹及孔眼处都有颜色浓集的现象;在紫外灯下染色珍珠发强黄绿色荧光,其拉曼光谱显示很强的荧光背景。  相似文献   

17.
日本珍珠业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恒有 《珠宝科技》1999,11(1):20-21
二十世纪早期,日本面条商御木本幸吉发现珍珠蚝可以培殖珍珠的秘密。他对我国广西合浦珍珠生长情况十分了解,于是他利用合浦珠蚝去养殖日本的海水珍珠,终于1905年成功的养殖成世界上第一颗圆形珍珠,一时轰动世界,御氏也就成了“珍珠王”。到了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  相似文献   

18.
淡水养殖珍珠的化学染色及其对珍珠表面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化学染色法对浙江诸暨三角帆蚌淡水养殖珍珠进行着色,获得了玫瑰红色和橙黄色染色珍珠。利用JEY-PS色彩分析仪、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化学前期处理及染色过程中珍珠的色彩、光泽、微形貌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化学处理后珍珠的杂色消失,在其表面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微孔,有利于染色过程的控制。在染色前期,颜色变化对珍珠的光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颜色的加深,反射率下降;在染色后期,珍珠表层逐渐得到修复,随着修复效果的逐渐显现,珍珠的反射率重新得到提高,表面粗糙度下降。通过控制染色过程,珍珠的光泽可以达到染色前的水平。对于玫瑰红色和橙黄色染色珍珠,染色时间控制在6~7d其染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宝石》2011,(9):80-81
2011年8月1日,《纽约时报》头版刊登了佳丽珍珠的专访。引起《纽约时报》关注的是佳丽研发成功的爱迪生珍珠。此前,全球珍珠奢侈品市场由大溪地、澳大利亚等海水珠垄断,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珍珠生产国,能与国外大颗粒海水珍珠相媲美的珍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公司首次批量养殖出的爱迪生珍珠平均直径都在11毫米以上,  相似文献   

20.
合浦珍珠的结构及其对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进福  孔蓓 《珠宝科技》1997,9(2):30-31
合浦珍珠的结构及其对质量的影响邹进福孔蓓合浦养殖珍珠自古以来以颗硕圆润、凝重结实、大而浑圆、色泽艳丽、宝光莹韵而驰名中外。但近年来,由于外在因素(如母贝质量、海水盐度、工业污染)影响,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已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对合浦珍珠的结构特征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