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本文从城乡规划的行政行为、技术行为和社会行为3种属性出发,梳理城乡规划法制化的核心环节—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所经历的阶段,剖析现行城乡规划法规标准体系存在的疏于优化管理、实用性不足和公共政策属性弱等问题,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从强化行政依据、完善技术标准和提升社会效应三方面着手,探索城乡规划法规标准体系优化的策略,并以南京市的实践阐释如何具体实施这些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规划师》2015,(12)
在国家法制化建设背景下,地方立法主动性逐渐提升,地方城乡规划法制化建设成为未来实现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地方城乡规划法制化体系建设的进程,解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地方城乡规划法制化的内涵包括技术工作法制化、行政权力法制化和公共政策法制化,并从技术法制空间平台、行政一体化法制体系、政策法制化转译路径和法制化程序控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构地方城乡规划法制化体系的框架和要点。  相似文献   

3.
姚爱国  凌冰  吴伟 《规划师》2015,(12):25-30
当前,城乡规划地方立法在地方特色、法条内容、制度设计和立法技术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新常态下,设区的市的地方立法权得以"扩容",但绝不能滥用,要求在具体操作中必须辨析"能够立"与"不能立"、"可以立"与"不宜立"、"现在立"与"将来立"3个关系,厘清立法的理念;把握"不抵触"、"有特色"和"可操作"3个原则,恪守立法的底线;同时,聚焦法定规划与非法定规划、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强制措施与强制执行3个热点,敢于先行先试,努力突破瓶颈,对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加以提炼,为国家立法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4.
城乡规划向公共政策转型已成为业界共识,公共政策转型如何与法制化建设相结合成为新时期的研究课题。本文回顾城乡规划学科和基本法的演替,从法律界限视角来分析公共政策转型对法律实行、行政权力等带来的法治化影响,指出我国城乡规划法律界限的构成在于明晰公共政策范畴的影响、确立行政权力规制的执行、界定有效的城乡空间范围。认为城乡规划公共政策法制化的核心是具备基于价值判断的公共政策导向,有明确的法律授权与约束,并兼顾法定城乡空间的范围特点,形成公共政策与政府行政行为的城乡空间统一。进而引发一些完善公共政策法制化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合理地规划城乡建设,城乡结合的过程也在加快。土地资源是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情况下,针对土地的使用与管理也出现了更多的问题。因此,需要利用科学有效且结合实际的计划,建立完善的机制,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能,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围绕政府对城乡规划的目标全方位开展部署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现代化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6.
面对快速城市化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乡空间利益主体多元化以及城乡环境普遍恶化的问题,通过界定城乡规划法规、环境绩效、环境保护行为主体等概念,采用分析法学的研究方法,探索城乡规划法规体系与环境绩效的关系。针对规划法规程序性内容的环境主体参与机制保障不足,以及规划法规实体性内容的环境绩效空间约束较弱等问题,基于优化环境绩效的视角,从完善城乡规划法规的相关法、修订城乡规划法规的配套法、补充地方层面的规划法规等3个方面,提出完善城乡规划法规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吴之凌  汪勰 《规划师》2009,25(5):51-54
为满足新时期对城乡规划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武汉城乡规划需进行体系改革.改革遵循"面向规划管理需要、面向社会公共服务、面向城市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构建规划主干体系,加强规划编制的计划性、健全规划反馈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西敏 《规划师》2008,24(6):50-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带来了我国城乡规划体系内外环境的革新,为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提供了契机,但新规划法仍存在立法遗憾.在实施办法上,可将<土地法>约定的土地资源管制与<规划法>约定的使用性质管制分离,将平面集权式的用地管理体系调整为立体分权式的用地管理体系;建立包括城乡规划编制权,审批权、许可权、监督权,司法权在内的相互制约的五公权制衡制度.  相似文献   

9.
丁宁  丁大忠 《规划师》2008,24(11):50-54
《城乡规划法》颁布后,制定好地方实施细则(或办法)成为正确贯彻实施该法、保障本地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地方实施细则(或办法)制订中,应正确理解和贯彻《城乡规划法》的法律精神,明确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把握重点内容,为《城乡规划法》作出进一步的深化、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环境绩效的角度,从环境职能、环境诉求、环境设施管治能力三方面对规划组织体系的政策背景、机构、职能、人员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目前我国规划组织体系存在环境协调能力不足,环境诉求及优化动力有限,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不利于环境绩效提升,并提出制定基于环境绩效优化的部门协调清单及依托《立法法》修正案完善规委会机制等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乡规划是城市文化体系建设的关键载体,城乡人文意境的塑造需要有清晰明确的文化体系作为保障。研究通过对文化体系内涵的解析,从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出发,将多元文化建设目标及内容与城乡规划领域关键内容进行对接,并将两者的交集进行整合,初步构建了城乡规划领域文化体系框架,并结合武汉大学校园总体规划(修编)案例,对文化体系与规划融合在实施层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城乡规划体系的核心,尽管《城乡规划法》把乡、村庄规划的内容纳入到了法定规划体系中,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城市规划法》的城市规划法律体系下,对于乡、村庄的研究比较薄弱,导致《城乡规划法》实施过程中,乡村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认真总结各省市在地方立法中对乡村建设规划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为即将出台的《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构建面向实践的城乡规划教学科研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洁  罗小龙 《规划师》2012,28(9):17-20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国家和地方对城乡规划工作的需求日益增加,促使城乡规划学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当前城乡规划教育和科研体系中存在各院校专业教育水平不均衡、培养人才知识体系难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对城乡规划学科的理论研究不足等问题,为了培养能够胜任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城乡建设任务的规划专门人才,应从实际出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根本目标,构建面向实践的、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学科发展体系,以促进城乡规划学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引入"土地开发权"概念,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提出城乡规划的核心任务,是要高效地实现和公平地分配开发权。城乡规划体系中的三大法定规划,就是从不同层面逐步明确土地开发权的:区域规划确定各地区发展权并制定区域之间开发权的转移和补偿政策,城乡总体规划确定土地使用性质并制定城乡之间开发权的转移和补偿政策,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土地开发强度并制定城市内部开发权转移和补偿政策。由此提出对现行城乡规划体系及其编制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新的完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广东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的正确,思想的解放,城乡建设发展速度空前。据省建委统计,仅1994年全省开发用地就9491万公顷,建筑竣工面积8739万平方米。过度的开发,给社会带来丰厚的利润,国家得到了好处,广大人民也享受了物质丰富的甜美“馅饼”。但是一种不祥的影子在逐步靠近我们,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贫富的分化、失业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在增加,资源的渐缺、粮食的困难……将不断涌现。我们如果不醒觉地反思,调整建设的思想和策略,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将伴随着广东这种经济的发展,承受难于估计的种种“苦果”。早在1972年斯德…  相似文献   

16.
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在城乡规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当前我国城乡规划编制和审批中存在公众参与不足、对规划的调整和修改缺乏约束力、编制与审批程序不够科学、修正和检讨不及时等问题,应从法规精神、法规实体、法规程序、法规立法等4个层面着手,规范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行为,完善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为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和法律文件支撑.  相似文献   

17.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尤其对于城乡规划专业这类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制定好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从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实践能力和教育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浦东新区新一轮城乡规划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浦东新区自1990年设立以来,经济总量、产业能级和人口规模都发生了巨变,在上海市乃至全国经济布局和城镇体系中奠定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今的浦东新区肩负着建设两个中心的历史使命,两区合并后,城市空间、要素种类和要素规模均发生了质的变化。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历史性飞跃,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浦东新区的城乡规划建设,从战略角度思考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城乡规划面临存量转移人口和城镇规模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城乡规划在优化和协调存量转移人口规模方面的办法及对策。文章在明确存量转移人口内涵和系统分析当前存量转移人口主要类别、转移意愿的前提下,探讨当前城乡规划面临的存量转移人口的困惑和问题,并提出城乡规划应对存量转移人口在"区域统筹、科学普查、分类指导和协同发展"等方面的对策。同时,结合云南省现状存量转移人口的地方实际,总结云南省城乡规划应对存量转移人口的实践经验,为促进存量转移人口的科学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土空间规划是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作为全过程全面融合GIS理论和技术的基础平台,为技术标准、基础研究、规划编制、信息平台建设等多个环节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我国构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面对城乡规划GIS课程教学的“旧疾”与“新题”,“强基”是发挥GIS课程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支撑作用的有效途径。城乡规划专业GIS课程必须进一步强化其在规划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强化GIS基础理论与方法的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上需主动革新、与时俱进,寻求与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衔接的教学应变途径,不断强化学生的技术实操能力和基础创新意识,以期培养符合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需求的实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