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和《化妆品中防腐剂的检测方法(征求意见稿)》中相应测定方法对市售的50批海藻面膜类化妆品进行微生物及防腐剂的检测,并将防腐剂检测结果和标签标识比对,分析海藻面膜类化妆品的质量安全状况,发现风险并提出合理监管建议.结果表明,检出不合格样品17批,不合格率为34.0%,不合格项目为...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相应的测定方法对市售518批烫发类化妆品进行巯基乙酸及pH值的检测,并对巯基乙酸检测结果、标签标识及批件配方一致性进行了比对,分析研究烫发类化妆品的质量安全状况,发现风险并提出合理监管建议。结果表明,总体不合格样品97批,不合格率18.73%,巯基乙酸测定值均未超出限度,但66批次不合格的样品是由于巯基乙酸测定结果与标签标识及批件配方比对不一致导致的,1批次pH值未达标,31批次不合格样品是单纯标签或批件问题。针对结果进行多维度比较及关键指标测定值的深入剖析,提出针对烫发类化妆品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加强此类化妆品集中区域或标签标识及批件等不规范问题的专项抽检,尽早市场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市售化妆品中巯基乙酸的使用现状,监测并评估该类产品的相关安全风险,采用市场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86批市售烫发类及脱毛类化妆品。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检测方法,测定其中巯基乙酸的含量,结合产品的配方标示进行统计分析。检测结果均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限量规定,86批样品中75批样品配方标示含有巯基乙酸,结果有5批样品未检出巯基乙酸,与配方标示不符;11批配方中未标示含有巯基乙酸的样品有3批检出含有巯基乙酸,与配方标示不符。实际检出结果与配方标示不符合率为9.3%。巯基乙酸在烫发、脱毛产品中使用频率较高,部分样品中巯基乙酸的含量接近2015版规范规定的含量限值,在使用中应引起关注,实际产品检出结果与配方标示不符的情况应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爽身粉类化妆品的质量安全现状,采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相应的检测方法对市售753批爽身粉类化妆品进行硼酸、硼酸盐和重金属元素铅的检测,以期发现风险点并提出合理的监管建议。结果共发现不合格样品4批,不合格率为0.53%,均为重金属元素铅超标。针对检验结果进行多维度比较分析,提出针对爽身粉类化妆品的合理化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5.
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通过对安徽省市售的防晒类、染发类等11类化妆品进行监督抽检,客观评价辖区内化妆品质量安全状况。结果发现抽检的11类500批化妆品中不合格样品为15批,不合格率为3.0%。由此可见,安徽省市售化妆品监督抽检结果总体尚好,但非法添加激素等范围有扩大的趋势。建议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及指标范围,加强标准的制修订,提升化妆品检测方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网络第三方交易平台购买祛斑类化妆品,利用国家现行法定方法和标准检验各样品的汞、糖皮质激素、氢醌、苯酚、α-羟基酸等项目,研究网络销售祛斑类化妆品的质量状况。全部71批样品中,不合格样品数为51批,不合格率为71.8%,不合格项目包括汞和糖皮质激素。汞项目不合格率为43.7%,其中28批样品的汞含量指标超过1 000 mg/kg;糖皮质激素项目不合格率为7.0%,检出的糖皮质激素类物质包括氯倍他索丙酸酯、地塞米松醋酸酯、氟轻松醋酸酯、曲安奈德、曲安奈德醋酸酯、倍他米松等6种。结果表明网售祛斑类化妆品安全风险较高,需加强对网售祛斑类化妆品的监管,制定适应网售化妆品现状的监管法规,打击网售化妆品的非法添加行为。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化学防晒剂在市售化妆品中的添加情况及标签标识的真实性,以甘肃省27个市、州、县地区市售的194批防晒类化妆品为研究对象,基于《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的检测方法为依据,对样品中苯基苯并咪唑磺酸等15种化学防晒剂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产自广东省、上海市和进口的样品较多,未出现超限量违规添加情况;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和水杨酸乙基己酯使用频率较高;单批样品检出3种或3种以上防晒剂的样品有169批,占比为87.1%。问题样品共10批,主要是检测结果与实际标识成分不符。建议继续加强对防晒类化妆品的质量监控,为国民营造更加安全的用妆环境。  相似文献   

8.
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相应的方法及相关化妆品法定标准对某省2020年市场随机抽取的715批化妆品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多维度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不合格样品共计15批,不合格率为2.10%,不合格样品产地集中在广东,共涉及3个类别,分别为防晒类、氧化型染发类和面膜类产品。不合格问题主要有检出微生物超标、特殊化妆品检出结果与批件及标签标识比对不一致、超标使用染发剂等。监管建议为提高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同时提高生产及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加强包装上标识标签以及企业实际生产投料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对苯二胺等32种组分的测定方法对市售25批氧化型染黑用途染发剂进行检测,并对组分检测结果、批件配方、标签标示三者进行比对,研究分析该类染发剂的生产和质量状况,发现风险点并提出合理的监管建议。结果表明,32种组分中涉及的8种禁用组分均未检出,24种准用染发剂组分中的苯基甲基吡唑啉酮有6批样品超限量添加,17批样品“检测结果与批件配方”不一致,16批样品“检测结果与标签标示”不一致,?5批样品“批件配方与标签标示不一致;总体问题样品17批,问题发现率为68%。针对结果提出加强对含苯基甲基吡唑啉酮组分染发剂的监督抽检,开展包装、标签标示专项整顿的监管建议,并对超限量添加苯基甲基吡唑啉酮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对苯二胺等32种组分的测定方法,对市售24批氧化型染发剂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批件配方、标签标示三者进行比对,分析市售化妆品的质量状况,为化妆品监管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32种组分中均未检出,16批样本"检测结果与批件配方"不一致,占比为67%,16批样本"检测结果与标签标示"不一致,占比为67%,5批样本"批件配方与标签标示"不一致,占比为21%;三者不一致的问题样本总共16批,不合格率为67%。建议应加强标签标示及生产企业投料规范性的监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19—2022年云南省化妆品监督抽检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近年来化妆品质量安全状况,为化妆品监管提供参考。2019—2022年云南省共完成化妆品监督抽检2168批,不合格49批,不合格率2.26%。不合格数量较多的产品为染发类、祛痘/抗粉刺类和防晒类。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标签标识不规范、实际成分与产品批件或标签标识不符、添加禁用组分、限量组分和微生物超标。不合格样品主要集中在市/区县,且美容美发和批发市场等场所不合格检出率较高。结果表明:化妆品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整体质量状况良好。不合格化妆品在类别、不合格项目和分布上较为集中,且有向偏远地区流通的趋势,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植物提取物原料中甲基异噻唑啉酮等23种防腐剂组分的含量,并对防腐剂的使用种类、使用频率进行汇总分析及风险提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23种防腐剂含量进行检测。检出的阳性组分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或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确证。结果:在90批化妆品植物提取物原料中,50批样品检出添加防腐剂,检出率为55.6%。苯氧乙醇检出率是最高的,检出频次为42,占比48.3%,其次为4-羟基苯甲酸甲酯,检出频次为16,占比18.4%。结论:建议关注化妆品植物提取物原料带入未知防腐剂的安全风险情况,应加强化妆品植物提取物原料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是对本地市售儿童化妆品中非法添加药物状况进行市场调研,为化妆品监管部门加强靶向监督抽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本地母婴用品店、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采购上百批次儿童化妆品,采用优化后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的方法,对样品中63种禁用激素类及36种抗感染类成分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结果:对119批样品进行63种激素类成分的检测,对109批次样品进行36种抗感染类成分的检测,均未检出。结论:本地儿童化妆品中未出现63种禁用激素类及36种抗感染类成分的非法添加现状,总体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王莉  曾浩洋 《广州化工》2023,(5):112-114
为了研究本地市售染发剂中染料使用情况,分析安全风险,为市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采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相应的检测方法对市售28批染发剂进行检验并分析。研究结果中不合格率为29%,不合格主要体现在批件配方与标签标识及检测结果之间不符;染发剂成分多为混合使用,最常使用的三种染发剂为:对苯二胺,间苯二酚,间氨基苯酚。研究提示染发剂使用情况及批件标识有待进一步规范,应持续进行严格监管。  相似文献   

15.
肖紫芬  张丽蓉  毛林芳  陈硕 《广东化工》2024,(6):134-136+130
对79批抽样地点为福建省内宾馆、美容美发场所、洗浴场所的洗浴类化妆品中防腐剂使用种类、频次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有35批样品使用3种以上复配防腐剂(占79.7%),使用频次最高为异噻唑啉酮类防腐剂(占48.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上述79批样品中异噻唑啉酮类防腐剂的含量,同时比对标签标识与实际检出防腐剂的一致性。结果表明,79批样品中有20批检出单一成分甲基异噻唑啉酮(MI),26批检出卡松,2批样品中卡松含量超出《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规定限值,不合格率2.5%;另有3批样品中异噻唑啉酮类防腐剂含量已达到限值,风险较高;约1/5检出卡松的样品存在配比范围超出标准规定的情况;实际检测结果与标签标识比对不一致率高达26.6%。整体使用情况不容乐观,监管需要进一步发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四类市售化妆品安全风险点,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和国标,对湖南省2014—2016年监管部门抽样的面膜类、美白祛斑类、防晒类和祛痘抗粉刺类化妆品进行检验。结果发现,6批面膜检出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7批祛痘抗粉刺类检出抗生素,44.0%的面膜和9.9%的防晒产品类包装标签标示的防腐剂、防晒剂与检出结果不一致。因此,国产化妆品中非法添加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防腐剂和防晒剂的使用情况和标签标识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防晒类化妆品中防晒剂的使用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来自不同厂家的116批防晒类化妆品中使用的23种化学防晒剂进行测定,并对防晒剂的种类、频率和用量统计分析,比对检出情况与标签标识和批件的一致性,探讨市售防晒类化妆品的潜在风险点。结果表明116批防晒产品多以几种防晒剂复配使用,同时使用4种者最多;共检出18种防晒剂,其中,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使用频率最高,为86.2%;未发现防晒剂超量使用情况;13批样品实际检出成分与批件或标识成分不一致;在纳米原料和其他化学防晒剂的使用、标签标识与批件管理、产品功效与标识的一致性、复配防晒剂的使用和流通环节均可能存在风险隐患。因此,应认真对待上述风险,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为防晒化妆品的科学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优化《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21种防晒剂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流动相体系获得分离度更好的21种对照品图谱,并对市售的174批防晒类化妆品中的防晒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74批样品中共检出16种防晒剂,其中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的使用频率最高,为92.40%,其次为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和二乙氨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分别为50.88%和49.12%。所检防晒剂用量均未超过规定限值。其中,2.30%的化妆品标签标识防晒剂与实际检出结果不一致,且均来源于网络流通领域。因此,建议化妆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网络流通领域的防晒类化妆品的监管以及强化对化妆品标签标识的管理。此外发现新的风险点:部分产品中胡莫柳酯的含量超出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CS)最新认定的安全浓度;二氧化钛添加率较高,但缺少纳米型二氧化钛的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当前化妆品卫生质量状况,掌握化妆品的质量安全风险点,为今后化妆品市场监管提供参考方向。对6209件化妆品进行了微生物指标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不同年份、检验指标、类别、包装类型、国别、适用人群的化妆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得出质量安全风险点,并分析原因,建议监管部门加大对化妆品质量安全风险点的监管。  相似文献   

20.
对2011—2016年贵州省市售多类化妆品中汞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以了解全省市售化妆品中汞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安全风险。实验采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对样品中的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832批次样品中512批次检出汞,检出率61.5%;40批次样品汞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超标率4.8%;研究出现汞超标的样品中,国产宣称美白或祛斑类产品超标率最高,为11.5%,该类超标产品中83.3%超过国家标准1 00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