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未来的城市设计中,遵循生态原则是必然的趋势,而山水城市正是生态规划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理念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体现,是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式,山东城市集中反映了人们所追求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想境界,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济南园林建设中提高生态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永 《中国园林》1994,10(3):54-56,53
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科学的发展,提出了“园林生态”,“城市森林化”等新的规划思想。在目前我国完全按需要大面积建设发展城市绿化,实现“城市森林化”达到完整的园林生态的理想要求,不是短时期能够达到的目标。更重要的是从现实出发,自觉地以“园林生态”的理论来高度认识和确实指导当前的园林绿化工作,努力提高园林生态效益,具体地注意发展中小型公共绿地。抓住“面”上的绿化努力提高绿地率。见缝插绿,大搞垂直绿化。抓紧建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与规划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现代城市面临的“城市病”越来越突出,为了寻求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结合城市规划理论和我国国情,提出了城市规划应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并提出了“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及内容,探讨了“生态城市”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4.
城市类型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理论中,城市类型是其中之一,将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划分为城市类型和乡村类型,是借鉴了西默尔对人的分类,这两种类型在初期分别带有的“技术决定论”和“生态决定论”的倾向,城市类型注重生态的建设理论和思想源泉来自富勒的“少费多用”,基本特点是对效率和技术的关注,在发展进程中这种思想逐渐完善,并开始关注建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技术的关注也转向适宜技术和软技术,霍普金斯的英国新国会大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许多城市也纷纷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规划。而“生态建筑”,或者说“绿色建筑”,则是“生态城市”建设中关键的一个方面。我们经常听到,也经常提到“生态小区”、“生态建筑”,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东西,又是如何实现“生态”的呢?  相似文献   

6.
《管子》中所蕴含的城邑规划及建设思想内容丰富且具有实践性,至今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本文运用文献参考法和综合分析法,对我国当代城市问题进行了反思,并对《管子》中的城邑规划及建设思想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探寻了《管子》对我国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启示,最后提出了《管子》中的城邑规划思想符合现代城市规划的理念,其城市规划及建设思想是以人为本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思想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文棋 《规划师》2002,18(5):5-7
纵观我国古代城市建设,无论从与自然的协调,还是城市景观的再造,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及思想底蕴,反映了城市这一“人”工构筑如何与“天”为自然的共存共荣的“天人合一”思想,并在城市建设中进行深化落实,具体到城市建设的每一细节。其主要宗旨用现代的词汇来讲就是在不违背自然规律、在自然可承受的情况下,对城市地域的自然进行“拆成”设计,创造适于人居的生活与生产环境。作者针对古代城市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考虑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现代生态问题提出了城市规划应遵循的生态原则。  相似文献   

8.
李勇 《城乡建设》2016,(3):66-67
徐州是全国重要老工业基地,采煤等重工业曾经导致了土地塌陷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只有通过绿色发展、科学发展才能建设宜居生态环境和美好城市.徐州市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项目带动”原则和“节约型园林”、“海绵城市”、“精品园林”等建设理念,通过绿地系统规划,立足保护和修复城市自然资源,以城市生态修复和老旧城区改造为切入点,大力实施了“二次进军荒山”、“露采矿山生态治理”、“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均衡绿地布局,构建绿色廊道,有机勾连了徐州自然山水和绿地资源,较好地保护和完善了整个城市自然生态系统,让城市融入了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基本实现了城市和自然园林的相互融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形成了“自然山水大气恢宏,园林绿化精致婉约;兼南秀北雄,显楚韵汉风”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美丽蝶变,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修复和重建的新路子,在全国同类型城市中具有很强的典型示范意义.其突出做法和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成为人居的主体形态,实现城市之美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一环。城市要彰显生态之美。优美的生态环境是美丽城市的显著标志,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构成城市美的支撑要素,市民能够看到蓝天白云,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到洁净安全的水……,美丽城市应该成为生态良性循环,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城市建设也在大规模推进,由于在建筑工程巨大,导耗能大、污染高的作业方式对于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态环境在城市中越来越少,因此,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保持生态环境,发展城市绿色建筑成为了当今城市生态构建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就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浅谈城市生态构建,让人们逐步认识到绿色建筑在城市生态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孟兆祯 《规划师》2005,21(1):76-78
人类因兴建城镇与建筑而脱离了自然,却又因需求自然而逐渐产生了园林。城市化应使城市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并在城市原有基础上重新建立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人居环境建设是物质明和精神明的综合建设,综合性的城市总体规划在创造人居环境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植物造景必须依托于人居环境的地形塑造,强调生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山水城市理念与规划建设——以肇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春阳  周永章 《规划师》2006,22(12):71-73
山水城市理念是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生活环境的思考,其主旨是追求人、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广东肇庆古城规划建设十分符合中国传统风水理论和山水城市理念,其构成包括了自然环境要素、人工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未来肇庆山水城市规划,一定要挖掘城市丰富的历史内涵,立足区域整体布局,整合大范围内的山水环境,着力使城市空间形态与山水环境相衬,山、湖、城、江融为一体,注重人文历史环境保护,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3.
文本通过分析有序的古典城市色彩的形成,分析得出只有对城市色彩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才能形成和谐、有序、整体而富有特色的城市色彩空间;同时基于色彩的基本理论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四种城市色彩规划的模式:本土城市色彩文化传统研究模式;同纬度、同气候城市色彩比较模式;同功能定位城市色彩比较模式;"织补"城市模式。并以株洲市城市色彩规划为例,综合运用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14.
生态城市论与新城市主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润敏 《规划师》2005,21(10):8-10
从深层意义上讲,建设生态城市是对人类文化本体论的一种回归,也是对人居环境过分强调现代化的一种反叛.广义上的“生态”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但生态城市论不能泛化,要落到实处.应借鉴新城市主义所倡导的生态主义思想、经济性原则、与自然和谐相处、限制城市边界等理念,继承新城市主义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绿康城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人类聚集和生活的场所,随着人类的进化不断发展。理想城市应当符合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能满足生态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需求,也能提供有益人类健康的适宜人居环境。"绿康城市"论就是当今缓解"城市病"与"城市人群病"的理想模式之一,而日本东京城市中心"大手町之森"正是"绿康城市"论的实践先驱案例。基于人、自然和城市三者之间的关系,追溯欧美、日本与中国理想城市的发展历程,并对进行建设"绿康城市"实践时应坚持的原则与构成要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山水形态中人居环境建设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小军 《规划师》2003,19(6):63-65
人居环境思想的本质,是探索城市人工建设与自然环境构成的关系,从而探索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建设适宜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对自然环境的重新认识与重视,是现代山水城市产生的基础,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是山地人居环境研究的核心问题;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技术应用必须体现人文精神,只有技术的人性化才能导致城市与建筑的人性化;山地城市山水风貌整合不仅要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而且还应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充分体现城市文脉与文化风格。  相似文献   

17.
代朋  梁琳 《建筑与文化》2016,(2):132-133
在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建设过程中,人类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探索并创造着满足自身意愿和文化理想的人工环境,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原则的现代城市建设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途径。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社会之间整体协调的发展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思想之基,规划和建设和谐统一生态文明城市的实质就是建设一种美好的人居环境和人类文明与礼仪的居所。  相似文献   

18.
场所艺术与空间科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城市这个庞然巨物由于有了人的活动而变得生机盎然,城市实体和人的活动是如何联系的?俨然有序的城市是如何从人类生活的历史长河中突现的?城市物质形态又是如何与居民的经济、社会以及认知活动相关联的?在宏观的层面上,城市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动作的,而每一个个体又是在另一个层面上体验它的,这样我们就陷入了看似矛盾的两种视角。本文从空间句法出发,希望建立一种城市生长理论,以此来调和上述两极分化的观点。它的立足点就是把城市看成空间网络,并把空间看成物质性城市,体验的城市、社会经济的城市和认知的城市的共同媒介。因此,从空间的角度来看,作为物体的城市和作为体验的城市就合二为一了? 我们应该如何从空间角度来讨价城市?我将首先解释我研究空间的焦点,那就是空间句法,解释它是如何作为一种空间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在科研和设计实践中的。其次,我将阐述我们如何用空间句法来发现人类理解、体验以及利用空间的理论,我们可以勾画出两个阶段中城市生长的理论,一是人类聚集建筑物的过程是如何形成城市特色空间形态的。二是聚集的建筑物是如何通过影响人类的活动而成为赋有生气的城市的。 总之,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的产品。它们特有的形态和功能反映了人类是什么以及我们能如何生存。这也许就是城市是最伟大的艺术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何贤芬  邱建 《规划师》2008,24(7):83-85
我国在缺乏景观评价体系的情况下大量兴建对城市环境影响巨大的高架道路,破坏了宜人的城市景观感受。应运用景观原理,提出城市高架道路的尺度控制原则和层级控制方法,包括环境层级、高架路层级和构件层级。对这三个层级的景观控制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可以使高架道路的景观尺度与城市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 ,城市化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城市 ,作为当代人类的主要生存环境 ,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而关注的焦点之一即是人类作为个人与群体在城市社会环境中的行为与心理 ,即人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 ,以及这种社会意识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城市与农村的人与环境、人与土地的关系着眼探讨城市社会结构、意识与农村的本质区别 ,及其对城市社会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