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城市成长能力的角度出发,构建由成长实力、成长潜力、成长基础、成长环境四方面组成的三级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灰色关联系数法和综合评价模型评估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的综合成长能力水平。以成长能力的聚类分析结果为依据,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具有"十"字轴带型空间发展态势,并进一步解析三个次区域的空间发展格局,最后提出差异化的成长能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8)
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我国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其核心城市的产业发展不尽相同,产业结构变迁和就业结构存在不协调的问题。通过产业结构效益偏离度来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四个核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和合肥的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大核心城市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偏低,劳动力过剩,第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偏高,劳动力不足。因此,这四个城市应大力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向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促进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转移,努力扩大就业规模。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逐步成为我国人口、产业、土地等各种空间要素集聚以及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文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讨对象,从人口、产业、土地城镇化视角描摹城镇化发展程度,构建复合评估指标体系,并经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剖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镇化水平。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发展水平不平衡,存在差异。核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显著,与周边中小城市的联动不够紧密,须对区域统筹一体化,进行"核——点——轴——网"高度融合的城镇化体系网络构建。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7)
城市群产业结构分工必然会影响城市群的发育程度,因此合理度量城市群产业结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偏离份额这方法计算的指标,重点分析湖南"3+5"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分工程序和产业结构效益以及竞争力。分析出湖南3+5城市群存在产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同构化严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发生后,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城市群发展战略区域之一,所受影响最为显著。在全球疫情仍在肆虐的当下,为探究疫情重灾区城市群疫情时空演变规律,文章通过搜集整理长江中游城市群2020年典型时段疫情统计数据以及路网交通与经济社会等数据,利用GIS可视化、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动态变化过程与空间演变特征,并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系统分析城市群疫情发展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总数呈现S型变化态势,先后经历缓慢上升、快速上升和逐步放缓3个阶段,之后疫情总体由紧急防控阶段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2)城市群新冠肺炎发病率空间差异显著,累计确诊病例数呈“一主多次”、由北至南分层级扩散的空间分布及演变格局,新增病例地理分布经历先快速蔓延后逐步缩小的阶段性变化。(3)城市群新冠肺炎发病率和疫情受人为干预初期的累计确诊病例数具有较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4)城市群疫情发展演变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密度、经济与收入水平、公共卫生条件、行政区划和防控干预措施等。受疫情扩散阶段和跨区人口流动管控影响,空...  相似文献   

6.
在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区域协作有待加强。基于企业关联网络,利用百强企业分支机构之间的关联数据,通过"总部—支部法"进行关联度测算,发现在长江中游区域的"城市圈"、省域、长江中游城市群3个尺度上,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呈现出"弱—强—弱"或"强—强—弱"的变化规律,在省域尺度上区域协作水平高,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尺度上区域协作水平下降明显;在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中,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协作水平最高,武汉城市圈和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次之。同时,长江中游城市群内"省域经济"的特征较明显,"省级行政边界"对企业分支机构选址行为有较大影响,从而对所在区域协作水平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区域创新已成为当前区域发展与规划的前沿热点,而空间协同是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的重要路径。本研究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3C"综合区域协同创新系统绩效的评估框架,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市为实证案例,从3个层面观察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的特征和属性,主要结论有:①3C理论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动态框架,对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有一定适用性。②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存在"中部塌陷"现象;城市群创新网络联系较弱,网络空间上呈现不均衡三角形结构;创新协同网络层次、节点较少,空间结构不明显。③3C评价结果显示3个次级城市群发展困境不同,应制定不同的创新发展策略。④3C结构是一个非线性发展过程,从低水平扩展到开放式均衡发展,若发展不均则进入过均衡式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9.
长江中游地区东起江西九江西至湖北宜昌,包括江西、湖北、湖南三省沿长江的13个地市。这一地区的武汉市是长江流域四个特大中心城市之一,历史上就是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规模建设和发展,武汉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取得成效,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并拥有实力雄厚的科研教育体系,势必成为这一地区的经济、金融、贸易、交通、信息、科技和教育中心。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2016年10月21日上午,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论坛在长沙召开。本次论坛由长沙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南昌市测绘勘察研究院、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共同主办,长沙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和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测绘工程专业委员会具体承办。论坛得到了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城市勘测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勘测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共有22个城市的25家单位,再加上特邀的长江中下游安徽省合肥、芜湖、蚌埠等9家城市勘测单位,共计100余名代表参加了论坛会议。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2015年6月27日,长江中游城市群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论坛在武汉召开。这是自今年4月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来举行的长江中游城市群首个城市测绘地理信息单位的交流活动。此次论坛由武汉市测绘研究院、长沙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南昌市测绘勘察研究院发起,武汉院和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具体承办。论坛得到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测绘地理信息单位广泛响应和积极参与,共有21个城市的23家单位、共计9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武汉市国土规划局总工田燕出席并讲话。她充分肯定了城市群各测绘地理信息单位对所在城市国土规划管理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希望论坛进一步加强合作、定期组织活动,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测绘地理信息单位架起沟通的桥梁,形成“空间基准互联、时空信息互通、人才技术互动”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2015年6月27日,长江中游城市群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论坛在武汉召开。这是自今年4月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来举行的长江中游城市群首个城市测绘地理信息单位的交流活动。此次论坛由武汉市测绘研究院、长沙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南昌市测绘勘察研究院发起,武汉院和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具体承办。论坛得到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测绘地理信息单位广泛响应和积极参与,共有21个城市的23家单位、共计9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武汉市国土规划局总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转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经济发展的加速肘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业结构转换力就越大。文本对中原城市群进行产业结构转换力的研究,分析其现状产业问题,对于其产业未来的发展重点做出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创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是经济全球化新格局下我国打造的世界级城市群。通过构建基于“产”“城”“人”的产城融合多指标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进行测度评价。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产城融合水平整体较高,广深两城排名始终位于前列,但其他各城发展存在不均衡;粤港澳大湾区宏观政策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本地区产城融合有重要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产业等级差距进一步扩大,产城融合与城市发展逐渐回归以人为本。基于此,从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人才吸引及核心城市打造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协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2015年4月国务院批准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3个中心城市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城市群。为了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勘测事业合作与发展,武汉市测绘研究院、长沙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共同倡议成立"长江中游城市群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论坛"。本文介绍了论坛成立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在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勘测单位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述了论坛交流合作的原则和主要内容,并对推动论坛合作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游城市群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论坛成立一年多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勘测单位在论坛框架内展开了互相交流和合作,取得了初步合作成果。本文分析了在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勘测单位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和机遇,阐述了城市勘测单位要抓住国家区域战略落实的新机遇,加快转型升级以适应新常态,通过区域合作,促进城市勘测事业协同发展。文章还展望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勘测区域合作的前景,提出了合作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MODIS遥感影像和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以及Landsat TM/ETH影像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通过计算标准城市用地复合指数NUACI,提取2000、2005和2010年三个节点年份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建成区范围,分析长江中游环鄂阳湖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建成区空间分布和演变特征。从总体来看,2000—2010年之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速度不断加快,其中武汉城市圈城市建成区面积空间分布最广且城市建成区分布单中心圈层空间格局显著,但随着扩散效应的加强,逐步形成以"鄂州—黄石—黄冈"三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圈副中心:环长株潭城市群由单城市星状空间分布向多中心网络状空间分布格局发展,"长沙—株洲—湘潭"三城市集群发展更为显著;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建成区空间扩展速度最快,空间分布格局放射轴向特征显著,城市建成区的空间扩展与交通要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运用综合评价法、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揭示近1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时空演变格局与阻碍该地区城市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呈现出显著的区域不平衡不协调现象,主要表现为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环长株潭城市群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武汉城市圈则最低;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总体差异在逐渐扩大,且主要表现为区域内各地市的差异;从整体上看,城市群城市韧性各阶段的变化较为显著,经历了"中高水平集聚""中低水平分散",最后演变为"中等水平聚集";阻碍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由经济-基础设施方面逐渐过渡到了基础设施-社会-生态方面。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1)
文章为对环境治理绩效进行探讨,构建了综合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方法测算了2015—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综合环境治理绩效,并初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地方财政环境保护的支出对综合环境治理绩效影响最大,其次是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与一般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长江经济带2015—2017年综合环境治理绩效差距不大,但地区差异明显。长江上游表现较差,需要加强工业治理;长江中下游地区表现相对较好,但需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20.
郭芬 《山西建筑》2012,38(14):24-25
以长江中游区域传统民居厅堂为例,包括江西、湖北、湖南地区,通过调研与分析归纳了厅堂现存形制并将其划分为三类主要形态,阐述了不同形态厅堂所呈现的不同面貌与尺度,并分析了其功能与禁忌,从而深刻理解了传统民居的空间意蕴和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