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借助POI数据,使用Depthmap和ArcGIS中的核密度估算法缓冲区分析,对南昌市旧城区和红谷滩新区的城市空间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比两者日常服务设施POI集聚情况及其与城市道路空间结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旧城区城市空间中,道路空间结构的局域整合度与日常服务设施POI集聚相关性显著,六类日常服务设施POI集聚的核心位置多样,“饮食娱乐”不与道路空间结构相关;红谷滩新区城市空间中,道路空间结构的全局整合度与日常服务设施POI集聚相关性显著,六类日常服务设施POI集聚的核心位置单一,“服务住宿”不与道路空间结构相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迅速加剧了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陆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为缓解中心城区人口集聚、经济失衡等问题,多中心城市理论与实践得到广泛关注。通过对大连市近代主城区空间结构的演变、经济重心转移等分析,探究多中心城市的发展,并采用百度热力图、POI地理大数据,识别并分析主城区不同区域的聚集效应与现存问题。结果表明,大连城市的空间结构呈显著的多中心发展模式,但人口分布与产业结构并不均衡。对此,本文提出了不同层级规划策略,为大连市总体战略性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测度与识别是城乡规划研究的热点议题。对此,论文首先从功能、等级、形态3个维度概述了多中心城市研究的内容;其次分析了用于多中心识别的数据类型,包括地理信息数据、位置大数据以及经济社会数据;最后将识别内容与数据类型进行关联,认为数据类型的选择应同识别中心的功能、等级、形态相一致,而数据类型、规模、更新周期则限制了识别类型的多样性。基于此,对我国多中心城市研究提出展望和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18,(Z1)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在探索中不断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城乡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与此同时,近期建设规划作为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规划地位不断提升。文章以安庆市近期建设规划为例,从手机定位数据、公交刷卡数据和高德地图POI数据3个方面进行大数据分析,探讨安庆市中心城区人口与设施空间分布的匹配关系,识别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并提出空间结构优化和用地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通信技术提高,大城市居民游憩空间从城市拓展到区域,环城游憩成为居民日常游憩的刚性需求和新常态,而大数据的应用为精准识别环城游憩的空间分布特征提供了可能。以武汉市中心城区环城游憩行为与空间分布为对象,采用手机信令数据、POI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和地理统计数据等,运用空间分析方法,识别了游憩人口分布、游憩停留时长、游憩强度、游憩功能、游憩空间总体结构等基本特征及环城游憩资源与游憩强度匹配特征,为优化大城市郊区环城游憩空间、进行环城游憩实证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城市规划行业提供了新型的研究方法。研究尝试利用兴趣点(POI)数据来识别伊春市的城市功能区,通过对POI数据处理和重分类,将其归纳为六大类的用地类型,并对伊春市"单一功能区"和"混合功能区"进行可视化研究,最后得到伊春各种用地类型的分布图。与网络电子地图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功能区的定量识别较为精细准确。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城市中心结构体系的变化,大数据研究兴起为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研究带来了新思路。本文以长沙市中心六区为研究区域,针对现有基于POI(point of interest)大数据研究城市中心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入了CRITIC算法,在通过核密度分析分别识别各类功能服务热点区域和聚集态势基础上对分析结果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并基于客观权重下综合功能中心分析结果与多种边界提取方法识别城市中心结构体系与中心边界范围。为相关问题解决提供了新思路的同时有以下几点结论:(1)长沙市中心六区发展呈明显的多中心发展模式和多等级圈层结构体系,自然山水分隔和政府规划引导下形成了"一江两岸"综合发展的发展格局。(2)各职能类型的城市中心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规划内的城市副中心与组团发展中心已初具规模。(3)传统中心城区比起外围城区功能混合度高,发展聚集度更高,中心边界范围更广,等级圈层结构体系反映了城市多中心发展起步还未完全成熟,多措并举加强副中心与组团中心的发展应作为政府下一阶段工作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以吉林市的百度兴趣点和大众点评等网络开放数据为基础,以空间句法模型为主要分析工具,在城市尺度和街区尺度分别对商业分布与聚集进行量化分析,发现不同数据源在不同尺度上体现出空间规律的差异性。在城市尺度,百度POI聚集密度与城市大区域尺度和局域尺度空间句法参数均有良好的关联。在街区尺度,研究测试了经位置修正和均匀化处理后的百度兴趣点与点评量数据在两个中心案例区域的分析效果,发现各案例区的空间结构形态本身对分析结果有影响,且点评量数据在商业聚集较高的城市中心区体现出更强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多中心战略已成为中国城市普遍的空间发展目标.在城市研究越来越关注市民公共活动的趋势下,以兴趣点(POI)为代表的城市大数据能够为公共中心体系演化提供市民为本的研究视角.以中国19座正/副省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8年、2014年和2018年3个年度的POI数据,以及夜间灯光、城市建成区等多源数据,经处理后对城市3...  相似文献   

10.
陈挚  史北祥 《规划师》2022,(7):79-86
便利店作为服务快节奏城市生活的商业设施之一,与市民生活联系紧密,是打造城市便利生活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武汉市2020年的POI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方法分析武汉市4类便利店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布局偏好特征,并提取出各类便利店在大城市中的一般空间布局模式。结果表明:武汉市便利店总体呈现出中心城区倒“T”字形连绵集聚,外围点式分布的空间布局特征,且更偏好布局在居住区和公共服务设施附近;4类便利店的集聚中心临近城市不同等级中心,且集聚强度各异;4类便利店的布局对各业态要素有不同程度的偏好,在空间上错位布局,呈现出在特定城市功能区集聚的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城市商圈集中展现了一个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多方面的面貌,是城市经济水平与城市繁荣的标志。而其周边交通的通畅程度和设施的完善程度都制约着商圈的发展。本文将GIS作为主要研究工具,通过考察武汉市主城区内的五大主流商圈的空间布局特征、服务区范围、配套服务设施等发现,武汉主城区商圈的服务区范围、交通出行状况和设施分布密度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本文将城市实时交通出行数据和POI数据在商圈研究中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将来武汉市商圈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POI多年数据的核密度和分层聚类比较,将传统零售商业与餐饮休闲等服务业结合分析,识别厦门市城市商业服务业空间结构演变和业态重组特征。研究表明:商业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中各类业态集聚和分布变化呈现各自不同的特点,日常零售商业更加强调社区化、小型化、便利化和可达性,并向网络化格局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或商业区零售商业与休闲餐饮等服务业具有综合发展的趋势。并对商业网点规划的理性规划提出了考虑市场因素和城市建设、引入行动规划的概念、考虑使用者角度需求等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规划师》2016,(12)
数据增强设计是一种新的规划设计方法,其通过对新旧数据源(传统数据+大数据)的分析、建模等手段为规划设计过程提供支撑,已成为规划研究的重要创新方向之一。文章从市民活动集中区、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密集区和城市内部交通便捷区的识别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数据增强设计在武汉市中心体系规划中的运用,以期为规划在新的数据环境下应用传统数据+大数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就业和居住是个人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城市空间结构的两个核心内生变量,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研究职住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对于分析城市空间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实证角度以郑州市中心城区为例,借助百度地图,利用百度地图热力图和百度地图POI数据,通过大数据方法分析郑州市中心城区就业和居住空间布局关系,证实了郑州市存在职住不平衡现象,进而探讨造成职住分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武汉市251148条商业POI数据为基础,利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最邻近距离分析等方法识别武汉市整体及多类型商业中心,分析各类中心的集聚特征。结果表明:①武汉市整体形成“区域—市—组团”商业中心体系,光谷、武广、中山大道为武汉市商业空间的3大核心区域;②不同类型的商业中心在空间上呈现分异性,特别是居民生活中心和商务办公中心;③中心圈层的各类商业中心具有“沿江、沿主干道”集聚分布的特征,外围拓展圈层的各类商业中心围绕经济产业园区分布,远城区圈层的各类商业中心围绕行政中心进行布局。最后,将上述研究结果与武汉市相关规划进行比较,总结商业中心的现状与规划在等级、数量、空间布局方面的差异与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生态空间廊道作为城市生态空间生态信息、能量流 动的重要通道,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以沈阳市中 心城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OI数据识别出中心城区“三生空 间”中的生态(混合)空间,在比较不同类型POI要素对生物信 息流动产生阻力的基础上利用最小累计模型和重力模型识别生 态空间廊道。结果表明,沈阳市中心城区可形成城市级、城市 副级和区级共50条连接各生态斑块的生态空间廊道,且城市 生态空间廊道具有环状、水平网络连接复杂、可连通大部分生 态斑块等特征,但建设成本较高。最后根据各级生态空间廊道 的规模、构成基础以及生态作用等提出了生态廊道网络优化和 延伸生态空间供给等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孙斌栋  郭睿  陈玉 《城市规划》2019,43(9):37-42,85
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的主要空间支撑形态,厘清哪种空间结构更有利于提高城市群的经济绩效,有助于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城市群空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基于陆地扫描全球人口数据库和欧洲航天局全球土地利用数据识别城市实体,并从单中心-多中心视角测度城市群空间结构,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检验城市群空间结构对劳均GDP和劳均GDP增长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更有助于促进城市群经济绩效的提高.未来空间规划应在发挥首位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基础上,促进经济要素在城市群中整体均衡分布,形成各城市协调发展、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8.
黄婧  沈葆菊 《城市建筑》2021,(11):17-20
街道是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在数据增强设计的背景下,POI数据可有效表征城市街道的实际功能,利用定量分析POI数据对街道功能的准确识别,有助于推动城市空间人性化与精细化设计.研究构建起运用频数密度和功能区赋权叠加的街道功能识别方法,以西安回坊的POI数据为基础,将西安回坊街道按功能类型进行细分为商业街道、居住—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外近几年关于"流空间"视角下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文献梳理,发现研究领域集中在区域中心性测度方法,从功能性角度识别多中心空间结构,传统腹地和网络腹地的划分以及中心地理论、城市网络理论和引力模型等理论验证四个方面。四个方面的研究深入都与"流"类型及其测度方法演变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流"数据在区域空间结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尤其是手机信令数据、互联网数据、手机通话数据等大数据能更好地反映区域城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为"流空间"视角下的区域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以"物流"数据测度的"流"分析、整合大数据和传统数据、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流"差异及适用环境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武汉市地铁站点为例,提出了基于POI大数据的地铁站点土地价值绩效性评估方法。首先利用网络大数据采集技术,采集各大城市POI及相关数据。数据包括交通可达性数据、公共服务设施数据、住房价值数据、人口分布数据等,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结合ArcGIS的空间统计分析工具对地铁站点的周边设施进行相关分析,对各类指标进行量化统计和归一化处理,从而对现状的地铁站点土地价值进行评估,对在建的地铁站点设施分布提供相关建议,为后续的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建设提供数据支撑,提高城市开发建设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