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生态建筑示范基地为研究对象,对夏季由上部自然通风与下部空调系统共同形成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理论建模和现场测试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分布,并探讨了自然通风在改善大空间建筑室内热环境中的有效利用及其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呼和浩特市城区老旧多层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以EnergyPlus为计算核心的DesignBuilder软件对其在原有情况下的室内温度、热舒适度以及建筑能耗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房间、不同楼层的室内热环境进行分析。根据内蒙古地区最新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部分围护结构改造。以原有建筑能耗做对比,分析不同改造措施的节能效率。分析在采用节能改造措施后的住宅室内的温度、热舒适度及能耗的改善情况,提出呼和浩特市乃至内蒙古地区老旧多层住宅的热环境及节能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建筑热工模拟软件DeST-h和ePMV热舒适模型研究了自然通风下福州市住宅围护结构性能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选择一栋11层高层住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该建筑标准层7个不同朝向典型房间在自然通风环境下的逐月、全年热舒适状况,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外墙、外窗、外遮阳、房间朝向等因素对改善自然通风下室内热舒适的效果和相关规律,并提出室内热舒适性改善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筑热环境是健康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获得苏北地区办公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变化状况及办公人员的热舒适评价,选取盐城市××城镇的政府行政办公楼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办公建筑的现状进行现场实测,其次对室内热环境参数进行为期2周的连续测量,并同步进行对办公人员的主观问卷调查,最后通过线性拟合方法客观呈现测试人群的热感觉变化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盐城地区居住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状况及居民的热舒适评价,选取市内某典型城镇居住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通过线性拟合方法客观呈现热感觉与湿感觉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在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当地居民对冬季室内的热环境不满意度较高,同时对偏冷室内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该文以期能够为盐城地区居住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改善高校图书馆建筑热舒适环境是提高学生学习条件的重要方面。基于对现场实测和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成都地区某高校图书馆室内温度、相对湿度、辐射温度、风速进行了现场测试,同时,对室内人体热舒适性主观评价进行了调研,然后对不同楼层及不同区域实测数据与TSV的投票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热舒适性随楼层升高而降低,同楼层内由中心区域向窗户处递减,而临湖面区域又较背湖面区域热舒适高。此外,给出了改善图书馆建筑热舒适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一古村落民居建筑室内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及PMV厂进行了现场测试,分析了岭南地区传统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建筑布局和局部通风构件设计等.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建筑布局和建筑构件可以有效地改善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8.
北方地区住宅冬季自然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州地区某居住小区的3个住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自然通风方案下的室内热环境参数进行了现场测试,从能耗、舒适性和人工调节便捷性等方面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到了不同人工调节方式下室外环境参数对室内热环境状况的影响特征.从热环境的角度提出了寒冷地区无空调房间冬季室内自然通风的理想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9.
选取酒店建筑中庭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对寒冷地区既有酒店的中庭形式进行了归纳,并提取多个典型空间样本进行冬夏两季的热环境实测及数据分析,以了解不同形式中庭空间的热环境特征,并探究不同空间设计要素对热环境的影响,为酒店设计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空间布局、空间尺度、采光界面及遮阳构件的设计对酒店中庭室内热环境的变化规律和分布规律有所影响,通过中庭空间设计的优化可缓解或避免室内热环境问题,并降低空调运行能耗。  相似文献   

10.
选择长沙、广州、沈阳和西安4个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于2008年过渡季节通过采用现场建筑内热湿参数实测和室内人员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公共建筑热环境现状进行了研究。实测结果得到过渡季节我国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室内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速、操作温度和服装热阻的分布特征,而问卷调查分析则表明,过渡季节各地区公共建筑内绝大部分人员热感觉投票值TSV都在-1~+1之间,热感觉比较合适,但各地区公共建筑内都还有约30%的人感觉稍不舒适,热感觉与热舒适存在差异。进一步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不同地区建筑内的热中性温度和热舒适温度范围。过渡季节各地区公共建筑室内实测热中性温度都要小于理论热中性温度,人们更偏向低于理论值的室内温度,而实际热舒适温度范围则要比理论热舒适温度范围更加宽泛,说明过渡季节各地区的人们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了。  相似文献   

11.
上海高层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博  宋德萱  史洁 《工业建筑》2013,43(4):45-48
为了研究上海高层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达到优化上海高层住宅节能设计的目的,对上海高层住宅进行了夏季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和问卷结果的分析,显示了上海高层住宅室内热环境在不同楼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整体来说夏季室内热环境相对恶劣,但上海居民对夏季室内炎热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针对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分析了建筑热环境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室内外热环境的实际测试及主观调查,阐明了建筑物夏季热环境现状.根据典型条件下不同楼层和朝向室内温度的实测数据结果,剖析了引起室内过热的原因,总结了建筑防热及"内"与"外"结合、"用"与"防"结合的原则,同时提出屋顶隔热、窗户遮阳、地面绿化、通风降温等解决和改善建筑热环境的措施.最后指出利用建筑自身及生态化技术是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测量以及应用DeST与TRNSYS软件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华县的农村建筑概况、供暖方式和建筑室内热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节能改造前后室内达到不同供暖设计温度时的热负荷进行了模拟分析,为今后通过改变建筑材料及添加保温材料来达到降低能耗及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农村建筑热舒适性、合理设定冬季室内采暖计算温度提供了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简单对比分析了2种软件模拟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刘志麟  孙刚 《建筑节能》2013,(12):52-56
论述了校园建筑设计、使用和改造工程中综合运用节能技术,以营造生态建筑教育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通过具体校院建筑实例分析生态建筑在提升建筑产品使用寿命和使用者生活质量的作用,阐明建筑全方位节能环保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从校园生态环境建设角度诠释了高校文化传承、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15.
吴思  汪杉 《华中建筑》2008,26(11):54-59
由于对交往活动认识不够或对交往空间的本质缺乏必要的了解,教育建筑交往空间的设计常常不尽如人意该文针对三栋教学楼,分析不同使用者对不同空间环境感受的差异及其原因,得出较为全面的空间环境评价结果,从而研究高等学校教学建筑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并提出优化意见.  相似文献   

16.
住宅非空调工况下的自然通风对室内热湿环境质量有显著影响。结合重庆地区近五年夏季逐时气象参数和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分析重庆地区居住建筑夏季自然通风的可利用率。并以该地区某一住宅为对象,测试夏季自然通风情况下的不同天气过程的室内外热湿环境参数,采用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和预计适应性不满意者的百分数(APPD),在分析门窗开关和房间朝向对热舒适影响基础上,提出重庆地区住宅夏季自然通风运行策略。研究结论可为该地区居住建筑的设计和室内热环境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Many assumptions must be made about thermal zoning and interzonal airflow for modelling the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Thi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solar homes, which are subjected to high levels of periodic solar heat gains in certain zones. The way in which these passive solar heat gains are distributed to other zones of a building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predicted energy performance, thermal comfort and optimal design selection.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sensitivity analysis that quantifies the effect of thermal zoning and interzonal airflow on building performance, optimal south-facing glazing area, and thermal comfort. The effect of controlled shades to control unwanted solar gains is also explored. Results show that passive solar buildings, in particular, can benefit from increased air circulation with a forced air system because it allows solar gains to be redistributed and thus reduces direct gain zone overheating and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8.
石峰  金伟 《南方建筑》2018,(2):60-66
对建筑热缓冲空间的设计理念和策略进行分析,将其功能归结为热缓冲空间的蓄热能力和对换热速率的调节两个因素;以历届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参赛作品为例,依据热缓冲空间的形式和在建筑中的位置,将其分为中庭式、包围式、外廊式和辅助空间式四个类型,并分别举例阐述其特点。分析结果表明,热缓冲空间是一种综合性的节能设计策略,它通过被动式节能措施的合理整合,建筑主次空间的合理组织,能有效的改善建筑的内部环境,其设计理念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深圳市中小学建筑进行调研,分析其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高密度城市环境、原生地形地貌环境、南方湿热气候环境三大典型外部环境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策略,包括重视城市环境对项目的影响、校园景观与原生环境和谐共生、建筑手法与绿色技术兼顾达到低碳环保。旨在提供一种在中小学建筑设计时,处理好建筑与外部环境协调关系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带天井的高层住宅建筑的热环境现状以及更好地利用天井的自然通风来改善建筑内的热环境,采用实测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沙市的一栋带天井的高层住宅建筑进行了热性能试验和分析。在不同的夏日天气状况下,该建筑物居住区房间的平均温度和走廊的平均温度都比室外平均温度低,天井的自然通风在夏季对其周围空间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