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岭南传统的木构建筑传达了多重的传统化信息,具有多重的物研究价值,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意义。岭南地区潮湿温暖的气候是岭南传统木构建筑的大敌。木构建筑的构件在潮湿温暖的气候中极易感染菌类、白蚁等而导致木构件的腐坏。虫腐和蚁蚀往往会同时发生在同一栋岭南传统建筑上,因为它们具有共同的诱因-潮湿。所以岭南传统建筑保护的大部分工作就是防潮。 相似文献
2.
潮湿气候对各类建筑有着极大的影响。首先,潮湿气候中的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关系到屋面、地面和地下排水系统的设计。如果雨水通过墙壁上的缝隙向室内渗透时,将导致墙体内部发潮,从而降低热工性能。而湿度过高会使屋面油毡鼓泡、变形、裂缝,造成渗漏,会使墙面出现斑迹,影响美观,甚至使面层剥落以致损坏。另外,湿度过高,会明显降低材料的机械强度,产生破坏性变形,有机材料还会腐朽,从而降低质量和耐久性。潮湿材料上容易繁殖霉菌等,一经散布到空气中和物品上,会危害人的健康,促使物品变质。那么在潮湿的环境中,防潮的设计、施工、装修就显的尤为重要。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潮湿气候的影响下,对建筑设计、施工、装修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4.
水厂的环境相对普通环境更为潮湿,普通的防水防潮技术难以满足水厂大型建筑物的防水防潮需要.水厂中管道和防水设施的防水设计严重影响建筑的使用周期,因此对水厂内大型建筑防水防潮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文着眼于水厂内的大型建筑物,深入探究和分析水厂大型建筑物的防水防潮设计,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水厂建筑的防水防潮设计. 相似文献
5.
适应气候的传统建筑技术是经过长期的摸索而逐渐演变形成的,其朴实的内在包含了许多现代技术原理。传统技术对于室内微气候的调节非常有效。本文从设计技术、结构技术、构造技术、材料技术等四个方面分析了适应气候的中国传统居住建筑技术。 相似文献
6.
7.
适应气候的传统建筑技术是经过长期的摸索而逐渐演变形成的,其朴实的内在包含了许多现代技术原理。传统技术对于室内微气候的调节非常有效。本文从设计技术、结构技术、构造技术、材料技术等四个方面分析了适应气候的中国传统居住建筑技术。 相似文献
8.
我国广大北方地区,全年近一半以上的时间关门闭户,通风不良,因长期使用过程中蒸汽渗透引起的凝结水,或是因施工季节短被建筑构造封闭的施工水等,造成建筑构造内含湿量太大,轻则引起墙壁、天花板上结露发霉,重则造成粉刷层成片脱落;墙身裂口,分崩离析,失去承载能力;或围护结构保温失效,形成愈潮愈冷,愈冷愈潮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陕南的自然地理以及气候特征,分析了陕南地区景观建筑材料及施工工艺现状,通过对陕南地区景观建筑返潮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陕南传统民居和景观建筑的防潮处理方法,指出应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方法来解决自然风景资源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创作出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景观建筑。 相似文献
11.
12.
1 有关石膏砌块的生产、性能及建筑应用1.1 石膏砌块的外型与名称 按照JC/T698—1998,石膏砌块的英文名称Gypsum blocks,它是继纸面石膏板之后应用于建筑非承重墙的石膏质新型墙体建材。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石膏砌块的研发厂商德国Sazggiter公司来华作技术讲座时,它的英文名称为Gypsunpamel,译成中文为石膏板块。由于石膏砌块为长600mm或666mm,宽 500mm,厚 80-150mm,并且边缘带有凸形榫头和凹形槽的板块状墙体建材,称它为石膏板块则可以避免与我国现有的外形为立方体的几种建筑砌块(例如混凝土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发生混淆,比较贴切实际。但尊重我国的约定俗成,在本文中仍把它称为石膏砌块。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以木为架,以土为墙,而这两种材料都是易潮、畏潮之物,所以,古代建筑很注重防潮。在长期的营造房屋过程中,古代工匠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防潮方法,不断改进完善,积淀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措施。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防潮措施比较系统,有城市和建筑群的选址以及地上地下的排水体系;也有防御天上雨雪、空气中潮气和地下湿气的具体构造。本文从建筑历史角度,总结出建筑防潮的一系列措施,并初步探讨了建筑防潮与建筑形式发展的促进与制约关系,用现代科技原理论证古代建筑防潮措施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以木为架,以土为墙,而这两种材料都是易潮、畏潮之物,所以,古代建筑很注重防潮。在长期的营造房屋过程中,古代工匠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防潮方法,不断改进完善,积淀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措施。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防潮措施比较系统,有城市和建筑群的选址以及地上地下的排水体系;也有防御天上雨雪、空气中潮气和地下湿气的具体构造。本文从建筑历史角度,总结出建筑防潮的一系列措施,并初步探讨了建筑防潮与建筑形式发展的促进与制约关系,用现代科技原理论证古代建筑防潮措施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以木为架,以土为墙,而这两种材料都是易潮、畏潮之物,所以,古代建筑很注重防潮。在长期的营造房屋过程中,古代工匠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防潮方法,不断改进完善,积淀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措施。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防潮措施比较系统,有城市和建筑群的选址以及地上地下的排水体系;也有防御天上雨雪、空气中潮气和地下湿气的具体构造。本文从建筑历史角度,总结出建筑防潮的一系列措施,并初步探讨了建筑防潮与建筑形式发展的促进与制约关系,用现代科技原理论证古代建筑防潮措施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适应气候的建筑及其传统建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环境为主题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对建筑、对传统建筑技术的再认识,分析了国内外适应气候建筑及其传统建筑技术更新的实例,提出适应气候的建筑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进一步明确了传统建筑研究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从传统技术而来的建筑气候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造舒适的环境是建筑设计的目的之一。然而,在舒适与节能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当前建筑设计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在传统乡土建筑中蕴藏着一些适应当地气候的技术。在此基础上,文章研究了结合气候与传统技术营造低能耗建筑的案例,提出了创造低能耗、舒适的建筑之对策。 相似文献
20.
气候温暖湿润的鄂东南山区,潮湿是当地传统民居面临的一大问题。湖北传统民居在经济和耐用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种手段达到建筑防潮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