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宣钢1号高炉炉役后期稳定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提升原燃料质量、缩小风口面积、使用长风口、优化布料矩阵、采用大矿批,量化炉前出渣铁管理等措施实现了炉役后期的稳定生产及指标提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攀钢1#高炉在1997年风温水平逐渐下滑情况下,进行风口面积调剂的冶炼实践,认为在攀钢目前的冶炼条件下,随着风温水平下滑应及时缩小风口面积,维持适宜的鼓风动能在130KJ/s~150KJ/s,以达到较高的冶炼强度在1.15t/m3·d。  相似文献   

3.
在原燃料质量整体下行、中心喉管漏料、气流紊乱、炉况严重失常的情况下,高炉作业区通过缩料批、减轻焦炭负荷、提炉温、降碱度、加强出铁管理、更换中心喉管及布料溜槽、调整布料制度、缩小风口进风面积、增加冷却壁进水量、降低进水温度、精心操作等手段,使得炉况恶化的趋势得到明显缓解,保证炉况顺行。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焦炭质量调整后的指标变化、高炉炉况稳定性和生产技术经济指标,通过制定调整方案、积极调整应对措施,实现了炉况基本稳定顺行,总结焦炭质量调整后的炉况应对措施及要点,为后续干熄焦检修期间炉况调整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包钢6~#高炉2017年6月尝试探索优化布料模式,逐步改善焦炭平台,减少中心焦炭,稳定合理操作炉型,最终形成了平台+漏斗的布料模式,提高了煤气利用率,焦比和燃料比降低,为包钢高炉整体布料制度调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宣钢1号2 500 m~3高炉2018年克服炉役末期风温水平低、炉缸温度高等不利因素,通过上下部制度调整,全年保持稳产、高产创造出了自开炉以来的顺行记录。  相似文献   

7.
在攀钢1号高炉第三代炉役生产中,采取了加重边缘、适当发展中心的装料制度,缩小风口面积以增大鼓风动能的下部调剂,获得了高产的效果,保证了安全生产,有效的延长了高炉寿命。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马钢一铁12#高炉异地大修后优化高炉操作改进生产管理,使高炉冶炼强度得到迅速提升,缓解了马钢生产缺铁的暂时困难.  相似文献   

9.
对宣钢1号高炉长寿高效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提升原燃料质量;优化上、中、下部调剂,保持炉缸工作均匀活跃,煤气流分布合理稳定,维护合理操作炉型;严格控制K、Na、Zn等有害元素含量;采取定期炉体灌浆,减少炉缸气隙等一系列措施,控制住了炉体冷却壁水管破损增加及炉缸侧壁温度超标的趋势,实现了高炉长寿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0.
由于高炉上料在高炉生产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称量、人炉料粒度、焦炭水分、设备等出现波动和偏差都将导致人炉料重量不准,布料不准等问题,从而致使炉温大幅度波动,直接影响了炉况的稳定顺行。布料是否准确也就尤为重要,所以加强高炉上料、布料准确率是高炉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宣钢4号高炉炉役中后期冷却壁水管频繁烧坏的现象,采取缩小进风面积适当提高鼓风动能、优化布料方式稳定煤气流分布、稳定炉温降低含硅量标准偏差、延长出铁时间减少铁前憋风等措施,达到了大幅减少冷却壁水管损坏且高炉炉况长期稳定顺行、技术经济指标显著改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杨帆  白晓光  李磊  苗文平  陈凯 《包钢科技》2021,47(2):24-28,69
煤气流分布对于高炉冶炼具有重要影响,包钢3#高炉在中修开炉后以经济指标为参考,通过对上下部调剂的数据分析,提出了高炉合理煤气流分布的控制区间,实现了煤气流分布的合理控制,达到了煤气利用率提高、焦比降低的目的,保持了高炉长期的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3.
莱钢2#1 080 m~3高炉为降低燃料比,以入炉料为研究对象,梳理流程可控因子,对鼓风动能低、煤粉燃烧不充分等因子进行了快速改善,运用相应优化器、结合生产经验确定关键因子最佳控制水平,进而优化控制,使燃料比降低到515 kg/t以内。  相似文献   

14.
刘存芳  杨云  刘德楼  栾吉益  安铭 《山东冶金》2011,33(1):17-18,23
由于原燃料条件变差,造成高炉风量减少,透气性变差,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炉况出现波动。济钢2#1750m3高炉采用大矿批冶炼,通过优化热制度、造渣制度、装料制度、送风制度等,高炉风量由3002m3/min提升到3186m3/min,利用系数由2.234t(/m·3d)提高到2.394t(/m·3d),炉缸侧壁温度由1023℃降至669℃,基本实现了低耗、高效冶炼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简要分析了高炉鼓风动能的影响因素及判定方法,基于鞍钢2号3200m^3高炉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重点探讨了2号高炉合理鼓风动能的范围和鼓风动能的控制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高炉要取得低燃料比和高产量的效果决定于合理的鼓风动能,可以通过控制合理的人炉风量和送风比、控制合理的风口面积、调整富氧率,以及提高原燃料条件来获得合理的鼓风动能。针对鞍钢2号3200m^3高炉而言,合理的鼓风动能范围为110~130kJ/s,合理的送风比范围为1.75~1.80,合理的风口回旋区长度应在1.82m左右。  相似文献   

16.
在贫化原燃料条件下,柳钢1号A高炉通过加强入炉原燃料质量管理,设备零故障攻关,大风量、高富氧冶炼技术,大角度、大角差、半中心加焦布料,大批重,精准布料技术,低硅稳硅操作,量化炉前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高炉长期稳定顺行,生铁年产量161.8万t,全年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7.
宫学锋 《山东冶金》2021,(1):6-7,10
针对低硅冶炼和优质生产相结合,从保持炉况顺行的上下部调剂入手,摸索炉况稳定活跃所需要的合适参数;研究合适的炉渣关键控制参数,提高炉渣镁铝比,增强渣铁物理热和流动性,提高脱硫效果;提高风温水平,助力低硅低硫生产.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的运行,高炉实现了长期高产状态下的低硅优质生产,炉温降低至0.34%,生铁一类品率保持在90...  相似文献   

18.
泰钢2#高炉易地大修后,通过采取改善原燃料质量,加强炉前管理,使用高质量风口,降低生铁含硅量,建立合适的上下部调剂原则等措施,使高炉冶炼不断强化,高炉利用系数达到了3.22t/m3*d,焦比降至522kg/t.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国丰钢铁5#高炉风口小套破损频繁,经过统计与分析,发现风口小套主要以烧损为主,磨损的数量较少;对高炉冶炼造成严重影响,燃料比居高不下.通过改善原料质量、优化高炉送风制度与装料制度、利用各种机会修复炉型、提高管理水平、对员工进行培训等措施,降低了风口小套破损的数量,由原来的5.67个/月降低到3.5个/月,同时也逐步降低了燃料消耗.  相似文献   

20.
针对莱钢2号1 880 m~3高炉炉役后期生产特点,2013—2015年逐步采用了加长风口、优化布料制度和球团、生矿及焦丁平铺的技术措施,达到了稳定炉况、优化指标的目的。实际生产结果表明,加长风口长度有利于活跃炉缸中心,但需要上下部制度的配合;焦丁平铺后布在靠近炉墙位置,有利于改善边缘矿层的透气性,改善边缘矿石的还原,促进边缘气流的稳定和炉体软水水温差的稳定,有利于降低炉体热量损失,进而有利于降低高炉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