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家具作为居室装修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性能指标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家具和地板等对室内空气污染的贡献主要是甲醛、重金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异味物质。本文介绍质家具引入的室内有害物质种类并提出如何预防和治理室内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2.
依据GB/T 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采集北京城区新装修不满1年的住宅室内空气样品,分析室内空气中醛酮、TVOC浓度水平,探究民用建筑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水平与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城区民用建筑室内空气TVOC中未识别组分占比达70%;室内醛酮化合物均有检出,甲醛、乙醛、丙酮三者浓度之和占比63.3%;分析出室内27种主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且卤代烃的污染日趋严重;与其他国家和城市比较,北京城区室内甲醛浓度水平较高,仅刚能符合GB/T 18883—2022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室内空气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系统回顾了近年来一些国家对室内空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研究的各个方面,包括VOC研究在室内空气品质研究中的地位,建筑物内VOC对人体健康的影响,VOC研究的实验方法、理论方法及主要研究结论,各国政府、学术团体采取的行动等。得出结论:与建筑科学、环境科学及人体健康相关的工作人员,如居住者、建筑业主、建筑科学家、环境科学家、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建筑师与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建筑和装饰材料生产商、供应商,都应重视VOC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随着家居装饰热的发展室内装饰用涂料的用量越来越多因此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室内空气质量的下降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人们越来越忧虑涂料的卫生安全问题涂料产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是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它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GB 18582-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国家标准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 所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是指涂料中总挥发物含量扣除水分后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为了测定内墙涂料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大小必须首先测定出涂料中的水分含量 测定物…  相似文献   

5.
对环境有益的室内涂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关西涂料公司开发成功一种对环境有益的新型水溶性室内涂料,不含任何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并能除去室内空气中含有的甲醛等物质。甲醛和挥发性有机物,对人体有害,会引起病房综合症和化学过敏等。因此,日本的厚生省对室内甲醛、甲苯、二甲苯和对二甲苯等的含量,都规定了极限值,分别为百万分之0.08、0.07、0.20和0.04。同时,日本涂料工业协会对水性乳胶漆中所含的挥发性物质,也作了明确的规定,总含量不得高于1%,并不得含有致癌物质和致突变物质。而新开发的这种对环境有益的室内涂料。配方中有能与甲醛等起化学反应的化合物,当一旦被吸入涂…  相似文献   

6.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栋华  郭淑娟  曹婉 《建筑节能》2008,36(1):5-7,15
随着室内装修材料广泛运用以及建筑物密闭性的加强,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居室内环境质量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对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检测方法进行阐述.在恶化的室内空气成分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体对人的身体健康影响最为严重.所有有害的化合物中,甲醛对人体的危害最为严重,针对这一现状,对有机化合物甲醛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日本关西涂料公司开发成功的一种新型水溶性室内涂料 ,不含任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且能去除室内空气中含有的甲醛等物质。甲醛和其它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对人体有害 ,会引起病房综合症和化学过敏等。因此 ,日本厚生省对室内甲醛、甲苯、二甲苯及对二甲苯等的含量规定了极限值 ,分别为百万分之0.08、0.07、0.02和0.04。另外 ,日本涂料工业协会对水性乳胶涂料中所含的挥发性物质也有明确的规定 ,总含量不得高于1 % ,并不含致癌物质和致突变性物质。因此 ,新型涂料除满足日本工业标准JISK5663的要求外 ,还要符合上述规定…  相似文献   

8.
建筑和装饰材料导致室内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室内建筑和装饰材料中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室内爱物中危害较大的有:甲醛、苯系物、氨和氡等,国内外日益注重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介绍对建筑和装饰材料造成的室内污染问题进行的研究工作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对北京流通领域的板式儿童家具分别进行抽样,参照国际标准ISO16000-9对其TVOC释放量进行了试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测量获得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种类高达60种,有酸、醛、醇、芳香烃、烷烃等多大类型。4个样品舱内TVOC含量,均未达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TVOC限量要求。儿童家具是形成儿童房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一个主要来源。提出了可行、有效的家具检测测试方案。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调研,分析我国近年来室内空气污染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室内化学性污染物,特别是甲醛以及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严重,以及室内空气的可吸入颗粒物及细颗粒物污染严重。为实现室内相应污染的空气净化,阐述了相关室内空气净化技术措施,比较各种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特点,并对室内空气净化领域所发表的论文和申请专利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1.
日本关西涂料公司2003年8月开发成功一种对环境有益的新型水溶性室内涂料,不含任何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并能除去室内空气中含有的甲醛等物质。日本涂料工业协会对水性乳胶漆中所含的挥发性物质,也作了明确的规定,总含量不得高于1%,并不得含有致癌物质和致突变物质。而新开发的这种对环境有益的室内涂料,配方中有能与甲醛等起化学反应的化合物,一旦被吸入涂料的膜内,就不会再逸出。所以,它能逐渐降低室内甲醛等物质的含量。该水溶性室内涂料因重新开发了成膜性能高的乳剂,不需再加入以往作成膜助剂的醇类溶剂,故涂料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少。加…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室内空气污染已被列为对大众健康危害最大的五种环境污染源之一,而装修材料中产生的甲醛、苯类化合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有害气体则是主要来源之一。 “思明”产品是不同于空气清新剂等对异味进行遮盖的产品,而是在技术工艺上:通过氧化、脱水等置换过程,能迅速使甲醛等物质转化为甲酸,再把甲酸转化为二氧化碳和  相似文献   

13.
方燕 《工程质量》2013,31(7):40-41
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检测,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采样前准备、采样、样品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甲醛为例,介绍了光化学反应、吸附作用和光催化氧化作用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降解过程的作用机理;通过实验数据比较了以上三种作用对甲醛的降解效果;肯定了光催化氧化作用对甲醛降解的高效性;证明了将纳米半导体TiO2覆膜于普通滤料上,消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提高室内空气品质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室内空气污染日益引起公众的注意。本文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危害、来源及控制和清除等几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简便快速地对建筑室内装修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使用纯木材,利用热分析和气相色谱法(GC)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迅速地测定木材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木材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分的量从40℃到120℃,从3分钟到22分钟没有变化。对壁纸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总量进行了测定,该方法也是快速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气相色谱法测定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Tenax-TA吸附管活化程度、采样现场的环境条件、采样布点情况、采样体积的准确性、气相色谱分析条件及热解吸分析条件都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建立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二硫化碳释放量的方法。采用三合一吸附管,DB-5MS UI柱作为色谱柱,对热脱附解吸条件,程序升温等参数进行优化。研究表明:本实验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离良好,间(对)二甲苯在(0.2~2.0)μg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其它8种物质在(0.1~1.0)μg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均大于0.99,检出限均小于0.01[mg/(m2·h)],满足GB 36246-2018标准的要求。本方法方便高效,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是多种有机物的总称,是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指标中的一项重要检测指标.通过对室内空气中TVOC样品的检测、计算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求获得较高的采样效率和准确的检测结果,保证室内装修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溶剂型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测试,研究甲苯和二乙二醇二甲醚两种内标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二乙二醇二甲醚作为内标物,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的测试结果是甲苯作为内标物的近3倍。溶剂型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为三甲苯和四甲苯的混合物,因难以获得其校准物质,故按相关标准规定其相对校正因子均设为1.0,甲苯与二乙二醇二甲醚两者分子结构相差较大,导致测试结果差异也较大,选择与三甲苯、四甲苯分子结构相近的甲苯作为内标物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