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南京地铁2号线各站点为研究对象,在步行合理区确定范围为800m的基础上,分析得到各轨道站点存在土地开发强度不够等问题.为此,从站点周边各类土地利用规模定量与定性,确定出居住型站点、公共性站点、商业服务型站点、产业型站点、交通型站点、生态景观型站点以及混合型站点.然后从经济学原理出发,计算单位地面售价与楼层的关系,分析测算出各类站点的最佳楼层,以此最后通过建筑密度、区位等因素推算出各类站点最佳开发容积率.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成都地铁2号线32座站点地区2012年—2019年土地利用演化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发现其站点地区土地利用演化趋势主要为单一聚集化、混合分散化。基于土地利用开发模式的不合理,尝试提出4项优化策略,以期为其他轨道交通站点土地利用的开发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高架车站的建筑设计,着重突出了设计中的创新特点及工程难点,以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作用的发挥必须重视轨道交通接驳体系尤其是常规公交接驳建设。与轨道交通站点接驳的公交场站是接驳设施的重要内容,是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线网顺畅衔接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接驳公交场站为倒,对轨道交通站点衔接公交场站在选址规划、功能定位和方案设计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高架车站站点综合开发方法和实践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典型的开发类型,阐述了"公共平台"与"出入口结合"两种开发形式的特点,为城市重要节点中的高架车站开发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将轨道交通地下线路转为地面高架的一种形式,为城市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但同时,也因为其区别于传统的城市道路,给城市整体的道路绿化景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7号线沿线绿化为例,探索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沿线绿化设计,让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绿"起来。  相似文献   

7.
8.
9.
从TOD导向下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设计的含义和模式着手,以苏州地铁7号线莫阳站为例,对地铁车站的一体化设计进行分析,进而为TOD导向下轨道交通站点的一体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站点的场所营造设计不仅影响到轨道交通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更直接地反映出该城市的形象、文化和品质。在场景理论视角下,轨道交通尤其是散落在城市各个区域的站点,是城市"场景"中至关重要的载体和媒介。本文结合宁波轨道交通站点的场所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设计问题,最后以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为例,提出场所营造设计的策略,以期为全国各城市的轨道交通站点建设和改造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高架车站的设计,分析了车站与桥梁分建、合建两种高架车站结构形式的利弊,阐明了高架车站的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高架车站的结构设计问题。对车站的主要构件尺寸进行了介绍,并对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还总结了该形式车站的结构特点,可作为类似高架车站的结构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百度地图热力图所提供的动态数据为基础,建立空间使用强度指标来对上海市地铁10号线沿线各站周边的城市空间使用情况进行连续一周的跟踪分析,并通过对工作日和周末时段内各站点周边不同半径范围内数据的比较研究,指出了站点周边的空间使用强度在工作日时段和周末时段的差异特征、城区内站点对周边土地空间的影响范围,以及站点所在区位与其周边空间使用强度之间的关系。为大都市地铁站周边的用地规划和设施布局提供了一个基于网络动态数据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齐亮  王惠婷 《建筑与文化》2016,(12):214-215
本文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与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基本理论的深入理解,探讨分析TOD交通发展模式中站点周边城市空间及用地性质的最优化设计,以实现空间的集约利用,并以徐州市1号线韩山站为例进行站点周边土地开发与利用分析,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TOD背景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开发与利用研究相关可行性建议,以期对于工程实践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会引起站点周边住宅价值的变化,产生溢价效应,在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呈现差异性。基于武汉轨道交通6号线沿线589个二手住房信息数据,构建住宅特征价格模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实际影响范围、规律和分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16.
由于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因此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呈上升趋势。但同时也暴露了在设计初期对人流量预估不足等问题,导致轨道交通站体本身容量不足,人的通行时间增加,严重降低了使用者的步行接驳效率。因此,不少站体在建成后几年内不得不进行改扩建。该文以重庆市观音桥站为例,调研站点各个出入口的人流量现状,结合轨道交通影响域步行行为特征和空间类型,分析不同使用背景下的站体改扩建方式。最后运用行人仿真软件对其改扩建方案进行验证,并提出更有效解决方案[1]。  相似文献   

17.
李宁 《云南建材》2011,(13):420-422
本文以福州地铁1号线,则徐广场站点为例,通过调查施工区交通状况和道路状况,运用VISSIM仿真软件对道路交通状况进亍仿真分析地铁站点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交通疏解方案,并进行评价优化。建立地铁站点施工交通优化科学的解决框架,奠推广到之后开工建设的地铁站点,缓解地铁施工期间福州城区交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卢源  刘晓刚  姚胜勇 《华中建筑》2011,29(12):70-81
促进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发挥轨道交通车站地区的综合效益已经成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此,本文以北京市轨道交通9号线花乡站站点周边地区的整合设计竞赛方案为例,对基于轨道变通站点的地区规划设计中关键问题进行剖析,借鉴TOD理论,从规划设计的层面,对站点周边和站点核心区设计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轨道...  相似文献   

19.
以南京市地铁一号线鼓楼站为例,实证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站点地区公共设施的关系。在对鼓楼站站点周边地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获得公共设施分类和分布数据,从而进行分类量化和定点,分析公共设施与轨道交通站点之间的影响关系,从而探讨公共设施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耦合程度。提出今后根据耦合原则进行公共设施调整引导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对天津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典型站点的现场调研,分别从站点用地空间、站点周边街道空间、站点周边面状空间三个方面对现状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以期用于整合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