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磊 《建筑》2020,(1):64-65
1999年,世界建筑师大会两院院士吴良镛代表国际建协(UIA)深刻地提出了城市建筑的"世纪说":"20世纪的大发展与大破坏"。他的断言实际上是在说,20世纪既是伟大而进步的时代,又是困难与迷惘的时代,沧海桑田,史无前例。在纪念世界建筑师北京会议20周年之际,再读《北京宣言》并联想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诸问题,深感意义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2.
金磊 《建筑设计管理》2021,38(10):91-96
0 引言 2021年9月26日,在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文物学会支持下,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文化学术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建筑评论》"两刊"编辑部共同主办的"致敬百年经典——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北京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建院召开.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邵韦平、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金磊共同主持了会议,此前9月16日专家们考察了由第一代建筑师贝寿同、沈理源、杨锡镠主持设计的欧美同学会、中国少儿剧院、北京体育馆项目, 9月 26日研讨会期间,"致敬百年经典——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北京实践"展览和 2021 年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项目一并展出.  相似文献   

3.
《曙光》系2000年2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版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纪念集,它全面展示1999年UIA北京大会前后历时14载的事件之贡献,在告别21世纪10年代迎来21世纪20年代的重要时刻,以曙光为名,迈步21世纪的20年代意涵深远。它不仅为了2020年7月UIA巴西大会,更为了中国建筑师从阅读开启的文化新崛起。据此我写作本文,是我为21世纪20年代开启撰写的第一文,它敬献中国建筑设计界喜欢阅读的同仁。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是世界文化遗产地颐和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30周年,也恰为其对外开放90周年。2017年受北京颐和园管理处委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编辑部)同仁组织业界专家学者及建筑摄影师,在利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等单位十几年对颐和园夜景灯光照明技术研究经验基础上,完成了《光幻湖山——颐和园夜景灯光艺术鉴  相似文献   

5.
曾艺君 《四川建筑》2000,20(Z1):123-124
1999年6月,在中国北京,举办了20世纪最后一次建筑师的盛会--北京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及21届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来自各国的建筑师围绕大会的学术主题"21世纪的建筑学"总结了20世纪的建筑发展历史,深入探讨符合人类广大利益的跨世纪的建筑发展问题.大会通过了由吴良镛先生撰写的<北京宪章>,这一重要文献将对21世纪建筑的发展起到引导的作用,这是中国建筑界对世界建筑发展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金磊 《城市住宅》2017,(12):11-15
<正>近年来,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建筑思想、建筑艺水及技术的发展脉络出发,论述20世纪建筑遗产对当前及未来的影响,解析20世纪建筑与建筑师被关注的原因,研究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的建筑,从多方面探讨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要点,分析其对于历史建筑保护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磊 《建筑创作》2006,(9):11-11
第12届亚洲建协大会将于2006年9月在北京召开,作为东道主之一的北京院特别为本届中外建筑师盛会出版了反映并代表中国建筑师作品及人物的书籍,本刊又以“保护与发展亚洲建筑文化遗产”为主题编辑了本期杂志。相信读者无论从对张锦秋院士《圣殿记》的系列书评,还是一组组中国城市工业遗产,亚洲建筑文化遗产经典的保护案例中都会获得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金磊 《建筑创作》2002,(8):68-69
2002年7月22日第21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柏林召开,由国际建协《北京之路》工作组、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的《亚澳地区国际大学生建筑创作设计竞赛作品集》与《首届中国建筑摄影大奖赛作品集》二书作为中国建筑师的厚礼献给国际建筑师盛会。《首届中国建筑摄影大  相似文献   

9.
做中国最好的建筑,做让人感觉舒适的建筑,就是胡越追求的目标."这可能是永远也达不到的一个东西,但却是我一生追求的东西",他说. 胡越,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2011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工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二所主任工程师、院副总建筑师,现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胡越工作室主任;兼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分会理事,建筑师分会理论与创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土木学会理事,《世界建筑》、《建筑创作》杂志编委,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5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才、2006获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并被评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相似文献   

10.
<正>在前不久召开的"致敬百年建筑经典: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发布暨中国20世纪建筑思想研讨会"上,最令人瞩目的是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的98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它在用作品梳理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的发展脉络时,将中国当代建筑师一个作品"模板"选入"经典",并阐述了入选理由:何为20世纪优秀中国建筑,何以要敬畏20世纪中国建筑师,何为20世纪建筑背后应特别关注的人和事。所以,在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国内信息     
正人民大会堂等98个项目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的"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9日在北京公布。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天津劝业场、上海外滩建筑群、厦门大学旧址等98个项目入选。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事业要有敬畏之心,要有跨界思维,要有文化遗产服务当代社会的新策略。中国文物学会将一直支持为20世纪中国建筑设计思想"留痕"的工作,与中国建筑学会共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将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国际建筑师协会UIA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吸引了许多读者的关注与兴趣。在过去的一年中,《世界建筑》杂志陆续报道的一些大会组织筹备工作情况,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1999年《世界建筑》杂志将对国际建筑师协会UIA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特别是大会学术方面,进行更为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2015年、2017年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先后评选认定了一、二批共计198项作品,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从设计艺术历史视角出发,研究了20世纪进程中备受关注的建筑文化遗产问题,旨在探讨现当代建筑遗产的特征对环境气氛、造型风格、象征含义等的影响,进而丰富20世纪建筑遗产标准的艺术要素。建筑与艺术的映射不仅是一种规律,更是一种创意思想的碰撞。  相似文献   

14.
《世界建筑》杂志社为进一步依靠国内各方面的力量办好杂志,促进对世界建筑的了解和研究,于6月21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了世界建筑讨论会。应邀参加讨论会的有国内设计单位的建筑师、高等建筑院校的建筑史家和教师、北京土木建筑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的部分成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情报室的研究人员等,共20余人。讨论会围绕“当代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向”这一主题进行了学术报告和讨论交流。讨论会期间,《世界建筑》杂志社同北京土木建筑学会理论与历  相似文献   

15.
热点     
《新建筑》2015,(2):152
<正>赖特的遗产2015年2月,20世纪最著名的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10个建筑作品被列入本年度美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名录。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作品首次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候选对象。作为一位出身"纯正"的美国建筑师,赖特当年被微软公司选中,在光盘百科中制作了赖特专辑:作为最为中国建筑学子们熟知的现代主义建筑宗师之一,赖特此次被申遗的建筑作品很可能是中国学生们做的第一个建筑模型。但是赖特对于我们而言,其实仍然很陌生。赖特在现代主义建筑  相似文献   

16.
国际建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实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彬 《新建筑》1999,(4):22
由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于1999年6月2326日在中国北京召开,这是国际建协首次在亚澳地区召开的世界建筑师大会。大会学术主题为“21世纪的建筑学”,旨在全面回顾总结20世纪建筑学发展的成就与不足,展望21世纪建筑学的发展趋势。6月23日上午,第20届世...  相似文献   

17.
《中外建筑》2021,(4):18-25
姜娓娓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导师,上海浦东新区乡村设计师,第十届青年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士、建筑学硕士、工学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6年个人入选《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2019年作品参加“北京设计周”建筑板块展览.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同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大典(北京卷)》首发暨学术报告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召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座谈会"在武汉举办。它们都从不同专业角度印证了新中国建筑70载背景下不同凡响的中国建筑历程。城市从小到大、从弱至强,建筑师与管理者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六十年的建筑史是伴随城市化变迁的历史,本文从分析并盘点中国建筑六十年的史料入手,探讨了中国建筑师及其传媒人的使命与责任。特别从北京历史上出现的三次十大建筑评选活动研究了城市标志性建筑对城市文化产生的影响,近而结合全国正开展的第三次文物普查活动,提出了编研《新中国优秀近现代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价值及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李兴钢1969年出生于唐山乐亭县,199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1998年入选首批法国总统项目"50位中国建筑师在法国",赴法国进修。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曾荣获英国世界建筑提名奖、亚洲建筑推动奖、中国建筑艺术奖等20多项国际国内奖项。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名单。参与了瑞士著名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事务所的工作实践,奠定了后来与其合作设计中国国家体育场的基础,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