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三十年城镇化与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国内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已初步形成相对成熟的城镇群体空间。与此同时,在中西部地区,城镇群尚处于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加速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珠三角发展历程的回顾,归纳提出城镇群不同阶段的关注重点与应对策略,同时,文章以湖南邵阳东部城镇群为例,提出"双加速"阶段的城镇群要以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双路径",来应对区域外部的竞争与挑战,实现城乡区域的快速、持续与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2.
余雪  张冉 《华中建筑》2012,30(6):120-122
城镇化是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小城镇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以淮安车桥镇为例,充分考虑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动力不足,基础条件差、区域支撑能力弱的特点,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分析了城镇职能、不同发展阶段的增长机制和发展路径、城乡空间布局、设施配套、以及政策保障等方面内容,为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与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十八大""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如何对城镇化发展动力进行客观评价?""如何围绕以人的城镇化与城乡空间发展匹配?""如何针对不同区域实施差异化政策引导?"是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河南省襄城县为例,构建与传统评价体系相异的城镇化发展动力评价指标体系。从襄城县实际入手,构建"人、地、财"三大方面差异化政策分区。为襄城县和其他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区域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协同的时代,任何地区都不能在封闭的环境中发展,区域协同发展是必由之路。位于城市边缘区的小城镇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往往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洼地"。然而小城镇对于城市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国家越来越关注小城镇的城镇化进程与产业发展情况。如何促进城市边缘区小城镇的产业发展,使其在区域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成为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文章以山东省肥城市南部三镇为例,研究其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问题和需求,探讨城市边缘区小城镇跨区域产业发展,实现跨区域的协调发展战略,并得出结论:城市边缘地区的小城镇发展应当强化不同城镇的产业特点,弱化差异,对其产业发展、生态体系、交通网络、城镇职能等均统一考虑,寻求强调区域联合的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在资源总量有限的前提下通过城镇体系内个体之间的协调运作使得资源配置达到综合效益最佳,形成小城镇间产业的跨区域协同发展,从而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进入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本文以资源枯竭型城市江西省萍乡市为例,研究其在转型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构建现代城镇体系,转型产业结构,重视生态文化保护,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相似文献   

6.
梅钊  杨博 《小城镇建设》2013,(4):61-63,85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在机遇面前,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强化产业支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均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我国城镇化在经历多年追赶式高速增长之后已经进入到调整阶段,未来保增长、重民生、追求城乡协调发展等多个国家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均需要高质量的城镇化提供有力支撑。2013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追求质量和品质、具有文化内涵的城镇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当前  相似文献   

8.
张伟  闾海  胡剑双  国子健 《城市规划》2021,45(12):17-26
中国目前正处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走向城乡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文章在对城乡融合发展相关理论总结的基础上,聚焦省域尺度层面,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南中北区域发展差异特征较为显著的江苏省为例,通过回顾总结江苏城乡关系演变的历程、主要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经验,及在区域城乡融合、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乡村价值挖掘等方面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区域联动、差异引导、特色优先、政策赋能"的新时代省域层面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认为要积极构建区域联动发展和区域转移补偿机制、针对不同区域的特征因地制宜选择差异化的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路径、聚焦资源本底较好的地区率先打造不同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强化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为中国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提供实践经验,也为其他省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进过程。小城镇具有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纽带作用,是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节点,在城乡发展中起着呈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然而在现阶段,兼具城乡特点的小城镇不仅没有体现城市和乡村的优点,反而兼具了其缺点。本研究以浙江省海宁市斜桥镇为例,基于城镇环境现状特色和面向城镇未来发展的视角,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策略和方法的研究。通过区域关系研究和城镇环境制约根本因素挖掘,提出以道路交通整治带动城镇秩序整治,恢复城镇历史风貌特色的同时对城镇环境卫生进行全面优化的整治规划策略。通过见微知著的更新手法而非大刀阔斧的建设,使城镇环境整治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为小城镇更新整治提供可参考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城镇化地区优先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对于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东省为例,通过选择水资源供给、水源涵养、生物栖息地提供等关键生态系统服务指标并应用RS、GIS等空间技术方法识别其相应关键空间,综合叠加形成多层次、连续完整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并构建"点、线、面"要素完善的区域生态安全战略格局,进而从城镇空间的区域格局、都市区结构、城镇建设三个层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空间策略,以期为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提供有效指引。  相似文献   

11.
成都城镇化率已在2018年就突破70%,城镇化发展到了从追求量到追求质的阶段,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要求,特色镇不仅是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带动乡村区域发展的动力引擎。文章结合成都乡镇发展实际,从城镇体系重构、产业特色发展、镇村统筹协同、城市功能植入、管理机制改革等方面入手,回答了特色镇如何将自身产业、区位、资源等特色因素转化为内生动力的发展路径,并构建了以特色镇为核心、以特色产业为主导,"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空间组织结构及建设模式,以期为乡村振兴探索和特色镇建设贡献成都智慧。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是"四化同步"的载体和支撑。在不同地区和阶段,其发展重点也不同。苏州城镇化的地方实践为城乡发展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面临挑战。如何应对挑战,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以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和自然条件,新型城镇化路径区别于东、中部地区。在"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彰显"等新型城镇化要求下,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应重点突出加强区域协作、提高就业支撑、优化空间布局、保育生态文明、彰显文化特色、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城市地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领域,理论研究的重点多集中于发展动力与空间格局,研究地域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本文以重庆市梁平县为例,探讨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城镇化空间格局与发展路径。通过对梁平县城镇化发展历程及现状特征的梳理,总结得出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城镇化水平较低,异地城镇化特征明显;工业化基础较差,城镇化动力不足;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等特征。其空间发展格局呈现中心镇功能缺失、城镇体系失衡、城镇沿主要交通要道布局的特点。在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城镇化发展机制后,得出目前梁平县这类西部地区中小城镇的城镇化属于自上而下型,政府的政策和投资起主导作用。最后,针对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城镇化健康稳步发展,提出构建"以人为本"理念为核心,由环境保护、政策驱动力、产业驱动力和农业支撑力构成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城镇发展模式成为中国特色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四川藏区民族城镇发展受到区域位置、地理环境、宗教、政治、经济、文化、传统风俗等动力机制的影响和制约。文章以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城镇发展为例分析和探讨城镇的发展动力,找出城镇发展的规律,对其他城镇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希望为城乡统筹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进 《规划师》2015,(1):159-163
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边疆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但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远落后于其他地区。研究以新疆巴楚县为例,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实际出发,探讨城镇体系发展机制与规划对策。研究发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体系发展机制表现出以下特点:聚居点分布高度依赖资源要素,地域文化制约城镇化发展,城乡分布呈低水平均衡发展,城镇间联系呈垂直单一的层级联系。因此,边疆民族地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侧重于强化资源约束分析和发展动力研究,空间上采取"小集中、大分散"的组织方式推动"就近城镇化",在公共服务上强调"城乡生活圈"的构建,结合援助资金安排,制定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15,(Z1)
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边疆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但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远落后于其他地区。研究以新疆巴楚县为例,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实际出发,探讨城镇体系发展机制与规划对策。研究发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体系发展机制表现出以下特点:聚居点分布高度依赖资源要素,地域文化制约城镇化发展,城乡分布呈低水平均衡发展,城镇间联系呈垂直单一的层级联系。因此,边疆民族地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侧重于强化资源约束分析和发展动力研究,空间上采取"小集中、大分散"的组织方式推动"就近城镇化",在公共服务上强调"城乡生活圈"的构建,结合援助资金安排,制定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8.
源于"新型城镇化:中国城镇化的战略转型"的总体认识,本文总结新型城镇化需重点引导两个方面,包括:强调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引导绿色、集约、人文的城镇化路径转型。据此,本文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郑陆镇为例,实证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总体规划的一些创新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以武进区郑陆镇城镇化与城乡人口研究为专题,这主要包括对郑陆镇人口与城镇化水平的现状分析和未来发展判定。二是规划创新基于生态"底"、描绘城镇"图"、传承文化"魂"。首先,基于生态"底"主要从城镇性质、功能定位与模式选择方面得以体现。其次,描绘城镇"图"主要从镇村布局的重构深化分析。最后,传承文化"魂"主要从文化特色彰显出发提出了3个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向家坝库区建设为背景,以宜宾市屏山县为微观研究对象,探讨向家坝库区城镇迁建背景及影响下的县域城镇空间重构与城镇化发展策略。库区移民与城镇迁建对屏山县的社会经济、城镇发展与交通建设影响深远,致使屏山县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对新的县域城镇发展形势与区域发展态势判断的前提上,结合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分析,以屏山县城镇发展条件与自然及资源禀赋为基础,论文提出了新时期屏山县城镇化发展的"四大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城镇与园区一体化战略、生态休闲导向战略以及区域协作导向战略)和"三个差异化"城镇化策略与路径(集中城镇化、分散城镇化和异地城镇化),以塑造地域城镇化特色,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业驱动的视角,以吉林省范家屯镇为例,研究城镇空间演变的阶段与特征,揭示城镇发展所面临的空间环境、产业结构、区域协调等核心问题,从存量更新机制、产镇融合模式、区域协同策略等方面探讨大城市边缘城镇的发展趋势与路径。以期为经济欠发达的东北地区类似城镇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并提供建设指导与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