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建设形势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随着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工作的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全面展开。目前,国家第一批海绵试点城市验收正在进行中,经过3年的努力,16个试点城市均已建成了大批的示范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十年前,融入生态、文明、绿色理念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雨洪利用和雨水工程、下沉广场防洪排涝等设计经验及体会都在《给水排水》杂志以专栏的形式进行了报道,并得到行业的普遍关注。此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北京泰  相似文献   

2.
3.
平原河网区城市水污染特征及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典型平原河网城市——苏州市为例,进行水污染成因及控制研究。前街后河的棋盘式河网格局体现了苏州市特有的文化风貌,也使得苏州市同样存在平原河网城市共有的环境特征。古城区内,水体流速不大于0.01 m/s,C∶N严重失衡为0.4~1.4(其中C以BOD5计算),水生态系统已遭到严重的破坏。针对苏州市古城区水污染特征,从区域水文循环角度,提出了时空分步实施的综合治理理念。即首先进行内外污染源控制;再通过适当的闸坝调度引入周边太湖或长江清洁水源,改善古城区水体水动力条件、缓解水体碳氮失衡;对于局部污染仍严重的水体进一步实施原位强化净化工程。通过效果评估分析及实施综合治理方案后,可使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水标准。该方案为其他平原河网城市的水污染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昌军  张卫飞 《人民长江》2012,43(13):88-90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某平原河网区城市水质受到较大影响,已达不到水功能区要求的目标,计划采取建闸引水方式改善城区水质。为了分析建闸引水的效果,采用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针对不同枢纽布置和引水规模,以40a的历史实测水文资料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了能够使城区满足水功能区目标要求的最佳引水量,提出了最优枢纽布置及引水方案。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8年第113号公告,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主编单位之一并负责修订的建设部行业标准《地漏》(CJ/T186-2018)将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执行,编制组根据在《地漏》修编过程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对市场调研情况的分析、地漏试验与测试的结论及思考、地漏在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反馈等内容,集结为地漏设置  相似文献   

6.
龚道孝  莫罹 《给水排水》2021,47(1):65-66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2018年4月和12月,国务院陆续正式批复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和《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明确提出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了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绿色宜居生态新城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生活饮用水是20世纪最伟大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生活饮用水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大幅提升了公共卫生水平,显著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我国建国以后供水事业发展迅速,1949年的供水能力仅为240.6万m~3/d;到2018年,城镇供水能力达到20 600万m~3/d,增长80余倍,供水量500亿m~3,服务人口5.8亿人,直接从业人员约35万人,取得了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8.
平原河网区水系纵横交错,河道水流平缓,农田灌溉用水粗放,排水量大,用水效率低下,面源污染严重,灌区长效管理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的重要环节。分析平原河网区灌区特征和存在问题,结合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情况,建立灌区"土地流转+节水控排灌溉"的创新管理模式,改变平原河网区灌区规模小、灌溉田块分散的状况,形成农田规模化种植经营、统一集中灌溉的形式。一方面促进土地集约化和灌区规模化,增加农村效益和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提高灌区灌溉效率,减少灌溉排水量,降低进入水体的氮、磷排放量。有效保障灌区的长效管理和运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9.
张小潭 《人民珠江》2015,36(3):45-47
平原河网区的除涝水文计算一般采用平均排除法、水量平衡法和河网水力学模型法.以清远市规划新区——燕湖新城为例,分别采用3种方法对该排涝区的设计排涝流量进行计算,并对其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排除法适用于无控制水位要求的圩区排涝计算;水量平衡法和河网水动力模型法适用于高度城市化平原河网区,均能满足控制水位要求.在实践中应多种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取其大值作为规划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城市供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福祉,事关城市的健康安全运行。推动城市供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提高供水监管效能,提升供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促进互联网+的发展、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在此背景下,针对加强我国城市供水安全监管的迫切需求,水体污染控  相似文献   

11.
南方平原河网区中普遍存在由堤防、闸坝以及泵站形成的高度城镇化圩区,圩区内受降雨过程和泵站启闭影响的城市内涝特征和模拟方法仍有待探索。本文以常州市城市产汇流与内涝实验基地为对象进行了降雨、管道及河道水位流量等全过程长期监测,并通过布设水位计和视频监控设备进行城市内涝积水深度和范围自动监测。监测数据表明圩区内管网和河道流动性很差,管网长期处于淹没状态,监测期间管道水深有75%时间大于0.76 m;在检查井未发生溢流冒水现象时,仍然会发生内涝积水且主要集中在雨篦子周围道路低洼处,其深度和范围主要受到降雨过程、地形、雨篦子收水能力和泵站启闭的影响;开启泵站在增大管网排水能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内涝积水范围。因此,根据降雨预报与内涝积水实时监测信息及时调控圩区水位可以有效缓解内涝积水情况,在模拟城市内涝时也不应忽略雨篦子收水能力和泵站启闭对内涝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可为构建城市内涝全过程在线监测平台提供参考,也能为城市内涝过程的概化模拟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探究"十三五"期间中国海绵城市的研究进展状况,并推测该研究在"十四五"规划中的发展方向,以中国知网2016—2020年共1 157篇文献为数据基础,依次将CiteSpace软件中的节点类型设置为作者、机构和关键词,制作出关于海绵城市研究分析的各类可视化知识图谱,并从研究现状、焦点以及未来研究发展趋势三方面对海绵城市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1)"十三五"期间,海绵城市的研究总体上呈稳定上升态势;(2)发文量高的作者间的合作由稀疏逐渐向紧密的趋势发展,但合作范围仍多以同机构或同地区的为主;(3)研究机构类型主要包括高校、城市或市政规划设计企业和科研院所,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国北京及东部沿海地区,虽然机构间的联系有限,但后期也呈现跨地域合作的趋势;(4)海绵城市的研究热点紧跟国家政策以及海绵城市的建设需求;(5)如何提高城市设施的排水防涝能力,减缓、消除城市的涝积现象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议题。如何因地制宜地建设海绵城市,推动城市与环境的相互适应也可以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改善平原河网地区河蟹养殖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户增收、农业增效,并进一步提升养殖生产的精准性、科学性,提高生产管理的效率,结合南京市高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构建“标准化—生态化—智慧化”的蟹塘绿色养殖系统。项目建成后,园区内螃蟹产量平均增加5kg/亩,近期产值提升5%左右,绿色养殖系统对蟹塘养殖尾水中TN、NH+4-N、CODMn去除率介于24.7%~39.5%之间,去除效果较好,对于TP、SS的去除率高达48.1%~51.5%,拦截效果更为明显,为加快推进蟹塘养殖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行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开展城市雨水径流监测,定量评估径流污染水平,分析污染规律及影响因素,可为科学制定水环境治理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以我国平原河网地区某城市一典型滨河片区为例,基于对不同下垫面雨水径流及周边河道常规污染物指标的监测,结合河道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径流污染程度及对河道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监测区域径流污染程度总体较高,其中COD、TN、TP指标的平均浓度均接近或超过地表水劣Ⅴ类水质;不同降雨事件、不同污染物、不同取样点雨水径流的初期冲刷程度均不相同,并且与降雨强度和前期污染物积累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降雨过程中工商业发达、人员与交通密集区域排放的雨水径流增加了河道中COD、SS、TN、TP等污染物的浓度;对比结果显示监测区域部分污染物指标的城市径流污染物年排放量超过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染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15.
以苏南运河-蠡河-望虞河交汊河道为研究对象,基于经验证的江苏省太湖地区整体一维河网数学模型及苏南运河-蠡河-望虞河交汊口局部物理模型,构建了交汊口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利用"16·7"超历史洪水资料并联合物理模型进行验证,在现状交汊角计算基础上,进一步模拟了苏南运河-蠡河变交汊角条件下蠡河分流比特性,并开展了多因素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苏南运河-蠡河-望虞河分汊口不同于"Y"型或者斜接形交汊口,蠡河分流比主要由望虞河水位与苏南运河-望虞河水位差决定,与苏南运河下泄流量关系较小;苏南运河-蠡河交汊角度对蠡河分流比影响不大,主要是口门回流区束缩了支流有效过水宽度,导致进水口的实际过流宽度小于支流宽度。  相似文献   

16.
以苏南运河-蠡河-望虞河交汊河道为研究对象,基于经验证的江苏省太湖地区整体一维河网数学模型及苏南运河-蠡河-望虞河交汊口局部物理模型,构建了交汊口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利用“16·7”超历史洪水资料并联合物理模型进行验证,在现状交汊角计算基础上,进一步模拟了苏南运河-蠡河变交汊角条件下蠡河分流比特性,并开展了多因素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苏南运河-蠡河-望虞河分汊口不同于“Y”型或者斜接形交汊口,蠡河分流比主要由望虞河水位与苏南运河-望虞河水位差决定,与苏南运河下泄流量关系较小;苏南运河-蠡河交汊角度对蠡河分流比影响不大,主要是口门回流区束缩了支流有效过水宽度,导致进水口的实际过流宽度小于支流宽度。  相似文献   

17.
<正>历时半年,连续刊出6期的"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专栏"(下称"专栏")将要结束,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使得专栏得以完整呈现。专栏共刊登论文17篇,内容涉及了专项规划、片区方案、典型案例、场地设计及设施选用、技术标准、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实施策略,包含了海绵城市建设的  相似文献   

18.
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生态系统问题日益严重的状况,总结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了目前主要应用的河流水质改善、生态护岸建设和河流生态景观建设3个方面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结合江苏省丰县的生态水利建设实例,提出我国河流生态修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拦截控制平原河网地区农田径流氮磷流失,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设计了农田排水渗滤沟道生态系统,并通过稻田蓄水、渗滤沟道、传统排水等不同情形下对TN、TP、NO3-N、NH4-N的拦截与去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孔透水的沟道护砌材料、排水垫层材料、沟渠植被生态系统、控制排水等方面构建的农田径流生态渗滤沟道系统,在农田径流氮磷拦截和去除效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水稻生育期,农田渗滤沟道系统对农田排水中总氮、硝态氮、氨氮等氮类营养物去除率介于18%~39%之间,去除效果较好,而对于总磷的去除率高达55.6%,拦截效果更为明显,为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提供了可行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分析平原河网区合理水面率需要从水域承载的行洪除涝、水资源利用等基本功能出发来实现,而平原河网区行洪除涝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计算较复杂。分别采用腼ke系列软件中的Mike11和MikeBasin软件进行不同条件下的水动力学模拟和水资源供需平衡模拟,为分析计算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工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应用表明:Mike系列软件功能强大、应用方便、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