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少数民族乡土聚落作为少数民族的精神标识,承载了独特的民族元素和文化基因,研判其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对少数民族地区村寨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大有裨益。【方法】在厘清福建省乡土聚落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自然因素、区位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对其空间分布的驱动机制。【结果】结果表明:1)福建省乡土聚落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呈“七核三带”的“川”字形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2)福建省乡土聚落的空间分布与自然因素、水系密度、文化因素呈正相关,与交通密度呈微弱负相关,与经济因素呈总体负相关、局部正相关之势。【结论】生态环境与多重文化相互适应、交互耦合是促进乡土聚落传承发展的内生动力。鉴于此,提出乡土聚落的发展路径,为福建省乡土聚落的保护传承及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宗族、风水文化和宗教文化对西江苗寨传统建筑与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作用,指出西江苗寨传统建筑与聚落空间形态民族特征性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结果,而是由多种因素约束影响而成,其中作为非物质的隐性社会文化因素需要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3.
《华中建筑》2021,39(7)
湘西花垣县苗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作为苗族社会关系与物质载体的纽带,突出反映了苗族独特的生活习俗、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生动的生活场景。该文首先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内涵与构成要素进行阐述,指出村落公共空间既是空间载体,也是意识载体,研究公共空间就是研究人与空间的关系。其次,通过对公共空间整体布局结构的分析,解析了各类公共空间在物质空间上的相互关联及在意识空间上的相互联系。再次,以活动功能为依据,将花垣县苗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划分为生产生活性公共空间、交往性公共空间、仪式性和信仰性公共空间四类,梳理其空间形式和空间活动特征,剖析公共空间的规律与秩序。最后,总结了花垣县苗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基本特征,强调其作为苗族公共生活的集中体现,充分展现出湘西苗族丰富的生活形式和朴实的民族性格,反映了湘西苗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浪漫豪放的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4.
拉毫村作为湘西典型的苗族防御性村寨,其村域风貌、建筑文化、空间格局在国内传统古村落中别具一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风格。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调研,结合当地自然、人文环境和历史沿革,对村落形态、选址、防御、格局、营造及装饰进行了分析,对湘西苗族防御性建筑研究有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针对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族民居聚落,从民族的历史、宗教、社会、习俗、艺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从原生态的民居聚落中找寻原生态的文化根源,分析苗族民居聚落公共空间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6.
<正>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7月1日本书是一部对中国典型苗族村寨——西江干户苗寨民居建筑进行空间分析研究的专著。从建筑学空间理论视角下,对贵州西江苗寨传统民居建筑从一般到具体,从空间元素到单位空间及其组合模式,再到宏观聚落空间进行分析,重点挖掘其传统建筑空间形态特征与营建思想,同时也为其今后的传承发展提出现代适应性空间更新模式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完整地保存了苗族"原始生态"文化,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是中国一座天然的苗族建筑文化博物馆,也是中国西南以吊脚楼为主的民居建筑最集中的地区。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  相似文献   

8.
黄海静  董张 《室内设计》2019,(1):111-118
苗族聚落及村寨建筑在我国传统 聚落和建筑中独具特色,建造体系成熟,蕴 含丰富的地域适应性营造技术和绿色经验, 极具研究价值。以位于黔东南地区的岜沙苗 寨为例,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俗文化 等方面对岜沙苗族聚落及村寨建筑的地域 适应性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传统聚落的 传承、保护和发展以及对适应地域环境的 现代绿色建筑的营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郦大方  李林梅 《华中建筑》2010,28(2):159-165
该文旨在介绍和分析地处藏文化边缘地区安多民系特有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主要基于2007年对阿坝县38个典型村寨实地调研的第一手测绘成果,并结合地图和卫星图共同进行分析,总结出其聚落形态的核心特征——无中心式空间形态。此同时还探讨了当地传统部落制度、土地制度和民族习俗对该特色聚落形态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对村寨景观的研究就是对当地历史、文化、生活的传承以及将其与现代化发展的融合,而着眼于少数民族村落的村寨景观的研究却是村寨景观研究发展历程中较薄弱的一点。研究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景观的目的从风景园林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对湘西湘西少数民族村寨景观形成的民族地域性背景以及村寨景观发展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收集、归  相似文献   

11.
以苗寨吊脚楼为研究内容,从聚落形态、结构、造型、布局、装饰装修符号等角度研究了吊脚楼的特征,通过吊脚楼的特点,分析了苗族的民居文化特色,对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筑景观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面临着景观特色流失的问题,因此对聚落建筑景观基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某一民族地区内建筑景观的空间差异,以湘西多个苗族传统村落为考察对象,基于景观基因图谱探究不同地域苗族建筑景观的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于环境适应性,湘西苗族建筑景观主要有岩溶台地深苗区土石建筑、熟苗区砖木建筑、岩溶谷地深苗区混合建筑和浅苗区多开间木质建筑4种类型。自然环境要素、社会环境要素、经济基础要素和文化交流要素等是导致苗族传统建筑景观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哲  陈妙 《重庆建筑》2021,20(11):19-22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聚落进入转型时期,聚落空间形态也随之发生改变.湘西通道县高团村是典型的侗族古村寨,是百里侗文化长廊的重要节点,该文以高团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史料考证的方法,研究高团村聚落空间形态及其演变过程,探究其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高团村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分为形成初期、发展时期、逆向发展时期和稳定时期四个阶段,自然环境、社会组织结构和经济技术是导致高团村聚落空间形态发生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湘西苗族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独特,在各文化板块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拥有自己特色的宗教文化体系.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湘西苗族的传统宗教和祭祀文化也存在着较为鲜明的文化特色.本文基于宗教文化视野,根据国内已有的文献资料,对湘西苗族传统建筑祭祀空间展开研究,详细论述在祭祀文化影响下苗族传统建筑祭祀空间的布局与装饰特征,阐...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13)
湘西文化源远流长,而湘西鼓文化是湘西文化中一个特别的符号,其代表着湘西人民的风采,表达着湘西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是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从湘西文化底蕴的角度,研究湘西苗族文化多与湘西鼓文化的连带作用。通过探讨湘西地区文化特色对湘西鼓文化的影响,提出传承和发展的思维,提出结合湘西文化底蕴与湘西鼓文化的传承方式,为湘西鼓文化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从而使湘西鼓文化传承与发展更加长远、更有活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漳浦诒安堡聚落的实态调查基础上,通过民居们在祭祀活动和日常活动的空间行为深入观察记录,对其公共空间及其行为活动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正确的传承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地域文化及特色,并启发更符合村民需求的人居环境营造。  相似文献   

17.
董丽  安红菊  张宇 《住宅产业》2022,(12):19-22
少数民族村寨是体现民族地域特色的重要文化景观和历史记忆的载体,随着城镇的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村寨空间形态被破坏。因此,需要对其空间形态及其影响机制进行研究,便于民族村寨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本文以辽东地区满族特色村寨为研究对象,结合人类社会学,利用形态指数、空间句法等量化分析方法,从村落的宏观分布特征到个体聚落的空间形态结构,揭露辽东地区不同地理环境对满族村寨聚落空间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各不相同。为了发掘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笔者通过传统聚落公共空间概述,对广西桂北侗族传统村落的聚落公共空间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其空间形式,为现代民族村落的公共空间建设形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刻画黔东南苗族聚落在城镇化、旅游化作用下公共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分别以乌冬苗寨、郎德上寨为例,以村民日常活动行为为基础,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以"空间"为"节点",以"村民日常活动行为轨迹"为"联结"构建公共空间复杂网络模型,分析对比其节点聚集度、模块化分析、联系强度等指标所反映的功能、层级、关联、布局结构特征.研究结...  相似文献   

20.
城镇建设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地域文化特色的传承与发展,而当地的传统聚落为特色城镇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因此对传统聚落景观的研究十分必要。川南苗族传统聚落分布于四川盆地南部,因其历史悠久、保存完好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选取泸州市叙永县木格倒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测绘、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定量与定性研究法,从聚落选址、空间布局、建筑及园林景观等方面对聚落景观进行研究,由此归纳出川南苗族传统聚落景观特征。研究结论以期为保护和利用川南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城镇建设中传承川南少数民族地域特色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