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本文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发动机悬置系统稳健优化设计为研究课题,以发动机悬置系统能量解耦作为本研究的参照目标,以悬置刚度参数为设计变量,考虑各种因素对悬置刚度参数灵敏度的影响,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采用遗传优化算法对发动机悬置系统刚度参数进行了稳健优化设计,并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的降低发动机悬置系统能量解耦度对悬置刚度参数的灵敏度,有效的优化设计了发动机悬置系统,提高了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安装误差、测量误差及老化等原因导致悬置刚度在其设计值附近产生波动,使得悬置系统的频率和解耦率与其设计值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偏差。文中采用区间数表征悬置刚度、悬置系统的频率及解耦率的不确定性。为提高悬置系统解耦率及频率配置的稳健性,提出区间型稳健优化模型对悬置刚度进行稳健优化设计。对某机床伺服电机悬置系统的稳健优化结果表明,稳健优化方法可以较大幅度提高悬置系统在垂直和绕电机轴方向频率配置的稳健性。对优化结果进行了水平分析,验证了稳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柴油机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设计主要是通过合理设计悬置元件各向刚度、位置以及角度,以提高系统各向能量解耦度,并使各向自振频率落在期望值内。建立了以提高悬置系统解耦度和各向谐振频率与期望值接近程度为目标的悬置系统优化设计数学模型,采用自创的基于敏度的优化算法,通过自动迭代计算,快速准确地找到悬置元件刚度、位置与角度的最优设计方案。某柴油机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算例结果表明本方法优化效果明显。改善了悬置系统的减振、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4.
建立动力总成6自由度模型,以能量解耦为优化目标,系统频率分布及悬置各向刚度比值为约束,悬置各向刚度为变量,采用遗传算法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运用Monte Carlo方法对结果可靠性进行验证。最后通过实车测试验证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5.
悬置系统设计的核心是合理设计悬置元件的位置、角度和刚度,以提高悬置系统各向谐振模态解耦度,并使各向自振频率分别避开发动机怠速频率、车架、车身各向自振频率等,从而提高悬置系统的隔振效果。在悬置系统模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提高悬置系统解耦度和各向谐振频率尽可能接近期望值为目标的悬置系统自动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以某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为应用案例,对其悬置元件的位置、角度和刚度进行自动优化设计计算,获得了预期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ISIGHT软件对某大微客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解耦优化。建立了悬置系统6自由度模型,以悬置系统6自由度解耦率最大为优化目标,各悬置的刚度、位置参数为设计变量,建立了悬置系统鲁棒优化模型。采用一阶泰勒级数展开方法计算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统计特性,组合修正可行性方法和混合整数最适法算法求解6σ鲁棒优化问题。将优化解视为具有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应用蒙特卡洛法对悬置系统进行鲁棒性分析,验证了鲁棒优化结果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一款国产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率偏低和振动频率分布不均的情况,以各主方向上解耦率最大为优化目标,悬置三个主方向上的刚度为设计变量,在特定的约束下利用确定性优化技术提高其解耦率。对确定性优化结果进行蒙特卡罗模拟,确定性优化结果的稳健性不足。针对稳健性不足的情况,采用6σ稳健性优化方法对确定性优化结果进行稳健性优化,并对结果进行了蒙特卡罗模拟。结果表明,基于质量工程的悬置刚度优化提高了系统的解耦率和稳健性,具有较强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某四缸发动机模态解耦率较差的问题,对发动机悬置系统模态进行优化设计。首先通过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6自由度发动机悬置系统模型,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计算。以悬置元件的刚度和位置参数为主要设计变量,悬置系统模态能量解耦率为优化目标,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优化后,发动机悬置系统的解耦水平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测量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相关参数.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了该悬置系统仿真模型,并对怠速工况进行仿真,得到各悬置加速度响应曲线;搭建了悬置系统试验平台,测试了各悬置元件怠速工况下振动响应,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作比较,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利用ADAMS/Vibration模块,根据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能量解耦理论,以悬置系统各悬置元件刚度为设计变量,以固有频率合理匹配为约束,选取动力总成在激励作用方向能量解耦度的提高为优化目标.结果表明,仅以刚度为设计变量在一定程度可以实现解耦度的提高,要达到完全解耦,还需考虑其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建立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研究三缸发动机平衡策略及其对应的悬置系统匹配优化设计。基于发动机平衡策略及激励力分析结果,选取悬置元件刚度为设计变量,以各方向解耦率最大为优化目标,以固有频率合理配置为约束条件,构建悬置系统优化设计模型。结合拉丁超立方设计抽样拟合RSM近似模型,利用多岛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得到约束条件下最优解,并对结果进行了稳健性分析。悬置系统关键自由度方向的解耦率大幅提升,利于动力总成振动控制,基于系统解耦率的悬置刚度的稳健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5,(12):1940-1946
基于多目标优化理论,建立了一种发动机悬置系统优化设计模型,通过悬置刚度和位置参数的合理设置保证了主要振动方向上的能量解耦率最大化。分别以发动机悬置系统垂直方向和绕曲轴方向的能量解耦率最大为优化目标,以悬置刚度参数和位置参数为优化设计变量,考虑固有频率和动力总成参数的约束,构造了悬置系统六自由度模型,并利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该系统进行多目标优化。最后该方法被应用于某型汽车发动机的悬置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2.
根据某国产商用车悬置系统测量的各项参数,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6自由度的动力学模型。运用能量解耦原理法及序列二次规划优化算法,以悬置系统各阶固有频率、动力总成质心位移和各悬置元件刚度为约束条件,以振动能量解耦率为优化目标,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运用能量解耦法能使悬置系统取得良好的解耦效果,改善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3.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对汽车的平顺性、发动机的工作性能等都很重要.为了能够提高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性能,应用拉格朗日法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数学模型,用MATLAB编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频率和能量分布矩阵程序并在优化之前在ADAMS中建立模型仿真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并利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悬置系统刚度进行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对悬置刚度进行优化能有效提高解耦率,从而改善系统的NVH性能.同时利用MATLAB/GUIDE工具箱建立通用的悬置固有频率和能量解耦率图形用户界面.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某商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在试验获得某商用车动力总成惯性参数的基础上,利用能量解耦法计算获得了该系统的固有频率及各阶频率的能量分布,并针对其计算结果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运用Matlab编写程序对后悬置刚度进行了优化,获得了该悬置的理想刚度值,最后对新悬置系统的频率分布及解耦率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5.
以某中型客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前端附件影响的动力总成—空调压缩机—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ADAMS软件计算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刚体模态,进行了悬置系统刚体模态关于悬置动刚度、安装位置和角度等参数的变化历程分析,发现悬置系统刚体模态对悬置安装角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基于能量解耦法对各参数进行优化,使各自由度能量解耦水平显著提高,从而改善悬置系统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介绍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基于TRA进行布置的正向开发过程,并给出了各悬置每个方向刚度的设计原则和悬置点位置布置方法。某款动力总成的正向开发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悬置系统的初始设计频率和解耦频率可以完全吻合,且各个方向的模态解耦率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7.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中悬置刚度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耦合严重的问题,建立了该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六自由度模型,通过ADAMS/Insight模块对悬置元件的各刚度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以分析找出的主要敏感参数为设计变量,结合振动解耦理论,以提高系统解耦率及使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扭矩轴和弹性轴平行为目标,对该悬置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前后车辆进行了路试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悬置系统隔振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说明通过对相关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减少设计参数,可提高优化效率。  相似文献   

18.
汽车悬置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舒适性。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能量解耦方法成为设计悬置系统的重要方法。基于能量法,人们设计了各种计算机程序,对提高优化效率有很大的帮助。机械系统分析软件ADAMS中的ADAMS/View模块可以很方便地建立需要的动力学模型,ADAMS的振动分析求解器(Vibration)能够对各种振动状态进行计算,可以输出各模态的能量分布,非常适合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能量解耦分析。再配合matllab计算软件,则可以对现有的悬置系统进行优化。本文介绍了能量耦合方法的原理,并采用该原理,针对韩国现代H100车型的悬置系统进行了模拟仿真和优化。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型挖掘机怠速工况下出现动力总成晃动较大的现象,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能量解耦方法,以悬置系统的动刚度为设计变量,以悬置系统的模态频率为约束条件,以主要激励方向的解耦率为优化目标,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系统的关键方向解耦率最大提高了20.2%.分别对优化前后的悬置系统进行了振动测试,结果显示优化后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介绍悬置系统在发动机舱的布置方法,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选择悬置系统的原则,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刚度和频率进行设计分析并进行了振动解耦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