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针对岭南乡土建筑改造中存在的现状问题,通过运用田野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定性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为辅的方法进行研究,从采用生态节能材料和技术、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和创新建筑空间研究实现乡土建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从建筑形态文化和乡村肌理的传承、传统建筑空间文化的传承、建筑材料与技术文化传承研究乡土建筑文化可持续传承的方法,从建筑与村落整体环境融合、建筑与村民活动结合、建筑与商旅文创产业结合研究建筑与乡村整体环境可持续规划的方法,从而达到有效保护岭南乡土生态环境,传承活化岭南乡土传统建筑文脉和乡土文化特色,使建筑与乡村整体环境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解析与诠释新加坡基于地区气候的绿色建筑营建策略的传承与发展,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迪。从新加坡地区特定的气候环境出发,解析了其传统建筑的气候应对策略,重点从平面布局、建筑材料、通风设计、建筑生物气候界面等4个方面分析了新加坡当代绿色建筑营建策略对传统地区建筑原型的转译与实践发展。新加坡绿色建筑实践充分体现了传统生态智慧在当代的传承与延续,并以今天的设计手法和技术手段适应了当代建筑体量、功能需求的改变。"原型-转译"能够传递并继承传统技术经验,有益于创造出适应环境、节约能源、地域特征鲜明的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3.
绿色建筑在关注节能减排等绿色性能和技术的同时,应注重传承当地文脉、延续场所精神,将建筑绿色性能与地域文脉相整合,鼓励绿色建筑地域化发展。从中华建筑文脉传承的视角,通过构建富含文脉要素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选取经济发达地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进行试评,并将文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测评文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旨在进一步补充和丰富我国绿色建筑的内涵,并为目前建筑创作和设计的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梳理分析英国BREEAM、日本CASBEE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与建筑文脉相关的绿色建筑评价条款,分析各评价指标的评价方式及权重,研究文脉要素、环境品质营造与绿色建筑性能的关系,并与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进行比较,探讨传承地域文脉的绿色建筑评价方法体系,促进绿色建筑地域性实践。  相似文献   

5.
摘要 解析与诠释新加坡基于地区气候的绿色建筑营建策略的传承与发展,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迪。从 新加坡地区特定的气候环境出发,解析了其传统建筑的气候应对策略,重点从平面布局、建筑材料、通风设计、建筑生 物气候界面等 4 个方面分析了新加坡当代绿色建筑营建策略对传统地区建筑原型的转译与实践发展。新加坡绿色建筑实 践充分体现了传统生态智慧在当代的传承与延续,并以今天的设计手法和技术手段适应了当代建筑体量、功能需求的改 变。“原型 - 转译”能够传递并继承传统技术经验,有益于创造出适应环境、节约能源、地域特征鲜明的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6.
随着绿色建筑的广泛应用,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日益明显。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从地域文脉的观念制度和器物切入,从自然观念、营建技术和空间组织三个方面总结传统建筑中蕴含的绿色营建智慧,并将其与当代绿色建筑结合,为基于文脉传承的当代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指出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没有体现文脉要素的传承。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上海案例——沪上·生态家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承载于建筑中的文脉要素及其传承价值,并与现有绿色标准进行对应分析,提出GB/T 50378─2014的3种修正方式。这些研究成果为传承文脉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修正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推动绿色低碳县城建设有利于促进县城建设提质增效,推动县城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施。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城市绿色低碳的发展经验,以影响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主要因素为切入点,结合城区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从生态安全与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与建设模式、绿色建筑与既有更新、绿色节约型基础设施、公共环境与文化传承、智慧县城与社会治理六大方面构建相应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以CASBEE为主,通过对日本的CASBEE、美国的LEED和中国的GOBAS三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在核心理念、评分方式和评估结果表达三个方面的比较分析,期望能对建筑各专业工作者的绿色设计有所帮助。还从设计工作的角度对三个评估体系进行了阐释,在问题与期待中指出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面向设计型绿色建筑设计手册。  相似文献   

10.
从绿色建筑的内涵出发,将日本、澳大利亚与我国绿色建筑政策实践进行比较,指出我国绿色建筑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政策法规体系、探索灵活多样的绿色建筑奖励机制、鼓励绿色建筑产业相关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大力提高全民对绿色建筑的应用和认识等方面来加快我国绿色建筑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绿色建筑的国际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最节约能源、最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在最低环境负荷情况下,建设最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筑技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传统建筑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是延续民族文化与地域建筑文化的必要举措。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建筑的物质遗产保护与建筑师对传统建筑技艺的创新应用三个层面论述了当今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发展方式,并以南京地区两个实践项目为例,诠释了砖与竹材料的具体应用、设计及其中对传统建筑技艺的当代演绎。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比较了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与对绿色技术和产品的应用。从绿色建筑的设计、材料、施工方式等方面论述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上海、江苏和浙江的地理气候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绿色建筑总体发展情况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但在相似背景下三省市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了不同的绿色建筑发展方式。通过现场调研、绿色技术应用情况统计分析和政策措施比较等研究工作,总结三省市在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不同发展方式及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为该地区的绿色建筑深入与健康发展提供技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域性建筑具有鲜明的“形式本位”的特点,研究极具地域的传统绿色营建智慧,不仅是响应国家发展绿色建筑的号召,也是对建筑地域性的重视,对本土文化的追溯。基于对徽州地区宗祠建筑的追溯和传承,通过对徽州地区30座宗祠建筑的实地调研考察,分析总结出徽州地区宗祠建筑四种规划选址方式,包括:中轴核心、负阴抱阳、阴阳相悖和正寝之东,并进一步从外部环境到建筑本体,剖析归纳出徽州地区宗祠建筑的5个绿色营建技术,最后运用软件对其进行模拟验证。验证表明:加快宗祠建筑周围的换气通风、调节光照时长和排水方式,对其环境优化具有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岭南建筑在历史进程中结合独特文化特征不断融合发展,呈现出了独特地域文化特征及绿色建筑特质。现代岭南建筑创作应借鉴传统岭南建筑在不同层面适应环境及气候的营建策略,在传承、弘扬岭南建筑地域特色及绿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新的营造方式和材料技术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对岭南建筑的创作经验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总结,为创造出适应岭南气候特点、具有岭南文化内涵、反映时代特征的现代岭南绿色建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历史,基于绿色建筑的类型,从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两方面,阐述了绿色建筑的环境布局方式,并说明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的内容,提出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建筑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与长足发展,利用全生命周期法计算的绿色建筑的节能成本是评价建筑节约化程度的重要标准。本文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采用资源价值理论,以华北地区绿色建筑实例数据为基础,对现有的屋顶绿化、中水回用、太阳能采暖、智能空调系统和现代化绿色建材与绿色施工方式等低碳技术进行了成本分析与效果评价。研究从系统观念出发,对绿色建筑工艺组合进行了优化,从绿色建筑标准的角度上,分析了优化后系统的减碳效能,验证了绿色建筑技术减碳效能的可操作性,为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19.
在保障性住房中推行绿色建筑,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资源能源消耗,提高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舒适度,同时也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良好契机。针对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的现状与问题,从绿色建筑技术管理、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方式、绿色建筑物业管理服务3个层面提出了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策略,旨在为弥补绿色建筑推进中的"短板",实现绿色运营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动态资讯     
<正>·声音·仇保兴(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从绿色建筑普及化来推动绿色建筑成为趋势。不少市民对绿色建筑认识不够、概念模糊,应该让老百姓参与绿色建筑的设计和运行,从绿色建筑普及化来推动绿色建筑将成为趋势。同时,我国绿色建筑应该是低成本的,与工业化水平相伴、与人均消费水平相适应,盲目引入国外的绿色建筑模式不能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我们要走出自己的发展路径,找到适用的技术和低成本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