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陈新宇  陈逸芝 《给水排水》2003,29(12):56-59
简要介绍了度假村的给排水和消防设计的特点。提出了在建筑单体较为分散 ,且建筑群体周围无市政给排水管道的情况下 ,解决其生活、消防给水系统的压力、水源及雨、污水排放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
曲申酉  肖睿书 《给水排水》2004,30(10):107-110
扼要介绍了国家标准图02SS405—1~4《给水塑料管安装》的编制工作,重点、阐述了给水塑料管管材工作压力的选择、管道连接、管道伸缩补偿、管道支架合理设置、管道安装方式、分水器配水技术、小区室外给水管道安装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气、液相连续性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结合管道几何特点提出并建立存气给水管道水头损失计算模型,通过算例分析气体存在对管道水头损失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给水管道中最终存在的两相流型为间歇流;水平管道中,气体进入使管道出口压力波动升高,随着气体量的增加,管道水头损失逐渐下降;下降管道中,气体存在使管道水头损失急剧增加;由于下降管道中气体运动速度更慢甚至静止,气体在给水管道中更易表现为水头损失增加;气体在管道中压力-速度相互耦合,两者相互产生波动影响,不利于供水管网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指出消防给水系统应引用压力管道常用的设计压力术语,分析消防给水系统设计压力与竖向分区压力的关系,认为应根据系统组件的公称压力、经济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确定竖向分区压力和系统给水形式,并提出解决系统超压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斌 《给水排水》2002,28(5):90-91
引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虽经过多次修改补充 ,对消防给水设计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 ,但笔者在工程设计实践中仍常遇到一些困惑难解的问题。为此 ,提出来与各位同行探讨。1 探讨1 1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管径确定“建规”第 8 3 1条条文说明指出 :“设置消火栓的消防给水管道的直径 ,应由计算决定。”笔者曾为一住宅小区设计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室外消防给水采用低压给水系统 ,消防用水由城市给水管网供给(室内消防给水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 ,消防用水由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及消防水泵提供 )。由于“只有一条进水管 ,且消…  相似文献   

6.
苟俊英 《给水排水》2012,38(7):95-97
介绍了给水管道维修的传统工艺和采用堵漏器的方法,采用堵漏器相对于传统工艺能大大节约施工时间、降低劳动强度、缩短停供时间和减少水资源损失。堵漏器的结构及材质适宜于给水管道的使用环境要求。结合实际应用,介绍了采用堵漏器连接需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
针对已建市政混凝土排水管道接口渗漏严重的现象,首先分别采用水泥砂浆刚性材料、橡胶圈柔性材料对接口进行填充,然后通过自制的试验装置在不同水压条件下测试了接口的渗漏量,分析其渗漏规律,最后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和孔隙率试验对砂浆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无论入渗还是出渗,在不考虑水质影响因素下,时间长短对管道接口的渗漏速率基本无影响。接口渗漏速率和水位压力的关系符合托里切利模型。其中普通水泥砂浆刚性接口渗漏情况比较严重,降低水泥砂浆填料水灰比或适当添加外加剂,可以降低管道刚性接口的渗漏速率。采用橡胶圈等柔性接口需加以砂浆或密封胶封口时,相比水泥砂浆接口总体防渗效果更好,但应保证橡胶圈受压变形后仍能完全填充接口。  相似文献   

8.
苏海斌 《中华建设》2012,(7):270-271
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给排水施工中如何做好质量控制至关重要。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建筑结构复杂,管道内静水压力大,要求管材及配件强度高,而且对防噪声、防震等性能要求高,因此对管道支架、管材接口施工等要求十分严格。本文结合作者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碰到的问题,重点探讨了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策。高层建筑中的给水排水管道数量多,有生活给水管、消防给水管、污水排水管、通气管、热水管、回水管和中水管1.管井内管道安装  相似文献   

9.
给水聚丙烯管的运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永清 《人民长江》2003,34(3):21-22
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是国际上一种新型化学建材,与钢管、铜管相比,具有卫生、质轻、耐压、耐腐,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给水聚丙烯管一般以输水水温、工作压力、使用寿命3个方面来确定工作条件,聚丙烯管材的允许压力随温度变化而变动较大.给水聚丙烯管道安装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①管道基本连接方式为热熔连接;②该管道膨胀系数较大,安装时必须考虑管道伸缩变形;③热水管道按规定需设置滑动支架;④热水管道直埋暗敷时,要防止管壁温度过高引起的墙体开裂.给水聚丙烯管材的运用能节能,保护生态环境,因而在工程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20 0 3年 3月 6日~ 7日由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主持 ,在北京召开了国家行业标准《建筑给水聚乙烯类(PE ,PE -X ,PE -RT)管道工程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送审稿审查会。“规程”是由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上海建筑设计科技发展中心等单位编制的。“规程”将聚乙烯类三种材性基本相同的给水管材 (PE ,PE -X ,PE -RT)进行归类 ,编在一个规程里 ,在标准编制中是一个突破。“规程”主要内容包括 :总则、材料质量要求与检验、材料运输及贮存 ,管道布置与敷设 ,热变形计算及补偿、水力计算、管道连接、施工安装、水压…  相似文献   

1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提出消防水泵扬程计算、消防水泵性能要求、消防给水系统工作压力及系统最高工作压力等一系列参数要求,通过推理、计算得出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一次供水高度,并分析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消防系统管道壁厚与连接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消防系统压力、管道壁厚及连接方式的要求,对薄壁钢管、普通钢管、加厚钢管及无缝钢管的管道壁厚进行了比较,提出消火栓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不同的给水分区下,宜采用的管材及连接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梳理机坪消防过程、机坪消火栓保护范围、机坪消火栓设置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对机坪消火栓设置原则进行了讨论,最后根据设计实践总结了机坪消火栓的设置原则及注意事项,并对《民用航空运输机场飞行区消防设施》(MH-T-2007)机坪消防的相关规定做了进一步修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稳压泵的压力设定和扬程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压泵的压力设定值决定于稳压泵扬程,稳压泵的扬程一般不另行计算,而是采用消防主泵的扬程,其原因在于设置稳压泵的目的是使消防给水管网的水压稳定。而在集中稳高压给水系统中,这样确定的稳压泵扬程及设定压力值,往往使消防给水管网始终处于较高压力工况,因而使管网内水压与管道及其接口的承压能力这一对矛盾趋于突出。从保证最不利处灭火设施水压要求这一基本前提出发,提出确定稳压泵扬程和设定压力的新思路,并按3种情况分别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15.
安斌 《长江建设》2014,(1):144-145
CPVC以及PPH管道作为新型耐腐蚀性材料,因其卓越的耐酸碱性以及可靠的连接性能,近年来在钢铁合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沙钢冷轧1 420酸轧生产线及推拉酸洗生产线、酸再生站由于系统为酸性介质,大量采用了非金属管道,其中PPH管道应用最为广泛约有8000米,CPVC管道约1500米,本文重点介绍PPH管道和CPVC管道施工技术以及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6.
主要探讨了居住小区室外生活给水、消防管道设计,包括小区引入管和水表、小区室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道管材附件、减压阀等的选择计算。  相似文献   

17.
给水管材多采用承插铸铁管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接口均采用填料连接,其粘着强度远远低于管材。当充水进行压力试验时,管内各点水压是均布的,只有水流方向改变或水流受阻时,水压才失去平衡,管内截面轴向水压合力推向管壁,则管件接口就有拉脱的趋势。为了保证管道安全运行,该处必须设置支墩来传递水压合力。实践证明:管道水压合力被接口粘着力抵消一部分后,由支墩传到土体,借助土壤的反作用力来平衡。因此管道接口材料的粘着力和土壤的反作用力就成了支墩设计的两个主要因  相似文献   

18.
结合水电四局信息咨询中心大楼工程具体情况。介绍该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安装工艺及施工技术。从给水管道、排水管道、地温中央空调管道、管道支、吊托架、管道附件及接口等方面论述在信息咨询中心大楼给排水系统安装过程中着重注意的问题。以保证给、排水及地温中央空调管道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9.
输水工程压力管道设计是水利工程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管道设计是对管线、管材选择、管径设计及管道埋设四方面的整体分析。文章结合引黄工程连接段输水工程就压力管道设计进行论述,分析管道设计合理性,以期为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居民小区的给排水总图的设计是保证整个小区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给排水总图的设计是一项工作量较大的工作,在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本专业管道的平面位置和标高,而且还要考虑其它专业管道的平面位置和标高。如:煤气管、供热管、电力电缆、通讯电缆等等,加上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消防管等,错综复杂。现结合本人实际工作,对居民小区给排水总图的设计谈一些建议。(1)在以往的单体给排水设计中,给排水管道和消防管道只是在一层平面简单的反映,至于怎么样与总图连接却1.建筑单体与总图的连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