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指出四川历史文化名镇的环境空间充分展示了当地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文化氛围,研究其空间特色,对新的历史时期四川传统城镇的发展与保护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从"面""线""点"状空间入手,对四川历史文化名镇总体规划布局、街巷与水系空间和名镇古建筑的特色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正处于从"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过渡的阶段,历史文化资源和土地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平衡"城市记忆保护"与"空间集约型利用"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从历史遗产保护、城市文脉传承、生态景观设计、建筑室内外空间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可行方案,为城市未来景观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下对拥有独特文化旅游资源的村庄,在规划编制的思路上应该从"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安居乐业""维续文化""环境宜人""设施齐备"等六方面进行统筹性分析思考。以村庄产业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作为两大抓手,以旅游业结合农业形成产业联动作为村庄产业规划的落脚点,以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功能结构、文化资源保护、景观风貌保护等内容作为村庄建设规划的核心,全方位地对文化旅游型村庄进行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4.
鼓浪屿是一个独特的历史国际社区,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鼓浪屿文化遗产的承续复苏和保护利用面临极大挑战,其空间格局、建筑形态、文化特质、社会生态等如何在新的现实条件下得以历史性尊重和可持续更新,成了一个重要命题。文章以鼓浪屿音乐厅片区改造为例,提出文化遗产地"细胞单元"联动复兴理念,以及"空间形态微整治""建筑形态轻干预""商业业态缓升级""文化特质慢激活"等更新策略,为当代鼓浪屿的遗产保护、文化传承、现代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实验性探索。  相似文献   

5.
城乡文化资源名录正逐年增多,文化资源保护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如何避免盲目性、碎片化保护,而对资源进行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成为当前紧迫问题。在解析川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构成基础上,利用GIS空间统计技术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产业因素3方面解析形成原因,提出"点-轴-群"保护格局、特色文化保护单元、区域旅游协同等保护措施,探索区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建设、文化传承、市民记忆、名片宣传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在高速发展阶段下,历史街区保护存在着重要的问题。日本作为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也是亚洲最早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国家,在历史文化保护意识方面启蒙较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通过介绍日本社区营造的案例——岐阜县古川町,详细的介绍日本古川町使用"社区营造"的保护方法对传统地区进行保护,并从"文化营造""提高市民地位""丰富保护模式""发挥NGO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当前我国街区保护提出一些建议和启示,以期为中国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作为全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杨妍  王晔  敬宏愿 《规划师》2006,22(4):45-48
台州市黄岩区西江河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功能定位为体现黄岩当地风土人情的历史文化长廊、城市休闲活动的载体等.规划确立"历史的环""现实的环"两个主题,通过强调滨水空间的共享性与渗透性、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再现、水的利用与多样化的岸线设计,以及市政道路的线型调整等实现滨水地区的复兴.  相似文献   

8.
平遥县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平遥古城"是其最为知名的历史文化资源。除平遥古城外,平遥县域内广大乡村地区现存有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亟待保护和开发,从而改善平遥县"一城独大"的旅游空间格局,使平遥旅游产业发展惠及全县。本文立足于平遥的丰富历史古籍,通过文献研读挖掘平遥县域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具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价值的乡村进行科学评价,便于对平遥县乡村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武当山历史脉络的梳理,从以"神话"为主题的"人间""仙境""天国"格局,以及遵循"皇权中轴"三重空间代表的宫观布局两方面,分析明代皇权对武当山空间布局的影响,对武当山的空间保护与建筑文化传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多维度挖掘其空间特征有助于促进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基于对"城市人"理论的理解,以张谷英村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梳理、实地访谈和踏勘,从特定的"人""时""空""事"4个维度对研究对象进行剖析,提炼出特定"时""空"下影响研究对象的主要文化基因及其内在特性,归纳出"典型人居"在空间上表现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文化基因的视角分析了"典型人居"与"典型城市人"的匹配。"城市人"理论为传统村落空间特征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王浩  戴彦 《城市住宅》2021,28(3):76-79
立足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剖析历史村镇振兴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梳理现阶段历史村镇在乡村收缩背景下所面临的困境:静态的保护模式、粗放的发展方式、单一的参与主体.在对"历史村镇活化"进行国内外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总结"活态传承"的内涵特征,将活化的核心确立到历史村镇文化价值的动态传承上,分析历史文化价值与"三生空间"的耦合关系,对历史文化价值语境下"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3个维度的振兴路径进行谋划,探究"活态传承"模式下历史村镇的振兴思路,统筹考虑"传承""发展""参与主体"3个方面,实现"精明活化".  相似文献   

12.
恭城莲花镇作为我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录中唯一的瑶族特色小镇,立足其瑶族艺术文化进行特色小镇建设是尽其所长,也是新时代下国家对民族特色小镇建设的期许。在概念性设计内涵的启示下,莲花瑶族艺术特色小镇采取概念性设计方法,即以中国文化之艺术精神的引领为理念,挖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资源、可转化的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与地利人和的旅游市场资源,寻求"彰显历史,合理保护修缮""立足传承,打造品牌节庆""依托市场,提升服务品质"的品牌建设路径,实施"原生"形态、"再生"形态和"衍生"形态设计手法,实现瑶族艺术特色小镇的打造,为瑶族村寨的建设与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立足当前城乡遗产保护从"资源保控"向"文化传承"的观念导向转变,聚焦山地历史城镇地域景观基因的保护传承问题。针对传统历史城镇形态保护方法"依形套式、附形失韵"的问题瓶颈,提出基于景观基因"双系统"识别解译的历史城镇空间特征保护与文化气韵传承关联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城镇景观的格局关系、簇群形态、街巷空间、建筑风貌和地域文化的哲学基础、发展观念、实践思维、气质品性等方面,系统识别、解译了山地历史城镇的"空间基因"和"文化基因";并据此提出山地历史城镇景观基因配对关联的保护传承措施,以拓展既有遗产保护研究的理论认知,为山地历史城镇地域景观、文化的特征识别与保护传承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4.
朱晖  李璐颖  李哲林  郑佳芬  刘垚 《规划师》2022,(12):154-160
历史文化保护与红色文化传承是近年来国家层面的重点工作,红色文化资源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与更新双重语境下,如何应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地方困境,协调红色文化传承、历史保护、城市发展三重需求是红色文化传承保护与利用面临的现实问题。文章以广州中心城区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保护提升规划与建设为例,通过构建分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空间体系、制定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的规划设计实施全流程行动方案,探索借助城市微更新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与城市公共空间提升的协同治理路径,构建红色资源与公共空间治理有效协同、与城市公共资源充分统筹的长效机制,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与公共服务品质提高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街区因保留传统道路空间肌理、包含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而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对其保护与改造的意义与责任重大。目前国内对历史街区的保护问题存在一定误区,或持"不动"、"少动"的保守态度,造成建筑遗存保护修缮无人问津,历史街区所具有的价值难以向世人展现的局面;或大肆仿古建设,破坏街区价值。为使历史街区重现生机,沈阳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动态更新建设为条件,建立起刚柔并举的保护框架,通过选取节点地区着重控制、带动整体复苏,加强运营管理,从空间塑造、功能置换、资金运筹等多角度探索更新改造策略,最终实现历史街区的复兴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于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城市历史地段而言,更新与保护永远是一对分不开的孪生体,他们貌似相互矛盾却又存于一体。本文借由"对仗"这一我国历史悠远的文人标准,对宁波天一阁历史地段进行了重新审视,进一步发掘其潜在文化价值,并对多种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和景观要素进行"对仗式"整合。在历史地段当代价值自我实现的基础上,对具有历史"语境"地段的城市更新与保护进行了探索,引发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对城市历史空间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张艳玲  肖大威 《华中建筑》2010,28(7):169-171
"文化空间"保护代表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路,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间最直接的纽带。该文把"文化空间"保护的思路引入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中,分类归纳历史文化村镇中的"文化空间",使历史文化村镇中的"文化空间"更清晰,促进历史文化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针对山区旅游特色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内容的综合性、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地形地貌的复杂性等要求,本文以价值研判为导向,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安徽省黟县西递镇为研究对象,着重以"保护历史文化""挖掘特色资源""尝试多规融合""注重镇旅统筹""完善镇村设施""落实近期建设"六大规划策略为切入点,探讨山区旅游特色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前提和基础,开展文物资源和文化空间评价也是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对文物及其相关的自然景观等文物资源价值和文物资源空间进行评价,统筹处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文化创新等问题,并通过"历史文化重点功能区"等空间保障将文化优先的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文章以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的文物保护专项规划为例,针对历史文化重点功能区评价的内容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0.
特色街区作为城市名片传承和彰显着某个时代的精华,也常常因"特色不足""建设老化""业态杂乱"等问题面临更新难题。文章以成都市琴台路街区为研究对象,构建文化复兴视角下的城市更新路径,即发掘片区特色在于它现存着成都历史演进过程中各个时期典型的文化载体,是凝聚历史的片区。因而确定"一步千年,琴台艺术园"总体定位,将文化资源梳理成脉络,并据此重塑空间格局,升级产业业态,形成"文化资源挖掘—产业业态延伸—城市空间支撑"的系统性城市更新思路,以期为类似城市更新规划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