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晰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及其关键来源,构建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在探究装配式建筑减排潜力的基础上,从生命周期阶段、建设与使用活动两个层面分析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分布特征,探讨使用寿命对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取暖、制冷、照明等活动组成的运营维护阶段是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的主要来源;随着使用寿命的增加,装配式建筑年碳足迹先降低后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及低碳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从装配式建筑发展、碳足迹测算及评价、碳排放量研究现状、碳足迹评价体系4个方面,对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碳足迹评价进行梳理。研究表明,传统建筑碳足迹测算以生命周期法、投入-产出法、实测法及质量平衡法为主,而排放因子法作为国际碳足迹测算最有效方法,因碳足迹因子库的建设滞后而难以推广使用,因此建立地域动态碳足迹因子库是进一步完善碳足迹测算的重要内容;装配式建筑的碳足迹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并未深入到物化阶段,导致碳足迹规律研究不到位,应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测算模型,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碳足迹规律,为实现碳减排提供技术支持;现有研究都是以大环境视角为主,对于户型与碳足迹的关系的研究力度较小,亟须对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碳足迹测算标准、碳足迹测算系统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且从各种类型建筑物和不同户型角度进行研究,进一步促进建筑全面降低能耗与碳排放量,为装配式建筑碳足迹评价及节能减排策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苏州地区住宅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PAS2050规范》提供的使用指南,结合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方法,从住宅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剖析建筑材料准备、建造、使用、拆除、建材处置和回收利用等六个阶段的环境影响,并选取苏州地区统计数据计算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为建筑设计师提供指导,也能为评价开发单位、业主、建筑师提供了建筑绿色度评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准确测算,是研究绿色低碳建筑的起点,对各类碳排放源的碳足迹因子的选择以及科学的计算方法,则是量化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基础。厘清了碳足迹因子的概念,对比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权威机构有关化石能源碳足迹因子的研究成果,据此提取其计算碳足迹因子的要点,结合我国化石能源实际情况进行整合,建立化石能源碳足迹因子的计算模型,并利用此模型结合现有的最新统计数据得出目标结果,编制动态化石能源碳足迹因子数据库。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钢结构工业厂房设计、建材采购和运输、建造施工、投产使用、拆除回收等各个环节的碳足迹特征分析,构建钢结构工业厂房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结果表明,钢结构工业厂房在使用阶段和物化阶段的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99%,因此,这两个阶段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阶段。通过探索不同建筑结构形式的工业厂房碳排放量,对比分析不同建筑结构形式的工业厂房节能减排关键因素和阶段。期望通过建立钢结构工业厂房碳足迹核算模型,以帮助企业实现低碳转型,并为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环境危机和缓解国际减碳压力,建筑业应积极使用"碳足迹"评估工具检测碳排"热点"并采取减碳行动。然而当前我国建筑业"碳足迹"评估暂缺乏评估规范与适用"碳排"数据库,使得减碳工作实施困难。2014年10月,我国台湾省"低碳建筑联盟"LCBA创立了全球第一个"建筑碳足迹认证制度"。本研究借鉴台湾省经验提出以下发展策略:优先建立住宅建筑运营阶段的详评系统,并着重消减住宅建筑运营阶段的碳排量;为确保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减少碳排,优先处理"碳排"高但经济贡献小的阶段;建立符合国情的建筑业"碳足迹"评估规范和相关数据库;为促进高效评估的尽早实施,建筑业"碳足迹"的评估规范应平衡评估可操作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7.
杨沛儒  李铮伟 《规划师》2013,29(3):68-74
现有关于碳足迹评估的文献多数依赖由上而下的经济系统输入输出方法对国家范围或区域尺度进行分析,或者局限于应用由下而上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来分析单一建筑系统。如何从街区或小区范围(即城市设计尺度)来评估低碳城市绩效,以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仍然有待研究。研究选取澳门城市中心区的2个面积约为1 km2的街区—新口岸区和佑汉区,进行城市空间形态、建筑类型、能耗与碳排放关系的分析,根据建筑的碳排放和太阳能接受度分析结果,归纳出低碳城市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生命周期评估经过60年的发展,评估体系与工具得到了拓展与完善。我国于1998年引入生命周期评价体系,然而发展至今,主要研究仍以国外相关工具为载体,以材料为对象,难以对建筑设计提供切实有效的分析指导。受评估地点、评估类型、数据库、评价方法的影响,建筑生命周期评估工具具有不同的适用特点。通过对全球范围内各具特色的三种评估工具SimaPro、BEES和AIJ-LCALCW的评估机制、评估流程、数据来源和评估内容的梳理,分析各工具的功能特点与适用性,归纳总结我国在建筑生命周期评估工具研发过程中可以借鉴的思路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以建筑设计前期为重点,贯穿建筑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多目标、多层级的建筑生命周期评估方法、数据来源和工具平台形式,为我国建筑生命周期评估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以清洁生产、能耗限额、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为基础的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和碳足迹等方面,综合全方位评价了铝塑复合板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在节能减碳,实现建筑装饰可持续性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将物化阶段温室气体排放归结为建筑材料、施工机械、运输等三大碳足迹来源,以其构成建筑物物化阶段碳足迹,并基于BIM技术及《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获取建筑的材料及机械工程量清单,运用碳足迹因子法计算三类碳足迹,形成建筑物物化阶段碳足迹计算快速模型。结合案例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与可信性。  相似文献   

11.
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日前宣布与唐山市曹妃甸新区正式签约。通过政府企业合作平台的建设,唐山湾生态城将拥有中国首个智慧生态城市级能效管理平台,可对区域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碳足迹进行有效管理,将智能建筑和绿色建筑进行结合,并完美融合海量  相似文献   

12.
轻钢建筑以其生产过程清洁、材料可回收等优势成为建筑产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切入点,但该看法仅是对单一阶段减排效应的定性认知,关于其全生命周期的节碳成效及节碳成本尚无定量论证。采用LCA-LCC方法,利用eFootprint工具对轻钢住宅及钢筋混凝土住宅的碳足迹进行精确测算,评估轻钢建筑的节碳成效,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技术经济原理对比二者的成本及减排效果。结果显示轻钢住宅相比传统钢筋混凝土住宅可实现全生命周期23%的碳减排,材料可回收利用的特性对碳减排率贡献最大;实现1kg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仅需多支出0.35元,其中产品阶段的节碳成本最高,建设阶段最低。  相似文献   

13.
德国DGNB认证体系对建筑生命周期评估(LCA)提出了要求,并在国际通用的生命周期评估原则及框架下对建筑碳排放以及其他重要的环境排放指标提出了明确的计算方法。建筑生命周期评估包括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以及其他重要的环境排放指标。针对国内某DGNB项目案例,对建筑生命周期评估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结果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生命周期评价通过对建筑产品从原材料挖掘到报废拆除整个生命期的分析,为全面衡量建筑的可持续能力提供了工具。在介绍生命周期评价概念和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生命周期评价三种主要模型(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模型、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模型)的内容与特点进行了总结。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回顾了生命周期评价在建筑材料与部品和整体建筑产品的应用,对生命周期评价在建筑领域中的发展给予展望。研究深入了当前对于生命期评价理论的认识与了解,指明了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在建筑可持续能力评估方面的优点与不足,推动了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在我国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提出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方法包括费用效益法和费用估算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现状。根据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建筑部品全生命周期阶段划分,重点研究绿色建筑部品全生命周期评价技术路线,以及绿色建筑部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成本与效益评价方法。得出科学的绿色建筑部品全生命周期成本和效益的评价方法有利于促进绿色建筑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我国工业化住宅推广进程逐年加速,其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计算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重点,但目前已有研究的计算模型在精细化、高效化方面仍显不足。文章以高层工业化混凝土住宅为研究对象,围绕工艺流程、构件生产和BIM平台3个要素,依照材料生产、集成制造、运输装配、运行维护和拆解回收等5个阶段,构建碳足迹计算模型;选择已建成的10个典型案例,以工程清单复核统计方式对上述模型进行实证校验,修正优化后得到最终计算模型,可为相关工业化建筑碳足迹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理论补充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7.
陶柯妤 《四川建材》2019,(5):256-257
本文对生命周期分析法进行简单的探究分析,论述生命周期分析法对环境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对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与内涵进行分析、了解生命周期法的理论论点及应用、探究生命周期环境评估分析的内容及框架、论述了生命周期分析法的局限与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测算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将建筑全生命周期分为建材生产、运输、施工安装、运营使用和维护更新、废弃与拆除 5 个阶段,分别分析各阶段碳排放的来源,运用碳排放因子法确定各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构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模型,结合广州市某高校办公楼改扩建工程案例,分析各阶段碳排放特点与强度,为建筑碳排放测算研究提供参考。测算结果表明,建筑材料生产和建筑运营维护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最大的阶段,分别占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 30.03%和 68.00%。同时也是减排潜力最大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李静  刘胜男 《建筑经济》2021,42(1):101-105
首先使用REVIT软件建立装配式建筑的BIM模型并获取建筑材料消耗量信息.根据工程量计算规则,结合施工定额与施工机械台班消耗,以及能源及材料碳足迹因子,分别计算三种来源的碳足迹,从而确定装配式建筑在物化阶段所产生的碳足迹总量.选取案例建筑,利用建立的评价模型计算案例建筑物化阶段碳足迹.在此基础上,改变预制率,分别计算不...  相似文献   

20.
超高层建筑结构具有结构体系复杂、结构功能多样、生命周期长、投资量大、持有人固定不变等特点,其全生命周期成本费用包含初始费用、维护费用、灾害失效费用以及拆除费用等多项费用。为了实现超高层结构全生命周期经济利益最大化而采用的生命周期经济评估方法通过方案对比、构件对比、费用项目等多维度对超高层结构成本费用进行管理。使用该方法能够在项目初期就对结构项目进行全面的评估与优化,同时,一个超高层建筑的实例将被引用来说明其有效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