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介绍了安钢汽车用低合金高强钢HC420LA的生产工艺控制,分析了Nb、Ti等重要元素的强化机理,并进行了化学成分设计,通过对炼钢连铸、热连轧、酸连轧、连续退火工艺的合理设定,成功研发了性能稳定的汽车用低合金高强钢HC420LA,其性能完全满足行业需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连退工艺对低合金高强钢HC420LA力学性能及组织的影响,对HC420LA进行了模拟试验,采用连续退火模拟试验机模拟连退生产工艺,研究了不同均热温度、快冷开始温度、过时效温度、冷速对低合金高强钢HC420LA力学性能及金相组织的影响,获得了不同强度及金相组织要求的试验钢,然后用在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3.
利用GLeeble3500对冷轧低合金高强度CR420LA的连续退火工艺进行模拟,研究750℃、780℃、810℃、830℃、850℃五种加热温度和400℃、480℃两种快冷温度对冷轧低合金高强钢板CR420LA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在810~830℃时,均热过程中奥氏体相变形成的铁素体晶粒细小均匀,成品钢的性能最稳定。在400~480℃时效温度控制范围内,温度越高析出的析出物体积分数越高,越有利于降低铁素体的间隙固溶强化程度,达到了改善延伸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道次压缩实验方法,用THERMECH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在1 100~850℃、变形速率2 s-1和变形量10%~50%的应变条件下,对900 Mpa级ULCB钢进行应力-应变曲线和奥氏体形变组织的试验.结果表明,在950℃以下的低温变形中不发牛形变再结晶,随着变形量增大,先出现晶内形变带直到晶粒拉长变形.在1 000℃以上的高温变形中,当变形量大于临界变形量时发生形变再结晶.随着变形量增大,奥氏体再结晶晶粒面积百分数依次增加,形变组织为部分或完全再结晶奥氏体,奥氏体晶粒平均截距的大小取决于形变再结晶奥氏体的晶粒尺寸和面积百分数.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热处理工艺对低合金高强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在连续退火条件下对HC300LA钢进行了模拟试验和工业试验。采用连续退火模拟试验机模拟连退生产工艺,研究了退火温度对低合金高强钢HC300LA力学性能的影响,获得了不同强度要求的试验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分别研究了不同均热时间、快冷冷速条件下低合金高强钢HC300LA的力学性能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低合金高强钢的强度下降,断后伸长率有所提高;随着均热时间的延长,低合金高强钢的强度有缓慢下降的趋势;随着快冷冷速的增加,低合金高强钢的强度增加,断后伸长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热轧船板钢时奥氏体组织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氏体热变形时再结晶规律研究是制定合理控制轧制工艺的理论基础。在试验基础上就一般强度船板钢热变形时奥氏体再结晶百分数及晶粒尺寸与工艺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奥氏体再结晶百分数及晶粒尺寸在不同的温度区域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并借此讨论了制定控轧工艺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介绍柳钢开发汽车用冷轧低合金高强钢HC340LA,采用的在低碳钢中添加Nb、Ti微合金元素的成分设计、冷热轧工艺、再结晶温度、罩式退火工艺等以及产品性能,并实现批量供货。  相似文献   

8.
炼钢生产工艺的进步需要细化连铸钢坯中的极粗奥氏体晶粒。一项研究采用热加工模拟机研究了通过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动态再结晶细化铸态奥氏体晶粒。  相似文献   

9.
通过合金体系设计、实验室试验模拟,以及生产过程控制,获得高强度、高塑性的汽车用低合金高强钢HC340LA冷轧钢带,并实现了订单批量生产,产品各项力学性能指标、表面质量指标均满足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Fe-Nb-Ti-C-N系统, 利用双亚点阵模型对DH36钢中碳氮析出物析出条件进行热力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钛的碳氮化物析出温度为1 380 ℃, 铌的碳氮化物析出温度为1 100 ℃.其中在1 100~1 400 ℃的高温区, TiN为影响奥氏体均热阶段晶粒长大的主要因素.在1 100 ℃以下的低温区NbC、TiC是抑制DH36钢中奥氏体再结晶及再结晶后奥氏体长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基于盾构机轴承套圈用42CrMo钢的等温奥氏体长大模型,并利用相加性原则,建立了该钢在连续加热过程中的奥氏体晶粒长大模型。该建立的模型考虑了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包括建立的在间隔时间(ti-1,ti)内晶粒尺寸di模型以及保温时间ti*模型。通过Gleeble-1500试验机,测试了42CrMo钢(/%:0.40C,0.23Si,0.60Mn,0.016P,0.001S,1.08Cr,0.22Mo)锻坯(终锻温度850℃)以100℃/s加热1000~1300℃,水冷后的奥氏体晶粒尺寸。结果表明,奥氏体化温度由1000℃增加至1100℃时,42CrMo钢奥氏体晶粒尺寸由16.3μm增至30.3μm;加热温度超过1100℃,晶粒尺寸急剧增加,1300℃时,奥氏体晶粒尺寸为112.5μm;奥氏体晶粒尺寸的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不同厚度冷轧低合金高强钢HC340LA力学性能波动较大的问题,对连退工艺下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厚度HC340LA钢的强度水平与退火时间有关,退火时间和退火温度可通过析出强化效果影响产品性能;当平整延伸率提高,产品如有屈服平台,屈服强度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否则始终呈上升趋势.通过退火温度和...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制定船板钢的控制轧制工艺,采用MMS-300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315 MPa级船板钢的热变形行为。结果表明:在高温、低速率、大变形量条件下,315 MPa级船板钢易于发生动态再结晶;随着变形间隔时间的增长,未再结晶温度逐渐降低。如果采用高变形温度、低应变速率和大变形量变形,通过动态再结晶可细化奥氏体晶粒;同时,二阶段开轧温度应低于932℃,通过变形带的生成可进一步细化奥氏体晶粒。  相似文献   

14.
变形温度对ULCB钢动态再结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得800 MPa级和900 MPa级ULCB钢,在1100~850℃进行单道次变形的热模拟试验,变形量为40%,应变速率为2 s-1。将应力-应变变化特征和显微组织观察相结合,分析研究变形温度对ULCB钢奥氏体动态再结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度低于950℃时以形变硬化和动态回复为主,奥氏体形变再结晶主要发生在1000℃以上的高温变形中;奥氏体再结晶百分数随变形温度升高而增加,在1050℃变形后奥氏体再结晶百分数约40%,在1100℃变形后则发生完全再结晶。  相似文献   

15.
通过热模拟试验机、光学显微镜以及硬度试验分析了退火温度对热镀锌低合金高强钢带HC420LAD+Z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得出HC420LAD+Z钢带的再结晶温度为700℃。工业生产结合测得的再结晶温度进一步讨论了退火温度不同时钢带的组织以及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780℃退火时钢带的力学性能最优,屈服强度为467 MPa,抗拉强度为508 MPa,伸长率为24%,富余量适中,满足EN 10346—2015标准和用户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利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C-Mn-Si TRIP钢和C-Mn-Al-Si TRIP钢过冷奥氏体形变过程的组织演变,分析了合金元素和工艺参数对过冷奥氏体动态相变的影响.与等温相变相比,C-Mn-Si钢和C-MnAl-Si钢动态相变动力学明显加快.与C-Mn-Si钢相比,用质量分数约1%的Al替代Si后,C-Mn-Al-Si钢的A3温度明显提高,在相同变形工艺条件下C-Mn-Al-Si钢过冷奥氏体动态相变较易发生,而C-Mn-Si钢动态相变得到的铁素体晶粒比较细小.减小动态相变前奥氏体晶粒尺寸,有利于过冷奥氏体动态相变的进行.提高过冷奥氏体形变时的变形温度或应变速率均对动态相变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实验测定了20MnSi在不同加热速度条件下奥氏体形成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奥氏体形成温度与加热速度近似为直线关:AC3=910-0.7055V。在奥氏体形变过程中,如果奥氏体中的应变积累大于奥氏体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则奥氏体将发生动态再结晶。若20MnSi在轧制道次之间发生了静态再结晶,奥氏体静态再结晶晶粒尺寸与再结晶温度T遵循经验公式d_(SRX)=a×d_0~b×ε~c×exp(-Q/RT),其中a=3.43,b=-0.4,c=-0.5。  相似文献   

18.
摘要: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在温度为950~1150℃、应变速率为0.1~10s-1和变形量为65%的条件下研究了CSP热轧TRIP钢的动态再结晶行为,探讨了初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对TRIP钢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奥氏体晶粒尺寸越小,变形温度越高,应变速率越慢时,TRIP钢中奥氏体越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其中,粗晶试样(初始奥氏体晶粒尺寸为767.54μm)在1050~1150℃内变形时,将发生动态再结晶。其热变形激活能为361539.17J/mol,确定了Zener-Holloman参数与应变速率和温度的关系式,建立了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模型、高温奥氏体流动应力模型和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理论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了一种能准确确定微合金化钢奥氏体静态再结晶临界温度(SRCT)(也就是说再结晶开始被抑制的温度)的一种方法。采用扭转试验并应用反椎法)back extrapolation)确定了分别含有Nb,V、Ti的三种钢在两种应变(0。20和0.35)和若干温度下奥氏体再结晶分数。激活能与温度的倒数的图示表示法使我们能够把每种钢的SRCT确立为应变和奥氏昌粒尺寸的函数。将SRCT与计算的氮化物和碳化物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16Cr2Ni2A大功率机车齿轮钢的成份设计思想,研究了该钢的常规力学性能和特殊性能,建立TTT衅和CCT图,分析了钢中酸溶铝含量与奥氏晶粒度之间的关系,测定了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和末端淬透性曲线。通过产品装车运行效果的全面调研,得出16Cr2Ni2A能满足大功率机车齿轮用钢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