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云 《新材料新装饰》2021,(4):60-60,64
文章分析了窑洞民居建筑的成因,阐述了窑洞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包括窑洞民居建筑的形态与风貌、窑洞民居建筑中的艺术美,研究了窑洞民居建筑的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民居窑洞建筑的装饰色彩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传统民居窑洞建筑进行了色彩的分析,从窑洞的用材、门窗的装饰、建筑的外环境及建筑的形式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窑洞民居建筑中的色彩的研究,对西北地区传统民居的继承与改造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华中建筑》2021,39(9)
我国传统窑洞民居是人类早期文明进步的活化石,是前人理解建筑与环境关系的物质显现,而国内地景建筑在探索初期普遍存在对旧时场景生硬重现、建造表达方式上不够纯熟等问题,导致建筑与它所在的环境存在冲突的现象。基于这一问题,通过大量收集相关案例、阅读文献资料、实践改造窑洞项目等方式融合贯通,挖掘出传统窑洞民居在建筑空间上的特性和蕴涵的文脉、哲学、生态等内在价值给现代地景建筑在建造方式、建筑形态和建筑材料上以启示,结合现代优秀的地景建筑案例,将传统窑洞民居建筑对现代地景建筑的启示升华到新的高度以适应当下的社会语境。  相似文献   

4.
郭斌 《山西建筑》2006,32(24):46-47
介绍了生态、住、屋、居、家、民居等的涵义,阐述了乡土建筑、风土建筑的存在形式及意义,论述了民居中的窑洞建筑形式及生态建设方法,体现了窑洞建筑的优势,指出窑洞建筑是我国民居建筑中的文化宝库之一。  相似文献   

5.
绿色建筑不仅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满足一系列性能指标的要求;重视地方场所的文脉传承、蕴含地域特色亦是其重要内涵.文章以黄土高原窑洞民居为研究对象,重点论述了依据绿色建筑设计原理、"原型"理论、"需要层次"原理和"批判地域主义"理论,通过测试、调查、分析、实践与后评估,揭示了窑洞民居营造"冬暖夏凉"热环境的科学机理,构建了窑洞民居的"技术原型",提出了黄土高原新窑居模式,并在延安枣园建设示范.为促进中国乡村建筑绿色发展、传承地域建筑文化、弘扬中华建筑文明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6.
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历史文化背景决定了铜川地区窑洞建筑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除了双坡面民居建筑外,还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靠崖窑、地坑窑、明锢窑等传统窑洞民居。该文从传承与保护传统窑洞为出发点,通过田野调研和文献分析,对铜川地区的传统窑洞民居进行了系统性的图像采集、数据测量、平立剖和三维结构图的绘制等相关工作,论证并总结出铜川传统窑洞民居的三种形制与结构特征和艺术形态特征。旨在为陕西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及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晋东南采矿塌陷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窑洞民居,总结归纳晋东南窑洞民居的基本形式及特征。根据结果分析其现存的问题,试图从类型学的角度,立足于传统文脉延续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从窑洞民居室内湿热环境改造、室内外通风采光条件改善和建筑结构修复三方面入手,提出新建窑洞民居的保护与再生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燕萌 《城市建筑》2014,(12):240-241
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能将传统窑洞民居改进并提出合理化现代创新理念的拓展是当下与时俱进的主要方向,其建筑核心理念与建筑美学价值是当下最值得思考与探究的课题,这对传统窑洞民居文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国家级传统村落水窑洼村的石窑洞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测绘、问卷和建筑性能分析等方法,学习前人建造智慧的同时,整理发现石窑洞民居普遍存在的通风、采光、潮湿等问题,综合考虑当地石窑洞建造特点、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村民意愿以及改造成本等因素,提出节能改造策略,为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更新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与大地相连人的生活是居住建筑艺术的母体。作为制约生活的传统习惯和风土人情,是决定居住建筑艺术的重要因素。在中国的黄土高原上产生了窑洞民居艺术,这种寓于大自然之中的民居形式,处于色彩调和的阳光下富于阴影的变化。在幽静及古色古香的窑洞村镇中,不能不让人得到粗犷、淳朴、豪放的感觉和领略以高原景色陪衬那长满绿色青苔的朴素的黄土质感美。窑洞民居反映了建筑艺术与自然、建筑艺术与传统的关系。无论是它与自然的关系还是它与传统的关系,都不仅作为构成窑洞建筑内在的主题出  相似文献   

11.
传统窑洞民居属于生土建筑的一种,生土地坑窑民居作为常见的窑洞民居的形式,在我国陕北地区、豫西地区都有广泛分布。地坑窑内冬暖夏凉,但也存在湿度过大、采光不足的缺点。针对窑洞内部居住适宜性的不足,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从室内物理环境(包括热环境与光环境)入手对其居住适宜性加以分析,并结合照明软件DIAlux给出可供参考的光环境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2.
徽州民居与汉文化圈典型民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派建筑从精神内核到形态、特征是汉文化圈重要建筑流派之一。为充分体现徽派建筑与汉文化圈其它建筑流派的区别,特将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民居建筑与北方四合院、陕北窑洞、福建土楼和江南水乡民居作简单地比较。  相似文献   

13.
窑洞是陕北地区的特色建筑民居,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以陕北地区常见的靠崖式窑洞和独立式窑洞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走访与实地调研,对陕北窑洞的潮湿成因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可行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4.
窑洞民居是生土建筑中重要类型之一,豫西地区地坑院窑洞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越的物理性能、深厚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学术界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重视。近年来,地坑院窑洞的保护性设计项目逐渐增加。本文针对豫西地区传统地坑院窑洞保护与更新的实例展开调研,对地坑院窑洞的再利用方式进行梳理,试图完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使这一古老民居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移植与共生:一种嬗变的生土民居保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相龙  柴宗刚  芦菲 《华中建筑》2009,27(10):128-130
该文以我国黄土高原沟谷型城镇与爬坡式覆土窑洞的共生为例,试图证实我国现代城市与传统民居和谐共生的迫切性和可行性。笔者尝试将黄土高原地区最适宜的绿色民居建筑——爬坡式覆土窑洞移植到沟谷型城镇的两侧山体,借以拓宽城镇的横向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共同作用下,晋西形成了独体的民居形式——窑洞。它为早期人类提供了遮风挡雨的居所,见证了晋西地区历史人文的变迁,有着极高的历史意义及研究价值。文章在研究文献、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晋西窑洞的建筑特征及建筑符号,后运用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归纳建筑符号,从符号角度重新研究窑洞,再通过符号的现代方式表达,对晋西地区民居的保护和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凌 《华中建筑》2011,29(6):164-166
文章通过对窑洞建筑的重新定位及设计,结合陕北的地形、地貌及地域特色,使之成为陕北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民居.既符合陕北人民的居住习惯,又能彰显名族特色.窑洞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与其他建筑相比投资少,成本低节能环保、美观大方.又是陕北旅游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8.
邢博 《现代装饰》2013,(11):116-117
巩义地处中原腹地,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当地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积累经验,创造了与黄土大地浑然一体的特色窑洞民居建筑。这些窑洞建筑表达着淳朴的乡村生活气息,不仅体现出本土特色,更生动地折射出传统特色,体现着民居艺术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陕西甘肃等地,窑洞是其较为普遍的传统民居形式,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建筑形态遗存。窑洞民居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节能、环保特点,同时也体现出较强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内涵,将我国民居建筑之美展露无遗。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发掘窑洞民居的重要艺术和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环保和节能等方面的价值,在当前的农舍更新建设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林道果  王彦芳 《城市建筑》2013,(16):280-280
本文通过分析陕北砖石窑洞民居的演变历史,并结合当前砖石窑洞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砖石窑洞民居在当前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